2014-12-10 01:07:5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萬敏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萬敏 發自北京
伴隨中資銀行全球布局提速,在重點業務地區購置辦公樓成為彰顯實力與決心的標志性動作。12月9日,有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中國銀行已達成以近6億美元購買位于曼哈頓的一棟辦公大樓的交易。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該項交易實際上是中國銀行子公司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中銀投)的一個投資項目,且其購買的大樓將主要用于投資與出租,而非辦公。
“購買辦公大樓”說法并不確切
“這是一個很正常的投資項目。”一位接近中行的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媒體報道的“購買辦公大樓”的說法并不確切。
資料顯示,中銀投成立于1984年,是中國銀行在中國香港注冊成立的全資附屬機構。其在中國內地、港澳地區及海外等重點開展包括企業股權投資、基金投資與管理、不良資產投資、不動產投資與管理等多種形式的投資活動,投資領域涉及地產、工業、能源、交通、傳媒、旅游酒店、金融等行業。
此次中銀投出手的7BryantPark大樓位于曼哈頓40街與六大道交匯處,為28層玻璃外觀建筑,由開發商Hinse與摩根大通(JPM)資產管理的子公司合資建設,總面積達47萬平方英尺(合4.37萬平方米)的辦公大樓,位于高達1200英尺的美銀大廈南邊。
值得注意的是,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今年年中發布的報告顯示,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的一年間,國際買家在美國購房總額達922億美元。同期,中國人在美購房總額達220億美元,相比前一年的123億美元,同比飆升近80%,占外國人在美購房總額的24%左右。
2012年開始,美國房地產市場觸底反彈,成為此輪經濟復蘇的一大亮點。近幾個月則進入緩慢復蘇階段,美國商務部(DOC)11月2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美10月新房銷售量環比微增0.7%,至年化45.8萬套水平,不及市場預期的47.1萬戶。
中資機構扎堆海外購樓
除了美國外,倫敦作為老牌的金融中心也受到中資金融機構的青睞。今年上半年,被選為倫敦人民幣業務清算行的建設銀行,通過非公開交易收購倫敦金融城111OldBroadStreet寫字樓作為其歐洲新總部,交易價格約為1.11億英鎊。
此外,去年7月,平安集團以2.6億英鎊購入倫敦金融城地標建筑勞合社大樓。去年12月中投公司以約7.5億美元,從黑石集團手中購入倫敦西區寫字樓奇斯威克園區(ChiswickPark)。中國人壽在今年6月,聯合卡塔爾控股以7.95億英鎊購入倫敦金絲雀碼頭10UpperBankStreet大樓90%的股權。
海外置業的背后,是中資金融機構近年來迅猛擴張的海外業務。來自中國銀行業協會的統計顯示,截至2013年底,18家中資銀行業金融機構共在海外51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1127家海外分支機構,總資產超過1.2萬億美元。
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中資金融機構也迎來了海外發展的機遇期。今年以來,央行先后在新加坡、倫敦、法蘭克福、首爾、巴黎和盧森堡等地確定一家中資銀行作為當地人民幣業務清算行,在當地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其中,工行、中行、建行均有斬獲清算行資格,為其各自的海外落子布局打開了新的局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