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9 01:17:36
對于明年的行情,羅偉廣認為市場機會將從指數的主升浪過渡到個股行情,上半年滬指將在2700點~3500點之間,比較看好中等市值的消費類成長股。
每經編輯 朱秀偉
每經記者 朱秀偉
成立于2007年8月的新價值投資是中國最大的陽光私募之一,其業績在2009年全國陽光私募年度榜中名列冠軍。今年,公司又以超過50%的業績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并被《每日經濟新聞》評為“2014中國十佳私募基金”。
那么,這家私募榜單上的“常客”對于今年市場的整體行情是如何評價的,年底市場火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把握這其中的機會?就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新價值投資董事長羅偉廣。
對于明年的行情,羅偉廣認為市場機會將從指數的主升浪過渡到個股行情,上半年滬指將在2700點~3500點之間,比較看好中等市值的消費類成長股。此外,對于券商股、注冊制等熱點問題,羅偉廣也給出了他的判斷。
《《《
談經驗
“無風險利率下降”確立牛市主線 潛伏低估值“中票”
“2014年影響中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事件就是無風險利率下降和降息。它確立了牛市的主線,觸發了大量場外資金轉戰股市。”降息觸發指數主升浪/
NBD:2014年無疑是A股投資者幾年來難得的“好日子”,貴司的業績表現也極為優異,公司抓住了哪些領域的投資機會?投資決策時的依據是什么?
羅偉廣:今年以來我們堅持認為,大盤經過前幾年的熊市,正醞釀著新的機會,所以從年初開始我們就比較樂觀并積極布局。主要布局方向有兩個:一是業績穩定增長、估值不高的消費成長股,另一個是估值非常低的藍籌股。現在看來,我們布局的成長股今年前三個季度有不少漲幅,業績和估值雙升。對于藍籌板塊,我們采取的是波段操作的方式。與此同時,我們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觀點,較少投資創業板和主題投資類的個股,主要是考慮到這些板塊的估值泡沫化,累積的風險較大,但也因此錯過了不少大牛股。除此之外,我們還配置了不少杠桿基金,這部分投資在牛市中的表現也不錯。
關于投資決策的依據,主要有以下幾點理由:
首先,我們認為這輪牛市起來,最重要、最核心的因素就是無風險利率的下降。以前無風險利率畸高,場外資金根本不會進入有風險的股市,股市根本漲不動。比如房地產企業即使再高的利率都能承受,地方政府為了借舊還新,也不在乎利率的高低,實體企業為了生存,在資金鏈斷裂前被迫高息借貸。只要這些因素存在,無風險利率就很難降低。新一屆領導層上臺后,一再強調要降低融資成本,解決資源錯配問題,前期效果不好,但隨著實體經濟降溫,例如溫州很多企業破產、鋼貿商資金出問題,很多實業扛不住,逐步退出對高利率資金的追逐。另一方面,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城投債的利率也在下降。房地產最近兩年也一直在降溫,對高利率承受能力也在下降。
投資者都知道,資金的 “出廠價”就是央行的回購利率,隨著年中央行連續3次下調正回購利率,開啟降息周期,正式確認了這兩年來利率的趨勢性下降,利率降得最快的就是這幾個月。這也是為什么市場在2000點等了兩年一直未動,而等到無風險利率真正下降的時候,先知先覺的資金其實在年中央行下調回購利率(老百姓看不懂的降息)的時候已經大舉進入,大盤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漲,到11月央行下降名義利率 (就是老百姓看得懂的降息),股市終于進入主升浪了。可見,無風險利率從高位震蕩到近期明顯下降,完全解釋了大盤這兩年在2000點的橫盤到近期的大漲,是這波行情的核心影響因素。
其次,場外資金介入也是行情走牛的重要因素,大量無出路的場外資金在降息契機促成下進入估值洼地的股市。在房地產、民間借貸市場降溫,實業不景氣的背景下,企業主不敢再投入資金擴大生產,這些資金也在尋求出路,一旦股市形成賺錢效應,這些資金就會蜂擁而入。
可以說,無風險利率下降和場外資金介入股市是因果關系,構成了這波歷史性行情的充分必要條件,并決定著未來行情的時間和空間。
再次,投資者對于中國經濟走勢的爭論已經有好幾年。確定的事實是,目前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換擋期,經濟增速下滑,以速度換質量已成為多方的共識。加上新一屆領導層的大力改革措施,降低了大家對經濟硬著陸的擔憂,從而也降低了股市的風險溢價,這也是股價上漲的一個推動因素。
此外,經過幾年的下跌,大盤總體估值水平已經創下新低,不少行業個股比國際同類公司的估值都要低,在社會資金成本趨勢性下降的大背景下,低估值、高分紅的資產一定會受到青睞。總之,這次牛市啟動時市場的估值水平很低,上漲邏輯類似1996年的行情,有望持續較長時間。
NBD:從大環境來說,你認為2014年影響中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
羅偉廣:我們認為2014年影響中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事件就是無風險利率下降和降息。它確立了牛市的主線,觸發了大量場外資金轉戰股市。
抓準行情的主邏輯/
NBD:從你的經驗來看,如何提前挖掘到投資機會,有什么經驗可分享?
羅偉廣:要提前抓住投資機會,就要抓準每一波行情每一個階段的主邏輯。必須先從宏觀定位風格選擇,再中觀切入。過去兩年資金成本很高,資金不流入股市,只有存量資金在股市里面折騰,在全流通的大背景下,僅有存量資金是拉不動大藍籌的,所以之前的炒作更傾向于那些符合經濟轉型的小市值個股。但在增量資金進入并從結構性牛市過渡到大牛市的現在,過去兩年的思維和盈利模式就不一定還是主流了,投資者必須從增量資金的角度思考投資機會。例如,現在做股指期貨、杠桿基金、大盤藍籌,主要邏輯就是無風險利率下降、降息和場外資金涌入,新進資金必然會開辟新戰場,而不是去抬創業板和小股票的“轎子”,這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
資金流入股市是牛市的充分條件。存量資金進來和經濟好壞、估值高低未必相關,資金進來需要一個契機,這個契機有可能是政府的動作,比如2005年是人民幣升值,2008年是四萬億,2014年是降息。
所以說,必須從宏觀角度來研判大機會,并選擇到底是炒小股票還是大盤股,然后從中觀、微觀角度來選行業、選個股,要對行業、個股深入調研。有一點要強調的是,真正大的機會,要么是左側先知先覺,要么做右側的前期。當全市場都在總結機會的時候,就沒有意義了,例如年中的時候,全民都在炒題材股并總結成功經驗,其實就是該退出并開辟新戰場的時候,現在全民在總結炒作杠桿基金和券商股的成功經驗的時候,可能這波最大的機會已經過去了。
這是一些投資上的大道理,好像很難做到,但其實是內功秘籍和成敗關鍵。客觀地說,今年新價值也沒有完全做好,三季度前“小票”題材股都走得太早了,沒賺到大錢。在這波行情切換中,大方向是看對了,但是“大票”、杠桿基金也沒有買那么多,確實沒想到大盤會那么瘋狂,僅賺了點小錢。我們現在拿著一大堆“中票”,近期雖然沒跟著“小票”跌,但也沒跟著“大票”漲,仍在守株待兔中。所以說,投資就是在錯過和遺憾的過程中學習進步的過程,理論上思路是對的,但是操作上,這兩年我們也沒有操作好,連續兩年上半年踏準節奏進入了私募業績前十,但下半年都沒踏對節奏,拉低了整年排名。但幸運的是,我們沒有踏反節奏,仍然保持了業績的穩步增長。雖然我們現在拿著消費類的“中票”,沒有踏對這次熱點切換,下半年收益一般,但在大牛市里面,“小票”炒兩年了,“大票”炒兩個月也就接近翻倍了,我們拿著低估的“中票”,還怕輪不到我們?投資其實多數時候是做不到先知先覺踏準節奏的,但也要堅守理念和原則,才能等到屬于自己的美好時光。
二級市場投資重在擇時/
NBD:新價值在PE領域的投資也很成功,PE投資跟二級市場的投資有什么區別?在一級市場投資方面有什么經驗值得股民學習?
羅偉廣:PE市場與新價值的投資風格十分契合,我們強調做做中長線價值投資,這樣的風格天然適合PE市場,但只有在震蕩市和牛市里面才適合二級市場。二級市場博弈有贏有輸,靠博弈賺散戶和對手盤的錢不是長期穩定的盈利模式。但是在一級市場,新價值和企業家是共贏的關系,是有對賭協議綁定利益的,企業家如果騙了投資者,但在對賭條款的約束下,最終企業家可能比投資者輸得更慘。二級市場就不一樣,企業家只有在抬高股價的時候和我們的利益才是一致的;對企業家而言,某個階段的股價漲跌可能是無所謂的,但對我們而言卻是生死攸關,陽光私募的客戶是不能容忍股價半年不動或者跑輸大盤和同行的,他們的直接反應就是贖回,直接后果就是你要低位砍掉你的股票。所以說,二級市場中,我們和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很多時候是對立的關系,在業績短期波動的時候和客戶、渠道也是對立關系的,更別說和其他投資機構之間爾虞我詐的博弈關系了。
二級市場有個優勢是信息透明,所有上市公司信息公開,賣方研究又很充分,很容易找到標的而且隨便你買。但一級市場信息不透明,很多好公司根本沒人知道,就算你知道人家也不一定接受你投資,這是一級市場最大的缺點,但對新價值來說就是優點了,因為有門檻,不是人人都能做,有專業能力、有品牌的機構就有優勢去發現好公司并以合理的價格介入。但在二級市場,好公司都很容易被高估,因為我們必須和散戶、機構一起競價一個標的,這個標的被低估的可能性很小,除非你守株待兔,但客戶又不允許我們守株待兔(否則贖回),因此選時成為關鍵,但巴菲特都做不到選時準確呀!這就是陽光私募二級市場投資的悖論。
從2010年開始,新價值通過旗下的PE平臺“納蘭德”做股權投資,類似的投資項目,新價值在一級市場賺大錢,在二級市場虧了大錢,為什么?一級市場、二級市場選擇了同行業同類的個股,回頭看判斷都是對的,但二級市場新價值虧在博弈的過程中,因為2012年業績波動,客戶大規模贖回,新價值被迫把新興行業的投資組合在2012年四季度結構性牛市的起點處全部砍掉,真正地倒在了黎明前,后來這些股票都在過去兩年新興行業的結構性牛市中大漲了幾倍。我們承認買早了有主要責任,但一個那么好的組合僅僅因為一個買早了,就從賺大錢變成虧大錢,體現了陽光私募做二級市場的時候,選時比選股重要。這是一個博弈的市場,雖然新價值博弈的能力并不差,但誰都不能保證不會踏錯節奏,但在客戶壓力下,可能錯一次就滿盤皆輸。
二級市場結果和過程都重要,結果就算對了但經常死在過程中,而一級市場重結果不重過程,因為綁定5年看不到中間的波動,客戶反而踏實,我們只要選股對了,基本就賺大錢了。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新價值在一級市場順風順水,但在二級市場熊市期間一直磕磕碰碰,只有在牛市才大紅大紫,因為牛市里面過程和結果都好,客戶就不贖回了,我們就可以安心做投資了。
《《《
看來年
2015年上半年或到3500點 看好大消費
“明年上半年滬指會在2700點~3500點之間,下半年就不好說。重點看好大消費,還有就是2014年充分調整的中大市值的白馬股。”
NBD:無風險利率未來會是怎樣的走勢,會對2015年股市產生什么影響?在貨幣政策方面,公司對2015年有何前瞻判斷?
羅偉廣:未來無風險利率應該會趨勢性下降,資金會從低收益率的資產轉向相對較高潛在收益率的資產,股市當前的點位和整體估值水平還是具有吸引力的。對于貨幣政策,我們認為2015年還會有寬松的舉措,降息降準都有可能發生。
NBD:對2015年A股整體走勢怎么看?
羅偉廣:小股票有超額收益的行情結束了,低市值也好,重組股也好,沒有系統性機會,只有個股機會。大盤股持續性應該也不會像小股票那樣好,一來是因為市值大加全流通,二來現在大盤股有做空機制。我們預計市場會在3000點附近震蕩一段時間,需要一些新的動力,消化各方面的因素。所以我們傾向于明年市場機會從指數的主升浪過渡到個股行情。
NBD:在經歷了創業板牛市以及大盤股崛起后,對明年的市場格局怎么看?大盤股機會是否會優于小股票?
羅偉廣:總體上我們認為,“小票”將跑輸大盤,“大票”同步于大盤,“中票”優于大盤。真正有故事、低估值的成長股,可能在2015年重新跑贏大盤。我們仍然認為大消費類個股就算不是主流,也起碼是一個熱點。另外,比如2013年大炒的那些新興行業個股,部分基本面確實好,在2014年橫盤經過一年休整后,2015年可能會有機會,只要是真正好的成長股。
NBD:能否預測下指數明年的波動區間?
羅偉廣:上半年滬指會在2700點~3500點之間,下半年就不好說。
NBD:2015年公司的投資策略是怎么樣?
羅偉廣:明年整個布局是牛市思維,場外資金進來后,短期之內不可能停止。中國老百姓的特點就是買漲不買跌,羊群效應很明顯,現在又缺乏投資渠道,所以股票市場一旦形成牛市預期,短期之內很難扭轉。股市會明顯優于房地產、民間借貸、理財產品市場,加上杠桿融資,現在場外資金進來才剛剛開始。
我們2015年會強調牛市策略,強調爭取超額收益。我們整個布局在權重股和杠桿基金波段炒作的倉位會提高,主倉位總體選股思路還是放棄“小票”、“大票”做波段、中等市值中等市盈率的個股會成為我們的倉位重點。符合這種條件的個股屬于大消費的居多,還有就是2013年大漲的科技類、新興行業的白馬股,在2014年調整一年后,很多個股動態市盈率在20倍左右,市值在100億左右,可能會在2015年有第二波行情。
NBD:2015年具體看好哪些行業?原因是什么?
羅偉廣:重點看好大消費,還有就是2014年充分調整的中大市值的白馬股。權重藍籌這一波爆發上漲,會有充分調整的過程,短期不追高,而且權重類個股的投資機會可以通過杠桿基金來代替。
NBD:主題投資方面,國企改革是否有機會?
羅偉廣:國企改革是主題投資很好的機會,但是從歷史上多次參與這類投資的慘痛經驗看,這種機會時點非常不可控,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更多是一個預期的炒作,不能在高潮時介入,反而是冷下來無人關注時才成為機會。我們認同這個機會,但是不會作為重點去參與。
NBD:您對普通投資者有什么指導性的建議或者說忠告嗎?
羅偉廣:首先是認清趨勢。第一,從大趨勢角度來看,這是七年熊市真正意義的結束,過去兩年是結構性的牛市。現在隨著增量資金進來,成交量放大,應該是全面的牛市,個股的機會會非常多;第二,這次牛市和以前最大的區別是不齊漲齊跌,到2015年可能板塊輪動會很明顯,很多板塊之間的波動不是正相關,而是負相關,因此選股難度增大了。投資者可以充分利用杠桿基金、行業基金這些工具來代替,或者選一些特定風格的私募基金;第三,交易經驗欠缺的投資者,可以采用守株待兔的方式,牛市中大多數個股都會有機會。震蕩市強調換股做波段,而牛市捂對股一樣賺大錢。
NBD:券商股近期表現極為搶眼,后面還有投資機會嗎?
羅偉廣:過萬億成交現在已經兌現,券商股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這次場外資金進來是超越歷史所有行情的,因為現在社會財富和2007年不可同日而語,而且現在有融資融券,可以加杠桿,對券商是利好。券商成為熱點還有個原因是利率市場化,券商還是在加杠桿的過程中,綜合這些因素,券商必然成為龍頭。但是,券商股現在已經翻倍,整個估值已是成長股的高估值了,基本上這一波短期挖掘已經比較充分了,后面要看這波牛市行情的級別和券商業績受益程度,不能單靠預期了。
《《《
論生態
注冊制改變市場預期
“注冊制有很大的影響,但是明年影響不會特別大。在注冊制實施前,并購重組會上演最后的瘋狂。”
NBD:注冊制可能在2015年開始實施,有人認為這將徹底改變A股的生態,比如殼炒作可能消失,你們怎么判斷注冊制對A股的影響?
羅偉廣:注冊制肯定會改變A股市場。創業板高溢價會結束,70倍市盈率在全球市場都不可能持續。現在A股市場沒有對沖工具使得“小票”估值合理化:首先是不能做空,用市場交易的力量壓低估值;第二是不能通過市場化的手段,比如讓大批同類的公司上市,或者讓已上市公司并購大批同類公司,以解決標的稀缺性問題,進而拉低整體估值。現在A股市場雖然并購很活躍,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小票”的稀缺性,但這個過程是比較慢的,并購數量也比較小,往往是增量被存量同化了,解決不了對沖“小票”高估值的問題。當并購的企業達到一定規模級之后,并購對估值的壓抑作用還是很明顯的,比如手游行業,2013年那么熱,但過去兩年一大批同類公司通過并購上市,龍頭公司的估值馬上從50倍市盈率下降到20多倍。2013年很多高市盈率的行業,通過并購,估值都下來了。如果注冊制真的實施,“小票”因為稀缺性的高溢價就不復存在了,就會跟國際接軌。
A股炒“小票”有兩個原因,一是審批制導致供應不足,二是散戶結構。這兩個因素不轉變,高估值也不會完全轉變。注冊制只是改變了第一個因素,散戶結構沒改變之前,“小票”還是會有高溢價。散戶容易追漲殺跌,而新興行業的“小票”又有故事、市值又小,還有博弈價值,天然適合大戶引誘散戶。由于大牛市的財富效應,大量新的散戶進入市場,“小票”高溢價的格局不但難以改善,反而可能加劇。
注冊制必將改變市場生態,但是不會在明年,現在600多家企業在排隊IPO,消化完注冊制實施前的IPO要到2016年底,注冊制真正實施可能要到2017年。所以注冊制不可能在2015年改變A股格局,只是改變預期。在注冊制實施之前,并購重組會迎來最后的瘋狂;但到了注冊制實施前后,并購重組就很難炒作了,殼資源就會大幅貶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