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商訊

每經網首頁 > 商訊 > 正文

曾獨攬銷售結算大權山西煤檢站爭議聲中黯然謝幕

2014-12-02 00:51:5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師燁東發自山西晉城、高平    

每經記者 師燁東發自山西晉城、高平

12月1日,煤炭大省山西運行了30多年的上千個煤檢站正式退出歷史舞臺。煤檢站在建立之初,對于抑制資源流失起到了一定效果,但隨著管理與收費權力的擴張以及監管的缺失,煤檢站私自放行煤車收費斂財的現象日漸嚴重,煤檢站因此也備受質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山西當地,通過細致的采訪和梳理,為讀者還原煤檢站的前世今生,了解煤檢站工作人員的現狀和未來,見證這個計劃經濟時代產物的壽終正寢。

2014年11月24日,山西與河南交界處,山西省晉城市太行關煤焦管理站牢牢把住了去往河南的道路。從山西出省的煤車在站口前排起了長隊,等待著煤檢站員工驗收票據,煤檢站的另一側是太行山蜿蜒曲折的道路。

而在12月1日0點之后,山西省的煤檢站不復存在。從太行關煤焦管理站去往河南省的煤炭運輸車輛,亦無需等待工作人員驗收票據。一周前,晉城市的一位煤檢站站長曾無奈地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到現在都沒收到煤檢站要撤銷的正式通知,更不知道煤檢站撤銷后我們會去哪里。”而在數年前,不菲的收入也曾令他春風得意。

煤檢站這個始于計劃經濟的產物,曾經獨攬煤炭的銷售與結算大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晉城市另一位煤檢站站長如是表示。此前所有運煤車在山西省內通行,都得受遍布省內數百煤檢站的管制,上繳數十項連煤檢站員工都說不清楚的稅費才會被放行。

煤檢站的前世今生/

“煤檢站建立的最初目的是為了保護省內煤炭資源,同時打擊偷逃稅款。”在晉城市煤運系統工作超過20年的張文勝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早在1982年末,山西省內便已經有煤檢站,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鄉鎮煤礦數量猛增。

眾多鄉鎮煤礦之間的無序競爭以及壓價競銷,致使煤炭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為此山西省每年都損失大量的煤炭資源與稅收。山西省政府決定,從煤炭運銷環節入手,加強治理整頓,在1983年成立了山西省煤炭運銷總公司 (以下簡稱煤運公司),主要職能是承擔山西地方、鄉鎮煤炭的銷售和管理。與此同時,煤檢站作為執行煤炭公路運輸管理的主體,開始在山西省內推行、建立。

“起初我們只是在路邊搭一個窩棚,便開始監查過往煤炭運輸車輛。”張文勝見證了最早一批煤檢站的建立,“在建立公司的基礎上,隨后才開始慢慢購買土地,建立固定資產。”

據他回憶,煤檢站設立之初,手中并無多少權力與收費職能,“最初的煤檢站只收兩項費用,其一是向用戶收2.5%的服務費,其二是向煤礦收1.5%的管理費,兩項加起來也才幾元錢一噸。收費之后,煤車拿上相關票據,便可以一票通行出省。”

張文勝認為,煤檢站在建立之初,對于抑制當時山西省內的資源流失,起到了一定效果,但這并沒有持續太久。僅在煤運公司成立一年多后,1984年,山西省便對煤炭銷售開始施行“統一合同、統一結算、統一票據、統一調度、統一價格”的“五統一”政策。

實行“五統一”后,所有的省外、省內煤炭用戶不得直接與煤礦或其他煤炭生產單位直接交易,供需雙方交易過程中的煤炭價格需要通過煤運公司進行協商。

“五統一”不久后的1986年,山西省又下發了 《關于加強煤炭產運銷管理的通知》和省經貿委《關于印發公路外運出省煤炭的暫行管理辦法》等文件,強調對省內煤炭買賣的管理。在張文勝看來,這強化了煤運公司成為“政府職能部門的性質。”

張文勝沒有想到,在隨后的二十余年內,盡管煤炭稅費幾經變遷,山西省內煤炭公路運銷體制的核心,卻始終牢牢把控于煤運公司手中。“‘五統一’之后,煤檢站作為煤運公司的執行與檢查部門,可以說手中統攬了管理、銷售與定價大權,煤礦、用煤企業、過往煤車等開始受到相應的限制。這也逐漸讓煤檢站變了味。”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五統一”之后,山西省的煤炭交易逐漸發展形成了訂貨會模式,公路煤炭運銷管理即形成了“合同、票據、站點”為流通要素的機制。“用煤單位不能與煤礦自行購買、定價與核算。在山西買煤的企業,需要先在省內參加訂貨會,與省煤運公司簽訂訂貨合同,交納定金;隨后省煤運公司再把合同拆解分給各市縣,用戶向煤檢站交納剩余價款,獲取票據,去煤礦提煤;煤車拉煤后拿上票據,通過各級煤檢站的票據檢查,才可以運輸出省。”在晉城地區當過十年煤檢站站長的李力方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向煤礦收購與向用戶出售煤炭的價格,都是由煤運公司來定的,僅僅靠買進賣出的差價,就能為煤運公司帶來豐厚的利潤。”李力方表示。銷售體制成型,煤檢站布局也逐漸成型。超過三百個煤檢站,把控著山西省內公路煤炭運銷的命脈。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李力方這樣形容煤檢站對于煤炭運輸車輛的作用,“不僅所有出省的公路都有煤檢站,每個縣城的公路出口,都要有煤檢站把控出縣的道路,監測過往運煤車輛。沒有相關票據煤車就走不了”。

“前些年當別人問起我在哪里工作時,我們會開玩笑說‘劫道’公司。”晉城市下轄高平市一位煤檢站站長開玩笑說。煤礦對于煤檢站則頗有怨言,高平市一位煤老板直言不諱:“煤檢站就是強制性的 ‘二道販子’”。

隨著管理與收費權力的擴張,煤檢站收費種類也逐漸多了起來。“最多的時候,煤檢站的各種收費名目有三四十種,煤車過煤檢站,每噸煤要交上百元的錢。但是具體的稅費都有哪些,我們也說不清楚。”盡管當了將近十年站長,李力方也說不清楚煤檢站的糊涂賬,“到后來,有一些煤檢站私設名目對煤車進行卡要收費,即便有票據,不交錢便不放行。”

由于差價、稅費,以及監管的缺失,“一些私人煤礦、煤車司機與需求量相對較小的企業跳過煤運公司直接對接,煤車從煤礦拉上煤炭出來的時候沒有票據,通過賄賂煤檢站的工作員工出縣、出省。這就是人們說的‘黑車’。”李力方告訴記者。

“各個縣區的出縣站都要打點,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少了任何一環,都出不去。”一位早年從山西往河南運煤的煤車司機老林告訴記者,“早在1999年,每個出省煤車,都需要向煤檢站的關系人打點三五千元。”即便花費數千元打點一路上的煤檢站,仍然能為煤車司機與煤礦帶來相對豐厚的利潤。

“沒有票據,煤礦便不用交稅,不少發家的煤老板早年都是依靠偷稅漏稅賺得盆滿缽滿。”李力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而黑車都是靠超載來賺錢,煤檢站地泵稱重的上限是100噸,荷載30噸的煤車上去之后,地泵直接就沒了反應。這些煤車通過改裝,一車能拉超過百噸煤炭。”

監管的不到位,使得煤檢站私自收費放行煤車收費斂財的現象日漸嚴重。“外界說的‘不緊不慢,三天一萬’,是指普通員工的斂財數額。”張文勝告訴記者,“出省站 (員工斂財)更加厲害,何止三天一萬。”

日前,新華社一篇名為《6個月“收黑錢”3500萬 山西大同4煤檢站長被處理》的文章報道,大同市紀委監察局對大同煤運公司下屬四個煤檢站“收黑錢放黑車”問題進行了嚴肅查處。半年時間內,“四個煤檢站利用稽查處罰無票煤炭的職權,違規放行無票證運煤車輛,非法收取放車款共計3544.94萬元。”

私人煤礦和黑車逐漸減少/

為了扼制煤檢站放 “黑車”、亂收費的問題,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些地市成立了煤炭稽查隊。“稽查隊最開始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張文勝告訴記者,“不僅檢查煤礦是否私自售賣煤炭,同時對煤檢站的亂收費、私自收費放行‘黑車’等現象進行制止與查處”。

但李力方表示,稽查隊的好效果并沒有持續太久。“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些年私人煤礦、煤車司機與煤運公司之間,可以說一直是在‘斗智斗勇’”。

“設立稽查隊之后沒多久,‘黑車’利益鏈條上的人就開始找人監測稽查隊的動向。”李力方對記者表示,“從國土局門口、稽查隊所在地,一直到煤檢站、煤礦,路上所有位置都有人放哨。只要有稽查隊員出現,從煤檢站到煤礦,都能第一時間知道。在確保一段時間內沒有稽查隊員回來檢查后,煤檢站的內應便會關掉煤檢站的監控設施,安排 ‘黑車’在短時間內集體過站。”

成立稽查隊后,盡管在煤檢站周圍又逐漸有了定點的稽查站,但是李力方告訴記者,部分煤炭稽查隊內的工作人員也被拉攏、腐蝕,因此煤炭稽查隊的效果日漸弱化。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2007年,晉城地區開始成立“小分隊”。“煤檢站只負責煤車去拉煤時開票;煤車要出站時,則由‘小分隊’負責驗票;稽查隊在煤檢站之間進行交互檢查。這樣,晉城地區在引入小分隊之后,形成了‘三權分立,相互制約’的情況。”在任期間,李力方見證了“小分隊”從無到有。

李力方口中的“小分隊”,同樣屬于煤運公司,但是不受煤檢站管理。“‘小分隊’是從退伍軍人中進行挑選的,個人素質相對較高,很難被同化。”李力方認為,“小分隊”的設立有效減少了晉城地區內“黑車”過煤檢站的數量。“2007年設立 ‘小分隊’之后,‘黑車’就少了很多”。

隨后,晉城地區的“小分隊”經驗開始在山西進行推廣。“其他地區效果如何還不知道,但是在晉城效果是很不錯的。”李力方說。

他認為,同時期私人煤礦的逐漸消失,也是黑車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從2001年的整頓開始,山西省逐次提高礦井規模要求和安全標準。到了2008年7月,山西省政府又出臺“十關閉”的“60號文”,對非法和資源枯竭煤礦進行大規模關閉。2008年9月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的實施意見》(晉政發[2008]23號)下發,標志著整合重組大幕正式拉開。此后,數千私人煤礦逐漸消失。

“‘黑車’的煤炭主要是從私人煤礦中出來的。私人煤礦減少了,‘黑車’的數量也大幅減少。”李力方說。“近些年來,在煤檢站貪腐的問題上,山西省抓得比較嚴,已經處分了不少人,”張文勝告訴記者,“晉城地區算是控制的最好的。”在太行關煤焦管理站外,一位司機表示,“現在煤檢站主要就是查驗一下票據,煤檢站的撤銷對我們沒什么影響,黑車應該很少了。”

煤檢站60%都是臨時工/

現在,煤檢站在爭議聲中將結束超過30年的壽命。煤檢站的撤銷始于近兩年煤炭價格的不斷下滑。為應對市場低迷,以煤炭為支柱產業的山西不斷在煤炭稅費等方面進行改革,供需之間的企業直接對接也更加市場化。

11月18日,山西省政府明確年內取消煤焦公路運銷票據,省內煤檢站將全部撤銷。對于這一規劃,多位山西煤炭行業人士表示,山西省政府的改革超出了業內的預期。

“其實煤檢站撤銷已經喊了很多年了,但是一直撤不了。”李力方告訴記者,“這是因為一些縣區的煤檢站是政府與煤運公司合開的,而煤運公司從地方到省內都是納稅大戶,因此和政府之間有諸多的利益牽扯。”

但煤檢站的撤銷對于員工來說,卻不是什么好消息。全省所有煤檢站撤銷后,仍有超過3萬人等待分流。而這3萬人中,有不少數量的臨時工,其中一些員工的臨時工身份甚至超過了20年。

“我們都是煤運公司的最底層,到現在都沒收到煤檢站要撤銷的正式通知,更不知道煤檢站撤銷后我們會去哪里。”高平市一位煤檢站站長告訴記者。

“當初煤檢站都是香餑餑,擠破頭都想進去,花多少錢也無所謂,一年怎么也回本了。即便沒有灰色收入,福利待遇也都遠遠超過當地的平均收入水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晉能集團員工告訴記者。

這種情況下,晉城地區煤檢站人員編制嚴重超標。“煤檢站里,超過60%員工都是臨時工身份,有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臨時工。”張文勝告訴記者。

“現在所有煤檢站的員工都人心惶惶。大部分員工拿一兩千元的基本工資,只能勉強維持生活。正式工好歹心里有個底,至少有五險一金。”上述晉能集團員工說,“臨時工心里根本沒有底。他們不僅沒有五險一金,每年重復機械簡單工作,離開煤檢站他們能有什么謀生技能?”

11月24日下午,記者探訪山西省高平市高速路旁的一個煤檢站,一個多小時內,沒有煤炭運輸車輛經過該煤檢站,站內也只有不到10名員工在崗。“二級路不收費以后,這邊就沒人走了,現在一天也過不了幾輛車。”煤檢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今年下半年就開始了分流。有關系的去了好一點的煤礦,但是煤礦的效益現在也并不好。”張文勝說,“對于這些沒有五險一金的臨時工,晉能集團肯定得有個交代,這些員工能做的也只能是等待了。如果只是靠晉能集團自己去處理,他們的工資肯定都高不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AV日韩A∨在线观看 | 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观看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小片 | 中文精品亚洲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资源26u | 制服丝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