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6 00:59:5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江然 西雙版納攝影報道
每經記者 江然 西雙版納攝影報道
辦公區傳來一陣咳嗽,是袁松青在辦公室改寫材料,桌子上沒有電腦,他拿筆大段刪減、修改。昨日(11月25日)中午,西雙版納州旅游局辦公區其他人都沒在。
這位州旅游局局長在下午3點半要召開一次緊急會議,要求全州旅游行業所涉及的旅行社等行業代表都到場。袁松青說,這是一場“行業內的會議”,試圖為西雙版納旅游業傳遞正能量。
同樣處于暴風眼的,還有西雙版納州旅游協會會長楊錦豫,他在等待下一步調查結果。
昨日晚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西雙版納州委宣傳部獲悉,州政府對此次打人事件的初步處理結果是,州民政局對旅游協會存在的違法行為下達了 《責令整改通知》,要求該協會停止違法活動,并已對相關部門和個人啟動問責。
州旅游局長“成了被調查的人”/
西雙版納“10·20事件”被媒體曝光后,袁松青和楊錦豫都成為了風口浪尖上的人物。
袁松青成天成天地開會,每天只合眼4小時,基本上以辦公室為家。他說自己剛做了兩個手術,還在術后恢復中,但昨日中午他沒有時間吃飯。下午開會的材料由下屬準備了,但他不滿意,于是又重新修改。
11月22日,央視等媒體以《被壟斷的旅游》為題,報道了10月20日發生在西雙版納兩景區門口的打人事件,國家旅游局與工商總局對此高度關注,國家旅游局更是發出督辦函,目前工商總局也已立案調查,云南省上的調查組也已進駐,全州旅游行業專項整治工作啟動。
基于此,袁松青希望借助下午這場會,為州內的旅游從業者傳遞一些正能量。會議的主題之一是表明應該正確看待西雙版納旅游亂象被媒體曝光一事;其二則是安撫在座的各位,西雙版納整個旅游市場還是平穩的,希望以此為整治的契機,徹底擺脫州內的旅游亂象。
到場的行業代表加起來超過100人,會議室坐滿,后到的人只有不斷地搬椅子加座。在袁松青講話之前和起立鞠躬之后,會場內各響起一陣響亮的掌聲。
“現在我成了被調查的人。”袁松青在開會的最后還是說了這句不太算正能量的話。根據最新調查進展,紀檢監察部門已經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行政單位和個人啟動問責。
就在幾天前,旅游局樓下來了一批人,拉著橫幅,要求“不作為的袁松青”下臺。對此,袁松青也在會上作出了一系列通報和說明,也“感謝大家對我這個要被趕下臺的局長的支持”。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整個西雙版納州供袁松青指揮、調度的執法人員一共39人,“機關19人,執法支隊20人。”此外,記者也獲取了另外一組數據,今年1到10月,局里查處的違規案件達227例,旅行社繳納罰金超過1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10月20日當天發生的情況,州、市旅游局方面稱,一家旅行社向不合格的供應商訂購產品和服務,在接到舉報后,執法人員趕到事發地點,但在后續執法過程中發生了沖突。公安機關對“10·20事件”的違法人員將依法給予治安拘留和罰款的處罰。“10·20事件”又出現了另一個版本?孰是孰非,尚需調查組的答案。
限旅游協會1個月內整改完畢/
另一個備受煎熬的人,則是西雙版納州旅游協會會長楊錦豫。昨日,他在辦公室里坐著一根根抽煙,因為他聽到傳言說 “要撤銷登記”。就在前一天(11月24日)晚上,旅游協會就已經暫停了所有工作。州旅行社協會會長宋超榮的桌子上就放著 《關于暫停行業自律監察工作的通知》。
楊錦豫的擔心并非沒有依據。昨晚,西雙版納州民政局對西雙版納州旅游協會存在的違法行為下達了《責令整改通知》,要求該協會停止違法活動,并已對相關部門和個人啟動問責。
西雙版納州民政局參照 《云南省行業協會條例》第31條第七款:“未經法律、法規授權或者行政委托行使公共行政管理職能”之規定,根據《云南省行業協會條例》第42條第五款:“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七款的”和第43條第一款:“未按照章程規定的宗旨和業務范圍進行活動的”之規定,對西雙版納州旅游協會以行業自律為由,檢查和管理非本協會單位和個人的經營行為,超出協會章程規定的活動范圍的行為下達《責令整改通知》,要求:1、停止執行行使公共管理職能的行為;2、嚴格按照協會章程規定的宗旨和業務范圍開展活動;3、一個月內整改完畢并報送整改情況報告。
頗為重要的是,整改通知書同時明確,“如西雙版納州旅游協會到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州民政局將按照 《云南省行業協會條例》第43條之規定,“對西雙版納州旅游協會給予限期停止活動、責令撤換直接負責人,情節嚴重的予以撤銷登記。”
楊錦豫堅持協會沒有做錯什么,“如果真要是說錯,可能就是度沒把握好。但行業自律的初衷是好的。”值得注意的是,袁松青對記者指出,實際上,旅游協會涉嫌違規操作一事旅游局已有所注意,且展開了調查,只是還未到調查結束就被媒體披露。
對于網站上公布出的《自律公約》,楊錦豫、袁松青等人均表示,那是作廢版本,新的版本已于今年9月簽訂。“對于協會,旅游局只能業務指導,我提出過約談,也請他們遵循法務專家的意見,此后行業內《自律公約》也作了修改、完善。”袁松青表示。
此外,西雙版納州旅游局已對旅游協會在為旅行社服務時收取費用的行為,下發了停止收費通知,并由發改部門調查處理。但在此之前,楊錦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堅稱,協會并未有向旅行社收取相關費用。有會員旅行社向記者表示,協會收取高額會費以及 “人頭費”,楊錦豫認為“這要拿出證據”。
行業協會作為一種互益性的自律組織,是維護本行業利益的自治機構,不能代替政府部門發布產業政策決定,更不能對成員企業附加強制性要求,以“行業自律”的名義組織行業內企業達成停產、固定價格、劃分區域等協議都是明顯違法的。實際上,國家工商總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官方網站的經典案例分析中,已經對“行業自律”十分警惕。
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此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因為行業組織必然會形成合力,要信息共享,要聯合,有時候可能沒有分清聯合和壟斷之間的區別,對相關法律的了解不夠。
劉思敏表示,國內的行業協會,很多表面上是社會組織,實際上扮演了“二政府”的角色。如果今后還是只作為政府部門的延伸,行業協會就會名存實亡。
行業協會的作用大多被認為是補充政府職能,管理法律不明確地帶。劉思敏認為,“加快與政府脫鉤的進程,回歸行業自治組織的本質,在現有法律框架下,市場環境下,讓行業組織能夠發育成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