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0 01:20:41
昨日(11月19日),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開幕。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在會上表示,騰訊的優勢在通訊和社交這兩大領域,未來騰訊將在戰略上“回歸本質”,專注于做互聯網的連接器。不僅要連接人,還要連接服務和設備。
馬化騰稱,對于互聯網的大環境,發展好的不再是搜索、社交、通訊、電商等幾個傳統板塊,現在越來越多的大中型企業開始在各自的領域蓬勃成長,每一個細分領域幾乎都能成長出比較大的行業領軍者。推動此趨勢的原因之一是,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人和人之間的雙向連接愈發重要。
截至目前,QQ有8.2億月活躍用戶,手機QQ有5.42億月活躍用戶,微信的月活躍用戶則為4.68億。由于“在線”這一概念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幾近消失,這其中就產生了很多新的機會。
馬化騰表示,互聯網對人、服務和硬件的連接才剛剛開始,騰訊所做的是底層構建工作,在更復雜的垂直細分領域,盡可能多的尋找合作伙伴,聯手打造更開放的互聯網生態才是大方向。比方說,在利用互聯網連接硬件方面,微信和QQ近期各自推出了智能硬件開放平臺。車聯網方面,騰訊和四維圖新聯合推出智能車聯解決方案。
互聯網依舊年輕/
2013年,馬化騰第一次提出了“連接一切”。昨日,馬化騰表示,今天的互聯網在中國已經成長得生機勃勃。從全球的發展狀況來看,十大互聯網公司里有四家都來自中國,其中就包括新近上市的阿里巴巴和京東兩家企業。而騰訊自1998年成立至今已發展了16年,中國互聯網的歷史是18年左右,全球互聯網也就是20年出頭,因此互聯網依然是一個非常年輕的行業。
在他看來,互聯網在三四年前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從PC端向移動互聯網變遷的趨勢,連在行業扎根時間頗長的從業者都覺得變化很快。“看到它的拐點往往就是半年、一年的時間,一下子就跨過去了”。
對于擁抱移動互聯網的趨勢,馬化騰回憶道,在短短的兩三年時間內,如果觀察互聯網企業在移動端和PC端的流量占比,包括騰訊在內,很多企業的流量完成了從原來的三七分變成七三分,甚至由二八分到八二分的快速轉變。而流量來源的快速更迭,對行業來說是非常大的考驗,在這當中也誕生了不少新特征。
最明顯的特征便是,原來互聯網行業被大家認為是新經濟,發展到現在,大家開始覺得互聯網和各個傳統行業都有結合的契機。從通訊領域到零售領域、電子商務再到娛樂等,似乎和互聯網都能找到天然的結合點。而原來根本不搭界的金融、交通,乃至覆蓋生活服務類的衣食住行等行當,也和互聯網產生了化學反應。比方說,連打車都跟移動互聯網掛上了鉤。
馬化騰表示,過去國內外的互聯網公司,往往是集中在幾個少數的巨頭頭上。但到現在,很多大中型的企業在各個領域都開始蓬勃成長,并不再局限于原來的搜索、社交網絡、通訊、電商這些傳統板塊。由此帶來的一個大變化是,幾乎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成長出比較大的行業領軍者。
針對騰訊自身的發展,其在國內比較早實現了盈利,“我們到港股主板上市,有三年盈利要求,因此我們2004年就盈利了。”從此角度而言,得益于較早地經營網絡游戲,騰訊在這項業務上取得了比較多的利潤。回顧過去,走了一些彎路的同時,也發現了太多機會,因此騰訊在更多領域有了探索。
再定位:騰訊要做連接器/
前面提到了由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帶來的行業融合和新機遇。把時間線推進到最近的半年到一年,馬化騰稱騰訊有了很大的變化,開始“修身養性,回歸本質”。因為意識到騰訊最擅長的優勢還是集中在通訊、社交的大平臺上,整個戰略因此發生了大幅調整。比方說,騰訊把搜索業務拿來跟搜狐合作,把電商業務與京東合作,騰訊則把自己的角色回歸到最本質的一點——做連接器。
發展多年、開疆拓土之后,為何做出了這種再定位的決定?回答是:在移動互聯網,騰訊看到了新希望。“原來在PC端的時候,你會發現很為難,因為通訊、社交僅僅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方面,通訊大有可為。”
馬化騰強調,憑借手機這一通訊工具,誕生了大量以通訊和社交為基礎、提供底層服務的機會,而這在PC年代是沒有的,PC年代只要打開瀏覽器就可以了。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基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需要龐大的社交網絡,甚至只要手機保持開機并有網可連,“在線”的概念正逐漸消失,很多底層工作大有可為。“于是我們產生了新的定位,就是做連接器。我們不僅希望把人連接起來,還要把服務和設備連接起來。”
目前,QQ全平臺擁有8.2億的月活躍賬戶,日均消息量是150億條。手機QQ的發展數據同樣亮麗,5.42億的月活躍賬戶和100億條的日均消息量。騰訊的另一大社交平臺,微信與Wechat合計的月活躍賬戶是4.68億。
對此,馬化騰表示,微信的用戶多集中在一線城市,到了二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地區,手機QQ是非常重要的社交平臺,而且增速顯著。而在微信平臺,因為創新性地引入了公眾賬號和服務號的體系,連接了很多服務和商家,以及許多的傳統媒體、自媒體,改變了人們接觸信息和獲得服務的方式。想要使用某個運營商的營業廳或某家銀行的服務,不再打開網頁也可把人和商戶、服務建立起連接。因此,資訊和服務都可以更個性化和碎片化。即便如此,目前基于移動互聯網激發的上述形態,仍只是連接服務的“雛形”,還有很多情況可以演變。
此前,微信和QQ分別宣布將推出智能硬件開放平臺。馬化騰在會上再次透露,騰訊下一步將嘗試連接設備,聯合其他合作伙伴推出物聯網和車聯網的解決方案。
打造開放共融新生態/
騰訊開放平臺在近期發布的《2014中國互聯網開放平臺白皮書》里稱,基于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的現狀,移動互聯網呈現五大趨勢:傳統企業移動化、生活服務本地化、移動工具垂直化、硬件設備智能化、娛樂應用社交化。
為了“連接一切”的愿景,回顧騰訊推行開放生態三年的歷程,其產業融合大致可劃分成三個階段:階段一,跟成熟企業相連接,比如搜狗、大眾點評等;階段二,跟創新型公司相連接,從而讓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比如美麗說、美拍等;階段三,是近幾年在創業大潮的席卷下,騰訊開放平臺已孵化出不少初創型公司。
對此,馬化騰給出了一組數據。過去一年,騰訊開放平臺上的創業者數量達到500萬,同比增長了400%。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創業者不光來自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還有很多遍布于全國的二三線城市。而在眾多的創業企業中,目前已獨立上市和正處于上市流程的公司超過10家,被收購上市的公司超過10家,騰訊相關合作伙伴的總估值已經超過2000億元。
會上,馬化騰再次表示,開放是騰訊發展的原則之一,會選擇把很多的非核心業務交給合作伙伴去做。由此打造更開放的生態,騰訊只負責提供底層的通訊、用戶認證、儲存或是分發、支付工作,具體到更多更繁雜的垂直領域,會選擇交給合作伙伴探索。
基于連接,基于開放,騰訊的合作伙伴主要做什么呢?他分析稱,如果是提供最簡單的連接,只是純管道,增值服務做得不夠。對騰訊而言,過去的十幾年里,在內容和網絡游戲已經扎根了下去。如今,騰訊自己嘗試研發游戲,這樣就了解游戲生態更適合做什么,但是更多的內容不應由自己研發,還是該交給合作伙伴去做。
馬化騰最后稱,中國互聯網發展了18年,從完全無序的不注重知識產權到現在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雖然還沒完全解決問題,但是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只有立足于此,整個商業模式才能成型。再往下,視頻、音樂、動漫等領域會交織構成知識產權生態,而這個生態體系不可能由幾家包辦,一定也是開放、共融的,伴隨更多合作伙伴的參與,未來會出現多層次的新生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