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4 00:52:56
近日,理財范CEO申磊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P2P平臺只有真正做到普惠金融,服務小微才有可能不被市場淘汰,同時,建立“服務”理念是P2P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普惠金融的理念得以在網絡上實現,而作為普惠金融重要部分的P2P網貸更是出現了“中國熱”,增添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途徑。
近日,專注服務于小微企業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理財范CEO申磊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P2P平臺只有真正做到普惠金融,服務小微才有可能不被市場淘汰,同時,建立“服務”理念是P2P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多位業內人士亦分析指出,由于P2P平臺通過改變交易的基礎設施,使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人們可通過更加方便快捷的手段來獲得金融資源,所以它們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實踐者。
專注于服務小微的P2B模式
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多次提到加快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同時,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持續火熱,一種專注于為小微企業服務網貸平臺的P2B新模式也愈發受到關注。數據顯示,目前,專注于P2B模式的平臺約400家左右,其中近七成是2014年上半年新成立的平臺。
“P2B更專注于企業融資服務,當前中國中小微企業很多,而且多數企業對融資有需求,這讓P2B平臺發揮了在互聯網上資金整合的功能。”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互聯網金融部助理分析師錢海利分析認為。
申磊也認為,相較于P2P,P2B網貸平臺對提升小微企業資金流轉速度和效率作用更明顯。以其平臺上的 “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借款1500萬”的項目為例,該企業借款用于商品采購資金流動性的補充,以達到淡儲計劃份額的要求。如果企業直接去銀行貸款,由于農業的季節性因素,導致企業資金需求時間段集中,且需求資金量都很大,銀行很難放款給企業,再加上銀行審批流程復雜,光審核過程最快都需要2個月以上;而對于像三農這種對時間季節十分敏感的行業,晚一個月的時間成本往往會產生成倍的產品成本,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
他進一步向記者表示,而在其平臺上融資,經過調查、風控、評審等總時間基本保持在二十天左右就可,大大緩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彎下腰來”服務小微企業
近年來,由于小微企業面臨著自有資金無法滿足發展的需求問題,阻礙了普惠金融在我國高效發展,而P2P網絡借貸平臺的誕生,則幫助小微企業減輕融資負擔,為融資企業與投資個人雙方建立一個有效的渠道。那么,如何讓P2P真正做到普惠金融呢?
“個人認為,建立‘服務’理念是P2P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平臺應彎下腰來甚至趴在地上去服務于小微企業市場,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拓展小微金融服務的廣度與深度。一是強化普惠金融服務理念,不斷拓展小微金融服務的廣度;二是強化長遠戰略發展意識,樹立與小微企業共同成長的理念。我相信,經歷‘野蠻生長’階段過后,P2P網貸平臺將經歷‘大浪淘沙’的篩選,只有真正做到普惠金融服務小微、特色經營高效風控的企業,才能不被市場所淘汰。同時,市場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銀行,需要的是能夠和傳統銀行有差異化定位的融資服務機構。小微企業是銀行不愿意或者能力邊界無法觸碰的市場,但是這個市場需要融資機構去服務,借助互聯網的高效和低成本優勢,P2P企業可以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而P2P行業的發展需要回歸普惠金融的本質,這也是在面對行業監管和自律呼聲漸高背景下,P2P行業的必然發展方向。轉型與回歸 ‘普惠’,才是P2P平臺的‘未來式’。”申磊分析指出。
金信網首席運營官安丹方也認為,互聯網金融以與用戶的溝通為特點,必須以用戶體驗為最重要的目標,為老百姓提供平等投資的金融權利,P2P平臺能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手段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改進服務效率,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獲得性,使邊遠貧困地區、小微企業和社會低收入人群能獲得價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使得人人享有平等融資權。
談及P2P行業的發展,申磊向記者表示,P2P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穩健的平臺經營者、理性的網貸投資人、公正客觀的行業組織,以及來自政府的有效監管。目前,眾多P2P平臺經營者的盲目跟風和急功近利、投資人風險教育缺失導致的非理性追求短期投資和高利息、以及市場監管的缺位,造成了P2P平臺一邊成立一邊倒的狀況,這些非理性的行為正在危害著整個的行業發展。當然,今年也看到了一些好的情況,此前一些做大額借款項目的平臺,也已開始向小額消費借款業務轉移,同時“降息”潮的出現,也預示著市場即將回歸理性,P2P行業會步入穩健發展階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