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3 01:02:3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施娜 發自浙江杭州
每經記者 施娜 發自浙江杭州
近日,中建投信托推出的“龍泉生態移民財產權信托計劃”正式落地。這是該公司繼今年7月的土地流轉信托項目在江蘇鎮江落地后的第二單。據了解,該項目信托標的資產近5000畝,信托期限為10年。
自去年10月中信信托推出全國首單土地流轉信托后,一時間,多家信托公司紛紛開始布局該領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十幾款土地流轉信托。
中建投信托研究員王苗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土地流轉信托的市場關注度較高,但同時,觀望情緒也較為濃厚,市場上真正有項目落地的信托公司不多。短期內,土地流轉信托項目需“因地制宜”,而可復制性有待進一步提升,相應的盈利模式也有待進一步探索。
信托公司紛紛布局
2013年10月,“中信·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合信托計劃1301期”正式成立,期限為12年,試點地為安徽宿州埇橋區,可流轉面積初步達5400畝。
隨后,北京信托緊隨其后,在江蘇無錫陽山鎮桃園村推出了首款土地流轉信托產品。此后不久,土地流轉信托在全國鋪開,各家信托公司紛紛搶灘涉足該業務。
據悉,繼第一單推出后,中信信托相繼在山東青州、貴州開陽等地推出了土地流轉信托項目,而北京信托則在安徽銅陵、北京密云等地持續發力。與此同時,中建投信托方面透露,除了前述已推出的兩單,另有多單土地流轉項目正在推進過程中。
今年9月,申銀萬國研報中指出,土地流轉政策有望取得實質性突破。
另有消息稱,安信信托、華寶信托、中糧信托等也正在研究或準備布局土地流轉信托。
盈利模式仍待探索
對于土地流轉信托,此前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曾指出,由于其經營模式尚不成熟,專業化程度較高,“中信和北京信托的模式能否復制或是借鑒,也要看他們后期的經營情況,因此,推出土地流轉信托不能盲目跟風”。
據了解,目前已經推出的土地流轉信托,模式各異。
例如,“中信·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合信托計劃1301期”基本模式為“委托+信托”,具體如下:由農戶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委托給當地政府,由當地政府與信托公司簽訂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合同,再由信托公司出租給第三方經營,信托公司在獲取收益后轉由當地政府向農戶進行分配,在項目運作過程中由信托公司提供資金信托支持,并為項目收益的分配提供流動性支持。
而 “北京信托·無錫桃園村項目”,涉及的158畝流轉土地,采取的是“土地合作社+專業合作社”雙合作社的設計結構,信托項目時間至少為15年。農民遵循自愿原則,以其土地經營權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轉后農用地性質不變,由成立的專業合作社種植水蜜桃,收益方面采取“固定收益+浮動收益”模式,農戶可分享每年每畝1700元的土地租金收入,待土地、果樹培育投入期結束,農戶還可按一定比例獲得浮動收益。
中建投信托采取的模式則相對比較簡單,“(我們公司)此單和在江蘇鎮江推出的模式差不多。”王苗軍說。
據介紹,“中建投·龍泉生態移民財產權信托計劃”的信托標的資產近5000畝,委托人為成都市龍泉現代農業投資有限公司,信托期限為10年。中建投信托在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后,為信托標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運用管理,并根據項目的運營情況向委托人進行收益分配。
對此,格上理財研究員王燕娛表示,土地流轉信托因其涉及因素太多,每一個產品都必須因“地”制宜,可復制性不高,難以形成標準化,鑒于目前土地流轉后的性質不變,流轉土地不能作他用,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土地后期經營、利潤水平等,因此土地流轉信托還有待研究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王苗軍則表示,雖然短期內土地流轉信托項目需要“因地制宜”,可復制性有待進一步提升,相應的盈利模式也有待進一步探索。但土地流轉信托作為農業現代化進程的良好載體,未來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