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商訊

每經網首頁 > 商訊 > 正文

爭奪激光產業頭把交椅 深圳大有趕超武漢之勢

2014-10-31 01:29:06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白亞靜 歐陽凱    

每經實習記者 白亞靜 歐陽凱

2000年以來,國內十多個省市地區把發展光電子產業作為 “十五”規劃的重點之一,武漢、長春、廣州、上海、北京、重慶、西安等,紛紛構建起各自的“光谷”和激光產業園,在國內掀起了一場 “追光”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其中以深圳和武漢最為耀眼,武漢光谷以院校背景濃厚、科研能力著稱,而深圳激光產業則以擁有眾多極具競爭力的激光公司聞名。

需求旺盛帶動產業繁榮/

事實上,正是依托巨大的制造業對加工設備的需求,深圳地區的激光產業才得以迅速發展。今年6月,有媒體報道稱,深圳已成為繼武漢之后的國內第二大激光產業聚集地,出現了200多家激光企業,產業規模達100億元。另據OFweek激光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葉啟東預計,武漢的產業規模大約在150億元。

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坦言,深圳和武漢的實際差距或許更小,深圳不到幾年便可趕超武漢。記者了解到,目前,深圳激光企業主要集中在南山、寶安、龍崗三個區,包括大族激光、光韻達、聯贏激光等,其中大族激光、光韻達屬于上市企業,僅大族激光2013年的業績就超過43億元,占深圳激光產業產值的40%以上。

在葉啟東看來,深圳激光產業之所以能快速發展,主要是因為地處珠三角地區——全國最大的激光應用市場,不僅各項工業投資比較大,而且具有來樣加工的產業模式傳統,以富士康為代表的企業形成的OEM產業空間對激光加工設備有大量需求。此外,曾先后擔任大族激光、光韻達兩家上市公司高管的王小興還認為,珠三角地區接受新事物快,對于激光加工手段不排斥,也是珠三角地區需求旺盛的原因之一。

以大族激光為例,從2009年到2013年,其在華南片區的年均復合增長率便高達127%。此外,葉啟東還指出,同其他城市相比,深圳擁有豐富的資本和人才市場,各種配套設施完善,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據悉,目前深圳的激光加工優勢已吸引光通訊、半導體、光伏、汽車、電子科技、機械重工等產業的關注。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武漢,深圳形成完整的激光產業鏈也不過短短幾年時間。業內人士認為,深圳激光產業具備戰略性行為意識,產學研相對緊密,且注重利用現有的工業基礎進行高新技術引進工作,使世界先進的激光技術紛紛進駐深圳并開花結果。

廣東社科院綜合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評價道,“深圳激光產業的發展已經進入青年期、成熟期”。在他看來,由于激光產業是新型技術產業,容易獲得社會的認同和市場融資,預計未來上市的公司會越來越多。

兩個城市兩種模式/

同武漢相比,深圳激光產業發展少了國家導向的色彩。王小興指出,兩個產業集群的區別在于,武漢是政府引導,科研推動,而深圳是資金推動,市場拉動。

王小興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武漢以教育基地為主,培養了大量技術人才,然而一旦去到企業,許多成果變成了國家導向,而非市場,這造成了對接市場不力,“如果公司設計的產品不緊跟市場需求,肯定有斷代,比如武漢某激光公司,一年銷售額可以達1億元,但利潤卻只有區區100萬元”,與此形成對比,深圳模式是市場下訂單,產品按需設計,“你提要求,我能造出來,報價接受即可成交。”

大族激光證券事務代表王琳同樣表示,“武漢的激光企業多數是以研發為主,并不是市場導向,比如研發了某個參數后向國家申請某個重大課題,獲得重大科研獎勵”。

此外,深圳對于人才還有著天然的優勢。從2010年后,由廣東省激光行業協會舉辦的3D打印論壇、亞洲激光論壇便從主辦地東莞移遷到深圳,便是因為看重深圳激光產業良好發展態勢。

在黎友煥看來,正是“注重人才儲備、市場拓展”使得深圳產品研發和銷售市場思路清晰,發展迅速。但截至目前,深圳僅有區一級政府提出建設產業園區,政策力度遠小于武漢,廣東激光行業協會秘書長邵火稱。另一位業內人士舉例說道,“我在武漢的一個朋友,也是一個激光企業老板,他跟我說,只要沾激光的邊,市政府支持就會加大,他去年做了三千多萬銷售后,政府直接批了六十畝地”。

對此,邵火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深圳面臨的選擇很多,而激光能給政府帶來的收益又遠遠沒有金融等行業大,“深圳有房地產,有金融創新,說到公司,又有平安,有萬科,對他們來說,選擇太多了,在這些選項后,激光產業難免會被‘忽略’”。

在王小興看來,深圳位居在高端制造業的頂端,是“總部經濟”模式發展的典型,所謂總部經濟,并不是把老總辦公室、財務決算放在深圳,而是創新的核心在深圳,“如果深圳市政府重視的話,增加自身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對總部經濟發展模式會有實質性幫助”。

記者調查后發現,激光企業在深圳的密度最高,除了光韻達、大族激光外,深圳年銷售額過億的激光企業占到全國的六七成。王小興坦言道,武漢這張城市名片在國際上就不具備深圳那樣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與武漢相比,深圳的扶持力度如果有武漢10%,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激光產業群。

德國模式值得借鑒/

實際上,無論是武漢還是深圳,對比國外,國內激光產業整體出口量依然停留在小規模,且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南美和中東地區等市場。黎友煥坦言,中國的激光產業一直處于“跟著跑”而不是趕超的狀態,核心產品話語權缺失,仍停留在低端市場掙錢,因此他建議借鑒國外激光產業的發展模式。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國外激光產業以德國、法國、美國、日本為代表的幾個發達國家發展最為迅速,不少國家在主要的大型制造產業,如汽車、電子、機械、航空、鋼鐵等行業中基本完成了用激光加工工藝對傳統工藝的更新換代,進入“光制造”時代。

其中,以德國的激光產業發展最為典型。早在1986年,德國便提出了以“激光研究與激光技術”為重點的BMFT資助計劃,1993年,又提出了“激光2000”新的資助計劃,2013年底,已投入實際應用的超短脈沖激光工業精加工技術,更是獲得德國總統高克頒發的德國未來獎。

黎友煥介紹,德國為了推廣激光加工技術,除了建立9個國家級激光中心外,還大量建立激光加工站,同時在大、中、小型企業積極建立激光加工生產線。他建議,在布局激光產業時,國家和地方政府應給予一定扶持,以便在較短的時間內在北京、上海、武漢、江蘇、廣東等地形成具有較大規模和高水平的激光集團,從而帶動全國激光產業的發展。此外,在激光產品方向上,應該重點發展激光音像設備、激光加工成套設備、激光醫療器械、激光檢測儀器、激光印刷設備等,他補充道。

至于具體發展步驟,黎友煥給出了“兩步走”計劃:第一步,用大約五年的時間完成產業基地向全國輻射,提高激光產品的商品化、產業化程度以及產品年總銷售額;第二步,再用大約五年時間完成激光產業的國際化,使激光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中文精品a∨在线 | 亚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精品中文三区 | 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一级 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