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4-10-28 11:12:10
據萬科日前發布的三季度財報顯示,安邦保險旗下的“安邦人壽-穩健型投資組合”賬戶首次進入前十大股東行列,共持股2.35億股,成為萬科第四大股東、A股市場第三大股東。
時報記者曾炎鑫蒙湘林
房地產市場走勢仍存分歧,但“新生代土豪”安邦保險集團已經在用錢投票。
據萬科日前發布的三季度財報顯示,安邦保險旗下的“安邦人壽-穩健型投資組合”賬戶首次進入前十大股東行列,共持股2.35億股,成為萬科第四大股東、A股市場第三大股東。
三季度斥資或超13億
據萬科A的三季度報告顯示,截至9月30日,“安邦人壽-穩健型投資組合”賬戶共持有萬科A股票2.35億股,占總股本的2.13%,成為A股第三大股東,以萬科A9月30日的收盤價9.18元計算,安邦保險持有的這部分股份總市值達21.53億元。
盡管公開信息只披露了前十大股東,但從相關數據仍可估計出安邦保險本次投資的時間、方式和價位。
據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安邦保險仍在十大股東以外,而當時的第十大股東持股為6868萬股,可以計算出安邦保險在三季度至少吸納了1.66億股。此外,萬科A在第三季度共發生了10起大宗交易,但累計成交股數僅為2154.15萬股,遠小于安邦在第三季度增持的股份數量,因而,其當前持股主要是通過二級市場交易得來。
在剔除萬科A的大宗交易股份數后,以萬科A三季度的平均價格9.28元粗略估計,安邦保險三季度在二級市場上的投入資金大約為13.39億元。
自從去年舉牌招行、金地集團以來,安邦保險在市場上動作頻頻,是市場高度關注的“舉牌專業戶”之一。截至今年6月30日,安邦保險出現在五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行列,包括金地集團、招商銀行、民生銀行、中國電建和工商銀行,其中安邦保險持有金地集團11.47%股權,是金地集團的第二大股東。
除了國內投資,安邦保險今年在海外市場上的投資也頗為搶眼。本月6日,安邦宣布以120億元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酒店;一周后,安邦又宣布,全面收購比利時險企FIDEA。此外,韓國媒體也爆出安邦正在謀求以154億元韓國友利銀行,而這一消息也得到了一位接近安邦保險高層的人士確認。
暫未考慮進入董事會
作為近些年快速發展的險企代表,安邦一貫行事低調,對其多次的投資動作和戰略布局都不做過多解釋,但這也越發增加了其神秘感和市場對其投資目的的揣測。
謀求進入萬科董事會是市場對其的猜想之一。早在2012年期間,安邦保險就曾謀求招商銀行董事席位,但未能如愿,之后終于在2013年年底,發動了引人注目的舉牌行動;在金地集團的投資上,安邦保險和生命人壽聯手上演了此起彼伏的“舉牌秀”,雙方持股數均成功蓋過原第一大股東福田投資,之后一并進入金地集團董事會。
這次是否會歷史重演?一名接近安邦保險投資決策層的人士表示,安邦目前對于是否進入萬科A董事會暫未考慮。
對于投資萬科A的邏輯,上述人士表示,安邦主要是看重房地產企業長期的投資價值。該人士分析稱,房地產企業的集體高增長時期已經過去,房地產行業將進一步分化,而一些優質的龍頭企業將有望迎來更好的增長時期。
盡管市場上有聲音指出,房地產市場未來或面臨下跌,但該人士表示,短期的價格波動難以預測,這并不是險資投資主要的考量因素,只要持有的是優質的房地產企業,短期的價格波動就不需要擔憂。
申銀外國證券昨日發布研報稱,萬科資產負債結構不斷優化,且得到大部分股東增持;前三季度銷售呈現穩健節奏,預計公司在四季度的銷售將進一步回升,公司全年銷售和結算目標實現無憂,維持2014年2000億元的銷售預測。申銀萬國對萬科維持盈利預測和買入評級。
險資搶籌21房企
熱衷于地產股投資的保險機構不止安邦保險一家,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目前,133家A股房企中,被保險資金進入前十大股東的房企數量達21家,險資對地產股的滲透率為15.8%。此外,占據21家房企前十股東行列的保險機構達15家。其中,中國人保入股最多,為5家,其次是安邦保險入股4家,中國人壽入股3家,生命人壽入股2家。
以最新股價計算,15家保險機構所持有的21家地產股的市值達264億元,占21家地產股總市值3733億元的7%左右。不考慮非前十大股東因素,險資對地產股的選擇具有一定的傾向性,即主要集中在股本較小、市值中等的地產股。在21家地產股中,除“招保萬金”外,其余地產股市值普遍在100億元以下。
對比發現,安邦人壽對地產股的投資熱情最高,持有的4只地產股市值達到99.3億元,占15家險資所持地產股總市值的38%。同樣是近年來異軍突起的生命人壽勢頭也不弱,其持有的金地集團和深振業A,市值合計達96.1億元。其中,生命人壽持有金地集團股權的27.63%,在和安邦保險的舉牌比拼中處于絕對上風,安邦保險只持有金地集團16.47%股權。
需注意的是,除了金地集團外,其余20只地產股,險資的持股比例都未達到5%的舉牌線(即5%)。一位投資人士分析,市值較小、股本較少,且股權分散的地產股,如果險資股權接近5%,這類股票往往具備借殼、重組的預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