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萬里長江第一城產業抉擇:宜賓臨港經濟啟航

2014-10-24 01:26:04

隨著長江經濟帶政策助推,毗鄰長江而生的諸多臨港地區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有 “萬里長江第一城”之稱的宜賓顯然最具典型性。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岳琦 發自宜賓    

每經記者 岳琦 發自宜賓

長江經濟帶怎樣增厚?答案是推動沿江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隨著政策助推,毗鄰的諸多臨港地區迎來發展機遇。其中,宜賓受制于煤炭和白酒產業的低迷,已經不能支撐其經濟新格局,臨港經濟成為了新的突破口,而頁巖氣的產業大棋局也在謀劃當中;由于經濟周期的原因,重慶的造船業低迷日久,而長江經濟帶的建設,也讓重慶造船業看到了一絲希望。

借助此次出臺政策利好推動產業升級,這些城市的發展有望得到提速。

隨著長江經濟帶政策助推,毗鄰長江而生的諸多臨港地區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有 “萬里長江第一城”之稱的宜賓顯然最具典型性。

當國家領導人首次提及發展長江經濟帶時,宜賓市委副書記、市長徐進敏銳感覺到宜賓的 “機會來了”。2013年初,宜賓提出建設“四川通江達海交通樞紐中心、長江上游商貿物流中心、川南城市群金融中心”及六大產業基地的戰略規劃。

10月11日,在宜賓市主要領導的推動下,宜賓與上海港共建聯營的宜賓港與武漢港達成多項合作,推進宜賓港升級為一類口岸。而依托宜賓港區位優勢的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臨港開發區)成為宜賓產業轉型的突破口。

“我們不走和空港經濟、陸港經濟重復的路子,而是走臨港經濟、水港經濟的路線。”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臨港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童叔剛表示,在23日召開的西博會上,臨港開發區將有130億元左右的投資項目簽約,而這些項目都是圍繞著港口經濟集群來推進。

產業轉型謀建六大基地/

10月11日,武漢港務集團與宜賓港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兩港約定在規劃、航線、口岸等多方面實現合作。作為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武漢港位于長江干支流水系網的中樞,是我國最大的內河港口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取的戰略合作協議顯示,在航線合作方面,雙方約定共同推動班輪公司開行宜賓-武漢中轉集裝箱班輪,共同開辟宜賓-武漢-洋山港航線。在口岸合作方面,雙方約定共同推進“屬地報關、口岸驗放”模式,形成宜賓、武漢、上海港口之間的快捷通關;共同推進宜賓港升級為一類口岸。

戰略合作協議還細化了合作目標,到2020年前,宜賓港到武漢陽邏港的中轉班輪力爭每天達5班以上;宜賓-武漢-洋山外貿直通航線力爭每周達14班以上。力爭到2020年,武漢新港、宜賓港集裝箱年吞吐量分別達到550萬標箱、50萬標箱。

對此,童叔剛表示,武漢作為中部的航運中心,對于宜賓港借武漢港出海,擴大吞吐,提高便利化程度,降低物流綜合成本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按照宜賓市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工作意見》,到2015年,宜賓水路年貨運量力爭突破600萬噸,2020年全市水路年貨運量達到1000萬噸,通過10年左右的時間,把宜賓建成長江上游港口大市和西部水運強市。

今年1月,南車資陽機車有限公司的機車通過宜賓港出港,沿長江而下在上海出海,直接駛向巴基斯坦,這在四川還屬首次。南車公司首批58臺機車在今年7月前全部從宜賓港出口,從宜賓內陸港口一次報關即能通江達海,到達世界各地,不僅方便更節約了運輸成本。

面對傳統產業的低迷,雖然坐擁優質臨港資源,但宜賓目前并未形成拿得出手的臨港優勢產業,加快新的產業結構調整成為必然趨勢。

2013年初,宜賓提出“三中心六基地”的發展規劃,即打造四川省商貿物流中心、川南金融中心和川滇黔區域交通樞紐中心,名優白酒產業發展基地、綜合能源深度開發基地、重大裝備機械制造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新型化工輕紡基地和綠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

10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宜賓市發改委獲悉,上述規劃文件剛剛完成審議程序正式出爐。最新規劃文件顯示,宜賓“三中心六基地”的方案中,大多重點提及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臨港的交通便利。

規劃文件明確提出,未來長江經濟帶具有巨大經濟增長潛力,而宜賓位于長江上游沿岸,且占據了打造長江黃金水道的重要節點,在長江經濟升級過程中,將面臨重大發展機遇。

“優良的港口岸線條件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大件出川難的問題。”記者獲取的《宜賓重大裝備機械制造基地規劃》顯示,隨著重裝產業向高端化、大型化發展,四川省大件運輸困難、物流成本高的問題凸顯。促進重裝產業向沿江臨港聚集發展,是國內外裝備制造業發展的趨勢。

《宜賓重大裝備機械制造基地規劃》提出,到2020年,宜賓重大裝備機械制造基地實現工業總產值600億元 (增速達26%)。而2013年,宜賓重裝基地實現工業總產值144.6億元,僅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97%,重裝產業要成為宜賓支柱產業仍需要一段時間。

宜賓市發改委相關人士介紹,“三中心六基地”的發展規劃涉及項目達到400多個,投資總額高達3600億元以上。記者粗略估算,規劃文件中涉及臨港經濟的裝備制造、物流商貿等建設投資也超過千億元。

臨港經濟差異化突圍

“搶抓機遇發展臨港經濟。”徐進表示。作為宜賓最具轉型優勢的區域,臨港開發區被寄予厚望。臨港經濟開發區將重點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產業和生產性現代服務業。童叔剛表示,“這種產業定位非常符合長江經濟帶規劃的優先發展和扶持的產業。”

記者在臨港開發區看到,川南首個總部經濟城、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等功能區正在建設當中。童叔剛說,“未來宜賓市的產業中心、經濟中心、物流中心,包括金融中心、商貿中心都可能出現在臨港開發區。”

“宜賓港的進港鐵路也正在緊張的規劃階段,建成后將實現鐵路與港口的無縫對接,更加方便企業運輸。”臨港開發區相關人士介紹,規劃進港鐵路預計2015年正式動工,總長18公里,總投資20億元。同時,宜賓港正加快宜賓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建設,今年底將投入使用。

10月6日,宜賓港1000噸級重大件泊位正式投入運行。這標志著我國川南地區重大件水運空白已被填補,解決了西南地區重大裝備的物流通道問題。

記者獲悉,在今年的西博會期間,臨港開發區預計會簽20個左右項目,大概的協議總金額在130億到150億元之間,而且都是實質性的投資協議,項目主要圍繞港口經濟集群推進。

童叔剛介紹,水港經濟的主要特點就是大體量、大運輸量、大進大出、大塊頭而且高附加值。比如,200噸以上的裝備,什么飛機都運不了,什么鐵路都運不走,什么公路運著都困難,就只能靠水路。

宜賓市發改委主任曾從欽表示,國務院近期正式出臺了《關于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2014~2020年》,四川省共計49個項目明確納入,宜賓就占據了17個,其中包括航道整治、鐵路建設、過江通道、頁巖氣等熱點項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 天天免费在线视频网 | 亚洲最大日韩精品一区365 | 先锋影音资源影音中在线不卡 | 伊人久久精品视频 | 在线人成视频播放午夜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