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8 02:00:1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記者 劉明濤
在提及滬深兩市代表性指數時,投資者往往首先想到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一些平時“知名度”不高的指數,近期走勢卻遠比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火爆。他們分別是深圳綜合指數(399106,以下簡稱深綜指)、中小板綜合指數(399101,以下簡稱中小板綜指)和創業板綜合指數(399102,以下簡稱創業板綜指)。
其中,創業板綜指9月30日盤中沖高至1673.36點,創出歷史新高;中小板綜指逼近歷史新高;深綜指創出3年零10個月新高。
創業板綜指創歷史新高
當業內仍糾結于A股目前處于階段性反彈還是牛市初期的爭論時,深市三大指數卻用走勢告知投資者:他們自身的牛市已至。
從指數編制看,包含所有深市個股的深綜指,已從2012年底最低700多點一路震蕩上漲,截至2014年9月30日,該指數最高沖至1334.79點,創出2010年12月27日以來3年零10個月新高。2012年12月初~2014年9月底,指數累計漲幅高達77.13%。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最近22個月內,深綜指僅有8個月收陰,其余14個月均以陽線報收,近期月線強勢5連陽。
同樣于2012年12月觸底反彈的還有中小板綜指。當年12月,該指數一度跌至4013.49點,幾乎跌破4000點大關,但觸底反彈后,截至2014年9月30日,該指數最高沖至7913.15點,22個月區間累計漲幅達88.89%,逼近該指數2010年11月11日創下的8017.67點歷史新高。
2012年8月20日,創業板綜指正式運行,該指數當日收盤點位是996.81點。2012年12月4日,該指數一度跌至575.83點的歷史新低,但之后基本保持上升趨勢。2014年9月30日,創業板綜指盤中沖高至1673.36點,創出歷史新高。從指數啟動之日算起,漲幅達178.51%。
與深市三大綜指的火爆表現相比,代表A股藍籌的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的表現就難以讓人滿意了。
滬指自2012年12月開始了一波反彈,但道路崎嶇,至2013年2月18日創出2444.80點的階段性新高,至今無法超越,且在2013年6月25日盤中一度跌至1849.65點。若同樣以2012年12月為起點,近22個月滬指累計漲幅僅為19.38%。
深證成指創出的歷史新高則可追溯到2007年10月10日的19600.03點。2014年9月30日,該指數僅收于8080.35點,自2012年12月以來的22個月里,累計漲幅不足5%。
低市值成長股受青睞
那么,為何代表藍籌的滬指和深成指走勢遠遜于深市三大綜合指數呢?
分析人士認為,出現背離的原因之一與不同指數成分股構成有關,但透過這一表象,可以看到市場早已處于結構性牛市當中。
目前正處于經濟轉型期,相比2006、2007年經濟的快速發展,當時的支柱房地產業在調控后不復當年之勇,地產股疲弱也令水泥、鋼鐵等行業陷入低迷,從而拖累以傳統經濟企業為主所構成的滬指表現。
深成指成分股僅有40只,而深市A股目前共有1589只,因此深成指逐漸難以代表深市整體表現,特別是在創業板開板后,深成指對市場的指導意義在減弱。
深綜指持續上漲首先得益于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值增長,而市值迅速增長的原因則是中小板和創業板中有不少代表未來經濟轉型方向的企業。
一位私募人士認為,目前A股早已進入重個股、輕指數的時代。近兩年來,A股中最火的就是低市值小盤股,他們受益于經濟轉型和自身業績高成長,如華誼兄弟、藍色光標這類個股,市值增長到令人咂舌的程度。今年市場關注焦點又轉至低市值、低股價、有重組預期的個股,即首先要“便宜”,其次才是要有想象空間。這就不難解釋為何創業板指去年瘋狂后今年走勢不如創業板綜指,因為部分創業板高權重、股價被爆炒的個股不再受資金青睞,資金轉而將目光投向有業績支撐的、成長性較高的低市值創業板股,這些股票的崛起帶動了創業板綜指火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3年,創業板指全年漲幅達82.73%,今年以來該指數漲幅僅為18.13%;相反,創業板綜指2013年全年漲幅為74.73%,今年以來該指數漲幅已達34.52%,2014年9月30日指數還創出歷史新高的1673.36點。分析人士認為,由此可見,資金確實更關注低市值成長股,高市值成長股已非資金首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