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3 01:32:2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本周二A股大漲,上證綜指大漲1.37%至2266.05點,深證綜指大漲1.34%至1249.06點,創業板綜指漲1.16%至1553.26點,中小板綜指漲1.35%至7338.46點。上述股指悉數創本輪行情以來新高,成交額大幅放大。
股指大漲很明顯與新股申購所凍結資金于周二解禁相關,這些解禁資金一部分有拿回前期拋出籌碼的動機,而相關個股中主力有抬高這些解禁資金回補成本的動機。在這兩種因素共同作用下,股指即出現了大漲。
從盤面看,軍工概念股等明顯強勢,創業板相對滯漲,藍籌股多數有所表現。在所有主要股指中,一向走勢呆滯的上證綜指漲幅最大,這在近期是比較罕見的。
筆者昨日曾猜測藍籌股或將引領上證綜指后來居上,一個理由是后面三只新股全是滬股,而想打新者勢必會配置滬股;另一原因是創業板等中小市值個股主力相對單一,不少主力很容易與市場反做;第三個因素是“滬港通”臨近,雖說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利好,但多少會對投資者選股心理產生一些影響。
除新股申購資金解禁支撐股市外,顯然新華社兩天四次發文力挺股市這一“極不尋常”舉動也對股市走好起到一些作用。市場中可能有些投資者對以前“五一九行情”時的“社論”記憶深刻,所以倉位過輕的投資者不敢完全空倉,有機會當會補些籌碼。
從當前形勢來看,有關方面制造行情的動機可能真會有。大家知道,目前商業銀行吸引存款能力差,而經濟發展又離不開資金支持,所以發揮直接融資市場功能的迫切性應該會較以往任何時候都強。如果依賴股市融資,那么一個生機勃勃的股市顯然是必需的。
當官方目前僅能提供一些密集微刺激時,當樓市不振及制造業放緩時,也許唯有提振消費才可部分對沖經濟增速放緩。管理層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是7.5%,上半年不及目標,而現在的經濟指標又較低迷,是得采取些非常規手段才能確保該目標完成。
下周起更多的8月份經濟指標將公布,投資者應可進一步了解經濟疲弱程度,然后據此猜測各種常規或非常規經濟刺激措施出臺的可能性。
大盤本周繼續上漲應為大概率事件,因剛經歷過抽資考驗的市場應有段相對寬松的時期。或許本月將有更多新股,但至少本周不會再有。就滬綜指來看,顯然近期就有機會沖上2300點,但可持續性不一定很強。
就技術面而言,上證綜指自3478點以來的下降壓力線在2280點一帶。從目前大盤量能情況看,沖過該壓力線幾成必然,只是實現有效突破也并不容易。也就是說,大盤在首次突破重要阻力位時極有可能是假突破,操作上應避免過于激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