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31 00:28:2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董來孝康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董來孝康 發自北京
昨日,華策影視(300133,前收盤價29.16元)發布半年報,上半年公司電影銷售產生的營業收入僅為64萬,同比下降87.29%。雖然上半年華策影視投資的電影《歸來》錄得2.9億元的票房,但華策影視總經理趙依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記者表示,作為投資方之一的華策影視尚未將 《歸來》計入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中。
上半年電影業務“墊底”
半年報顯示,華策影視實現營業收入7.69億元,同比增長超七成,其中電視劇銷售產生的營業收入達到7.12億元,占比92.71%,若不算“其他”項目,電影銷售以64萬元的營業收入“墊底”,排在電視劇銷售、影院票房、廣告、經紀服務之后。公司指出,電影《歸來》于5月份上映并取得2.9億元票房成績;《小時代3.0》已于7月17日上映,取得較好的票房成績。據記者了解,《小時代3.0》上映4天獲得3.08億元票房。
正在上映的《小時代3.0》無法計入上半年營業收入,那《歸來》是否應該計入呢?華策影視董事會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歸來》是否計入上半年營業收入需要與財務部門進行確認,趙依芳坦言,5月16日上映的《歸來》,按合同規定自公映6個月內結算,尚未計入上半年營業收入。
半年報中,華策影視電影片票房分賬收入確認原則是,電影完成攝制并經電影電視行政主管部門審查通過取得 《電影公映許可證》,于院線、影院上映后按雙方確認的實際票房及相應的分賬方法所計算的金額確認收入。
易觀國際分析師黃國鋒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歸來》在6月中旬延期放映了一段時間,但6月底前應該已經下映了。
《歸來》出品方之一的樂視影業公關經理熊好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歸來》取得的票房收入已經計入了樂視影業上半年的營業收入,雖然不能透露具體的投資比例,但樂視影業確實是《歸來》最大的投資方。
趙依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華策影視投資《歸來》的份額較小,僅占5%左右,其獲得的分成較少,即便計入下半年業績,影響也不會很大。”中投顧問文化行業研究員沈哲彥認為,放映期在上半年的《歸來》計入上半年營業收入較為合適。
2014年電影投資生產計劃顯示,除了《歸來》和《小時代3.0》,華策影視預計今年底前發行及上映的影片有《生死戀》(《太平輪》)和《平安島》兩部,但《平安島》只是暫定10月。
存貨增長88%達9.36億元
截至上半年末,華策影視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和存貨分別達9.46億、3.49億和9.36億元,較期初分別增長79.17%、39.04%和87.95%,共計22.31億元,占流動資產比例為78.75%。
按金額計算,華策影視應收賬款上半年前5名單位分別是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湖南廣播電視臺節目交易管理中心、騰訊、安徽廣播電視臺和廣東電視臺,金額共計3.03億,占比為30.17%。
預付賬款期末數中,超過1年以上的占比接近六成,期初占比為30%左右;超過兩年以上的占比超過26%,期初占比為19%左右。
華策影視的存貨目前以電視劇為主,金額前5名的《愛情回來了》、《鹿鼎記》(暫名)、《極品新娘》、《孫老倔的幸福》(暫名)和《烽火奇兵》都是電視劇,半年報中并沒有對9.36億元的存貨計提壞賬準備。
華策影視在半年報中專門披露了其他應收款的種類,組合中采用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準備的其他應收款一欄,壞賬準備金額期初數原本應該是145萬元,但卻錯記成1662萬元,與其他應收款期初賬面余額相同。
截至上半年末,華策影視資產減值準備期末賬面余6659萬元,本期共增加壞賬準備2936萬元。
“以應收賬款為例,當期計提壞賬準備與應收賬款總額的比例,相比去年同期是有所下降的,但總金額數確實增加了。”黃國鋒如上表述。
“對于影視企業而言,清理存貨較為困難,影視劇拍攝完成后需要送檢,獲得審批之后即會在影視渠道進行播映,若無法獲得播映權、沒有買家或售價較低,會增加存貨轉為沉沒成本的可能性。”沈哲彥指出,華策影視應收賬款和存貨較高,超過了營收增幅,這意味著公司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
半年報顯示,華策影視加大了預收賬款的力度,其中期末影視劇預售款達1.59億元,相比期初數增加6.5倍。
然而,包括分成結算暫估款、應付購劇款及制作費、應付工程款、長期資產購置款等應付賬款期末數達到2.91億元,相比期初1.34億元,增長11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