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4-07-24 09:40:50
外管局管濤23日介紹2014年上半年外匯收支數據有關情況時表示,當前市場購匯意愿增強,將加快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市場人士認為,私人部門持匯意愿增強,為資本項目開放打開空間。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23日介紹2014年上半年外匯收支數據有關情況時表示,當前市場購匯意愿增強,將加快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市場人士認為,私人部門持匯意愿增強,為資本項目開放打開空間。
跨境資金總體呈凈流入
管濤表示,當前我國外匯收支狀況主要呈現以下特點:第一,跨境資金總體呈現凈流入態勢。上半年,剔除匯率因素影響(下同),銀行結匯同比增長6%,售匯增長0.4%,結售匯順差增長36%;銀行代客涉外收入同比增長15%,對外付款增長20%,涉外收付款順差下降31%。
第二,近期外匯供求失衡狀況明顯改善。從銀行結售匯數據看,一季度,銀行結售匯順差1592億美元,同比增長57%;二季度,結售匯順差290億美元,同比下降21%,環比下降82%。從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看,一季度,涉外收付款順差455億美元,同比下降57%;二季度,涉外收付款順差407億美元,同比增長122%,環比下降10%。
第三,市場主體結匯動機減弱、購匯意愿增強。衡量企業和個人結匯意愿的銀行代客結匯占涉外外匯收入的比重(即結匯率)總體下降,由一季度的77%降至二季度的68%;衡量購匯動機的銀行代客售匯占涉外外匯支付的比重(即售匯率)呈上升態勢,由一季度61%升至二季度69%。
第四,遠期結售匯由順差轉逆差,未到期遠期凈結匯余額由升轉降。前2個月,遠期結售匯簽約月均順差240億美元;3至5月份,遠期結售匯簽約月均順差降至17億美元,6月份轉為逆差27億美元。剔除遠期結售匯履約后,1至2月份,未到期遠期凈結匯余額累計增加152億美元,3至6月份連續4個月回調,累計下調361億美元,這推動了同期銀行增持外匯頭寸。6月末,未到期遠期凈結匯余額318億美元,降至2013年9月以來的較低水平。二季度,銀行結售匯順差與未到期遠期凈結匯余額變動合計為順差25億美元,遠低于上季度順差1649億美元的規模,說明當前銀行即遠期零售市場的外匯供求狀況趨向自主性平衡。
外匯占款負增長并非資本外流
管濤表示,總體看,上半年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在震蕩中趨向基本平衡,預計下半年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將繼續保持震蕩走勢。
值得注意的是,22日,中國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顯示,2014年6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為294513.41億元,較5月末的295396.21億元減少882.8億元,結束連續10個月正增長。
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認為,6月外匯占款負增長與市場預期的方向不同,這是匯改后央行退出外匯市場日常干預的必然結果。此外,6月的負增長可能還與商業銀行購匯支付紅利以及人民幣跨境對外凈支付的減少有密切關系,6月外匯占款負增長并非熱錢外流,更多對應的是外幣存款上升,當月外幣存款增加279億美元。
民生證券宏觀研究院報告也認為,外匯占款下滑不等同于資本外逃。二季度新增外幣存款明顯增加,人民幣波幅擴大和資產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使得私人部門持匯意愿增強。私人部門持匯意愿增強為資本賬戶開放打開了空間。外匯占款負增長有部分央行主動引導的結果,不等同于資本外逃。
管濤指出,下半年我國跨境資金流動還會繼續保持震蕩走勢。一方面,國內經濟企穩,有利于提振整個市場的信心,外貿進出口形勢也開始回暖,境內外利差情況還繼續存在,這三個因素可能都會導致資金有流入的壓力。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現在進入了三期疊加的狀態,所以存在一些不確定性,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還在調整過程中,也有很多不穩定性。總體上,人民幣匯率現在已經趨向了均衡合理水平,跨境資金流動出現有進有出的雙向波動會成為一種新常態。
管濤表示,提醒境內的市場主體,要注意適應這種新常態,調整自己的財務管理策略,要從過去的那種單邊思維轉為雙向思維,管理好資金還有匯率雙向波動的風險。管濤在回答如何看待中國越來越多的資金和投資都將在海外進行時表示,將加快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逐步拓寬資金流出渠道,鼓勵“藏匯于民”,鼓勵個人對外投資,這是改革的既定方向。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