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6-20 09:54:15
每經網6月20日北京訊(記者 王辛夷)
6月19日,中國德國商會在北京、上海同時發布了2014年德國在華企業“商業信心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14年有30.4%的在華德企準備在新地域投資進行投資,比上一年減少了17.1%。德國商會認為,這顯示出在華德企對于快速擴張的態度越發謹慎,更傾向于鞏固現有投資。
這一趨勢不僅表現在在中國投資的德國企業身上。在此前中國美國商會、中國歐盟商會分別發布的報告中可以看到,歐美國家在華擴張的熱情明顯下降。
歐美企業在華投資熱情下降
在中國美國商會發布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中可以看到,絕大多數美國企業計劃今年將對華投資控制在10%以下,計劃不增加投資的企業占比急劇上升。盡管仍有近一半的受訪者把中國作為排名前三的投資地,但將中國作為首選投資地的美國企業只占總數的20%。然而七年前,中國是絕大多數美國企業的“最愛”。
這種變化在歐洲企業中也普遍存在。近兩年里,考慮擴張目前在華業務的歐洲公司所占比例很小且在逐年下降,將中國作為首選投資目的地的歐洲企業減少了12%。越來越多的歐洲企業調低了其對中國市場的預期,并縮小了投資計劃。這表現在企業對人力資源成本的控制中。在受調查的歐洲企業中,只有 48%在2013年增加了用工數量,而 2012 年這一比例是61%。
經濟放緩和人力資源為外企在華主要挑戰
根據中國歐盟商會發布的商業信心調查,歐洲企業減少對華投資的原因可以簡單概括為“生意難做,而且越來越難做。”在歐盟和美國發布的報告中可以看到,大多數企業都認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已經成為其未來在華面臨的第一大挑戰。
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在華歐美企業的營業額和凈利潤增長雙雙受阻。歐盟商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3年只有59%的在華歐洲企業取得了營業額增長。大部分企業的收益率停止增長,且目前中國業務的息稅前收益率已經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國美國商會也在報告中提到,盡管許多公司在華仍然盈利,但報告收入大幅增長的公司越來越少,而報告略微增長或者略微下降的企業則更為普遍。隨著收入和盈利增長減緩,企業對中國的投資越來越謹慎。
除此以外,人力資源問題也是困擾各國企業的主要問題。
翻看中國美國商會歷年報告可以看到,勞動力成本上升已經連續4年被選為企業人力資源方面的頭號挑戰,超過六成在華美企認為薪資成本上漲給企業帶來了負面影響或實質損害。
參與調查的德國企業將人力問題看做是其在中國發展面對的頭號挑戰,勞動力成本上升,找到并留住合格的員工都給企業帶來了不小的難題。
赫爾曼介紹,這首先是因為中國的職業教育體系和德國非常不同,“盡管在中國有很多讀過本科甚至研究生的求職者,但企業依然找不到適合具體行業的專業技工。”
不僅如此,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環境問題也給德國企業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一方面,許多合格的中國員工因為環境差而離開“北上廣”;另一方面,環境問題已經成為阻礙外籍人才來華的主要原因。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