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防范倉單重復質押 首家全國物流金融服務平臺上線

2014-06-16 00:15:5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隨著青島港融資騙貸事件持續發酵,物流金融風險再次引起各界重視。

昨日(6月15日),國家級行業協會聯合支持的首家全國性物流金融業務全過程管理與增值服務平臺正式上線。

據相關人士介紹,中國物流金融服務平臺上線的首要功能,就是針對此前物流金融中時有出現的“重復質押”手段。

中國銀監會統計部副主任葉燕斐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個平臺對倉單重復質押有一定限制作用,但是對假單并沒有太大制約性,假單主要是靠騙貸,要靠第三方監管,我國應該完善第三方監管的責任和義務。

解決信息孤島問題 /

近年來,物流業與金融業的融合愈加深化,物流金融業務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市場規模迅速擴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現場獲悉,物流金融業務規模在2012年已達到3萬億元。

然而,從華東鋼貿危機到近期青島港融資騙貸事件,均暴露出物流金融業目前面臨的風險。

中國物流金融服務平臺總策劃劉景福表示,現在,無論是金融企業還是物流企業,物流金融業務的瓶頸開始出現,在越來越廣的管理跨度下,金融業、物流業和第三方監管企業管理手段相對落后,團隊建設比較滯后,全行業的管理比較薄弱。

“隨著國民經濟下行壓力,中小企業面臨資金斷裂的風險,有些企業鋌而走險,重復質押解決資金需求。同時,在客戶、銀行業、物流企業信息不對稱的前提下容易產生誤導,信用體系缺失等都是物流金融風險的重要原因。”劉景福說。

據了解,國內開展物流金融業務的銀行,基本上都與多家大型物流企業簽訂了“總對總”合作協議,但是整個物流金融業務基本上屬于點對點各自經營的狀態,造成了銀行與銀行之間、物流監管企業與物流監管企業之間的跨行、跨企業之間信息的不對稱,各自形成信息孤島,進而導致物流金融業務隱藏著極大的潛在風險。

“對于出現的惡性事件,監管員可以通過建立失信人名單制在平臺上查詢到,而一些質押資產可以在平臺上拍賣。”劉景福說。

第三方監管有待完善/

據中國物流金融服務平臺人士介紹,與戰略合作伙伴中國倉儲協會共同建設的“全國擔保存貨管理公共信息平臺”,是一個針對擔保存貨第三方管理企業的備案、資質、倉儲管理與倉單管理的公共信息平臺。

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副司長王選慶表示,上述平臺關鍵是取得銀行的信任,這個平臺由各方協會聯合支持,跨行業的協會聯合支持尚屬首例,對銀行、物流企業、融資企業都有益處。

“從政府的監管角度來說,物流金融業涉及很多部門,商務部去年出臺了倉儲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制定了動產質押監管企業評估標準、服務規范,今年將出臺擔保、第三方管理規范國家標準,下一步將準備與銀監會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開展相關的調研。”王選慶說。

葉燕斐表示,目前,整個物流等批發零售的不良率可能超過工業生產、農業生產等領域,最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一個金融基礎設施,也就是動產質押登記系統,造成物流行業、批發零售行業重復質押,第三方監管又沒有履行責任。

據葉燕斐介紹,美國動產質押都需要有登記,為了避免一個動產多次到不同銀行質押,一個地區的銀行就組織起來,并成立動產登記部,企業業主的名單按照字母排序,后來隨著由州運作,經濟署專門做動產質押,起到了公示、排序的作用,而且各州都聯網,銀行隨時可以查到企業對動產的質押情況。

不過,葉燕斐也坦言,這個平臺對倉單重復質押有一定限制作用,但是對假單并沒有太大制約性,假單主要是靠騙貸,我國應該完善第三方監管的責任和義務。

某物流公司總經理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前出現一些假倉單主要原因就是沒有人管。

“美國第三方監管個人要投責任險,而且需要聯邦政府發執照才有資格監管,時常進行突擊檢查,所以第三方監管制度和動產登記質押是我們避免物流或者整個批發行業減少融資難、融資貴的基礎設施,中國目前第三方監管還比較缺失。”葉燕斐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張威發自北京 隨著青島港融資騙貸事件持續發酵,物流金融風險再次引起各界重視。 昨日(6月15日),國家級行業協會聯合支持的首家全國性物流金融業務全過程管理與增值服務平臺正式上線。 據相關人士介紹,中國物流金融服務平臺上線的首要功能,就是針對此前物流金融中時有出現的“重復質押”手段。 中國銀監會統計部副主任葉燕斐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個平臺對倉單重復質押有一定限制作用,但是對假單并沒有太大制約性,假單主要是靠騙貸,要靠第三方監管,我國應該完善第三方監管的責任和義務。 解決信息孤島問題/ 近年來,物流業與金融業的融合愈加深化,物流金融業務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市場規模迅速擴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現場獲悉,物流金融業務規模在2012年已達到3萬億元。 然而,從華東鋼貿危機到近期青島港融資騙貸事件,均暴露出物流金融業目前面臨的風險。 中國物流金融服務平臺總策劃劉景福表示,現在,無論是金融企業還是物流企業,物流金融業務的瓶頸開始出現,在越來越廣的管理跨度下,金融業、物流業和第三方監管企業管理手段相對落后,團隊建設比較滯后,全行業的管理比較薄弱。 “隨著國民經濟下行壓力,中小企業面臨資金斷裂的風險,有些企業鋌而走險,重復質押解決資金需求。同時,在客戶、銀行業、物流企業信息不對稱的前提下容易產生誤導,信用體系缺失等都是物流金融風險的重要原因。”劉景福說。 據了解,國內開展物流金融業務的銀行,基本上都與多家大型物流企業簽訂了“總對總”合作協議,但是整個物流金融業務基本上屬于點對點各自經營的狀態,造成了銀行與銀行之間、物流監管企業與物流監管企業之間的跨行、跨企業之間信息的不對稱,各自形成信息孤島,進而導致物流金融業務隱藏著極大的潛在風險。 “對于出現的惡性事件,監管員可以通過建立失信人名單制在平臺上查詢到,而一些質押資產可以在平臺上拍賣。”劉景福說。 第三方監管有待完善/ 據中國物流金融服務平臺人士介紹,與戰略合作伙伴中國倉儲協會共同建設的“全國擔保存貨管理公共信息平臺”,是一個針對擔保存貨第三方管理企業的備案、資質、倉儲管理與倉單管理的公共信息平臺。 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副司長王選慶表示,上述平臺關鍵是取得銀行的信任,這個平臺由各方協會聯合支持,跨行業的協會聯合支持尚屬首例,對銀行、物流企業、融資企業都有益處。 “從政府的監管角度來說,物流金融業涉及很多部門,商務部去年出臺了倉儲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制定了動產質押監管企業評估標準、服務規范,今年將出臺擔保、第三方管理規范國家標準,下一步將準備與銀監會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開展相關的調研。”王選慶說。 葉燕斐表示,目前,整個物流等批發零售的不良率可能超過工業生產、農業生產等領域,最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一個金融基礎設施,也就是動產質押登記系統,造成物流行業、批發零售行業重復質押,第三方監管又沒有履行責任。 據葉燕斐介紹,美國動產質押都需要有登記,為了避免一個動產多次到不同銀行質押,一個地區的銀行就組織起來,并成立動產登記部,企業業主的名單按照字母排序,后來隨著由州運作,經濟署專門做動產質押,起到了公示、排序的作用,而且各州都聯網,銀行隨時可以查到企業對動產的質押情況。 不過,葉燕斐也坦言,這個平臺對倉單重復質押有一定限制作用,但是對假單并沒有太大制約性,假單主要是靠騙貸,我國應該完善第三方監管的責任和義務。 某物流公司總經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前出現一些假倉單主要原因就是沒有人管。 “美國第三方監管個人要投責任險,而且需要聯邦政府發執照才有資格監管,時常進行突擊檢查,所以第三方監管制度和動產登記質押是我們避免物流或者整個批發行業減少融資難、融資貴的基礎設施,中國目前第三方監管還比較缺失。”葉燕斐表示。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欧美久久久精品 | 日本免码va在线看免费99 | 亚洲v日本v欧美v在线播放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五月天国产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免费乱码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