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4-06-10 10:16:22
“破凈”和分紅成為短期反彈誘因,工、農、中、建四大行A股股價昨日創出年內新高。作為藍籌股代表,銀行股近期的較好表現為維穩市場立下了汗馬功勞。不過,與以往不同,四大行的反彈對于市場整體的帶動作用有限,大盤并未能借此走出盤局,銀行股與市場的共振效應變差。考慮到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化和不良資產增長等中長期利空因素,銀行股反彈空間有限,本輪銀行股反彈可能只是短期估值修復行情。由此來看,銀行股對于市場的積極影響不宜過分夸大。
破凈+分紅 四大行成反彈排頭兵
年初以來申萬銀行指數累計下跌2.49%,相較于2013年的大幅震蕩,銀行板塊今年波動幅度整體有限。不過,在行業指數相對平淡的背后,部分個股相繼扛起反彈大旗,近期四大行成為反彈的“領頭人”。
就銀行板塊內部而言,反彈的“帶頭大哥”始終處在不斷更迭的狀態中,年初受益于互聯網金融的主題行情,中信銀行、北京銀行成為反彈主力軍。3月末,隨著優先股預期的提升,悲觀預期的修復,銀行股迎來普漲,其中浦發銀行、平安銀行漲幅居前。近期,工農中建四大行表現尤為突出。5月以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分別上漲6.40%、4.13%、4.62%和3.28%,并于昨日創出年內新高。值得注意的是,5月以來申萬銀行指數下跌0.77%,由此來看,四大行走強并未形成有效的帶動作用,其他銀行股并未跟漲。
分析人士指出,破凈和分紅成為工農中建四大行短期反彈的誘因。一方面,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股價目前均跌破凈資產,市凈率分別為0.95、0.91、0.78和0.90,短期具備較強的超跌反彈動能;另一方面,四大行一般在6、7月分紅,資金有配置的要求。四大行2013年年報預案顯示,工商銀行擬每10股派2.617元、農業銀行擬每10股派1.77元、中國銀行擬每10股派1.96元、建設銀行擬每股派3元。
三因素助推估值修復
考慮到銀行業業績增速有所放緩和監管政策的壓力,銀行股股價重心今年出現較明顯下移,銀行板塊大部分時間里維持低位運行。不過,目前來看,在定向寬松政策實施、悲觀預期邊際改善和銀行股估值低廉的背景下,銀行股短期有望迎來修復性行情,不過整體反彈高度有限。
首先,定向寬松政策實施助推銀行股估值修復。市場人士表示,雖然定向寬松的領域以小微銀行為主,大多數上市銀行可能并不在列,不過全行業有望受益于定向寬松帶來的經濟企穩復蘇,這為銀行股的估值修復提供了契機。
其次,悲觀預期邊際改善有利于銀行股行情糾偏。目前來看,有關信托兌付危機、房地產市場調整、鋼貿不良資產的消息對于銀行股的擾動有限,銀行股并未出現大幅調整,這可能意味著股價已經基本反映了此前大部分悲觀預期。考慮到銀行股前期調整主要源于投資者的悲觀預期,在市場悲觀預期得到糾偏的情況下,銀行股的反彈鍵也被按下。
最后,銀行股的低估值使資金配置價值凸顯。目前銀行板塊整體市盈率為4.7倍,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的市盈率大體維持在這一數值上下,考慮到其盈利水平,銀行股的估值在A股處在低位。即便放眼全球,A股銀行板塊的估值依舊低廉。國泰君安證券指出,主要國家和地區可比時期銀行板塊的平均市盈率在12.06倍,顯著高于A股銀行板塊4.7倍的估值。上周小盤股再度掀起“成長潮”,不過資金參與題材炒作的心態明顯趨于謹慎,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小盤成長股也出現“一漲一跌”行情。在四大行股價創年內新高的帶動下,不排除資金回流主動配置銀行股的可能。
四大行反彈難提市場人氣
縱觀滬深股市今年的行情,銀行股特別是四大行的反彈由于幅度相對有限,對于市場整體的帶動作用受限,大盤未能借此走出盤局。
2012年12月初至2013年2月初,銀行股觸底反彈,上演了大象跳舞的一幕,申萬銀行指數累計上漲47.85%,成為帶動大盤強勢反攻的重要力量,滬綜指一度上沖至2444.80點的階段高點。2013年6月,銀行間貨幣市場在資金供需關系不均衡、融資難度較大的情況下,各期限資金利率急劇飆升,頻繁刷新歷史新高。在“錢荒”肆虐下,恐慌情緒不斷蔓延,申萬銀行指數累計下跌15.62%,銀行股的大幅下跌帶動滬綜指快速下挫,滬綜指一度出現單日百點下跌,最低下探至1849.65點。由此來看,2013年銀行股的行情直接影響了滬深股市走向。
今年5月以來,銀行板塊,尤其是四大行對于市場的影響則相對有限。一方面,雖然四大行5月以來反彈幅度相對較大,不過滬綜指依舊維持在2000點-2050點窄幅震蕩,四大行的反彈未能拉動滬深股市走出盤局;另一方面,四大行在反彈期間量能并未有效放大,銀行板塊的成交額整體維持在30億元-40億元之間,顯示資金參與熱情有限,而同期滬市的成交額也在500多億元附近徘徊。由此來看,四大行的反彈并未帶來市場人氣的回暖。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化和不良資產增長等中長期利空因素尚未落地,雖然短期的悲觀因素有所出清,不過中長期的利空因素依然是銀行股估值修復的天花板,其后市反彈空間受限。此外,在缺乏增量資金入場的背景下,銀行股由于盤子較大,現有的存量資金很難助推銀行股走出趨勢性行情。總體而言,既然把本輪銀行股的反彈定義為估值修復行情,其對于市場的影響力可能較弱,對于市場的積極影響不宜過分夸大。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