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4-05-21 00:44:53
繼創業板、新三板、私募股權、境外上市得到鼓勵后,地方市政債提上議事日程。
每經編輯|葉檀
每經評論員 葉檀
我們已經聽到了直接融資轟隆隆的腳步聲,繼創業板、新三板、私募股權、境外上市得到鼓勵后,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地方市政債提上議事日程。
5月19日,據媒體報道,我國將于今年晚些時候允許10個省市自主推出首批市政債券,六個省包括浙江、江蘇、山東、廣東以及中西部兩個欠發達省,四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以及東部一座沿海城市。上述省市可能將從7月初開始發債。目前我國正致力于擴大地方政府的財政選擇。
如果此舉屬實,可以推動我國地方財政更加透明、更加負責。
不必擔心地方債務總量因此上升,你擔心了,地方債依然上升,并且摻雜著更隱秘、更難以控制的方式上升。根據國家審計署的數據,截至2013年6月末,地方政府負有償還和擔保責任的債務總額較2010年末上一次統計的總額人民幣10.7萬億元大幅增長67%,達到17.9萬億元。相信有一些債務以公司貸款、信托、理財等非標方式存在。
即使中央財政嚴加控制,也無法阻擋地方政府的負債步伐,養老、重點投資、經濟增長等剛性壓力毫無削弱。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數據,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城投債累計發行規模達3594.70億元,較去年一季度的2993億元同比增加601.7億元,增幅20.10%。今年以來,城投債發行額猛增三倍多至1838億元,創2002年以來最高紀錄。
現在發地方債可以獲得短期好處,債券價格走高,收益率下降。今年以來,城投債收益率保持低水平穩定,高等級信用債受到市場熱烈追捧?,F在是債市的黃金時期,股市低迷不振前景渺茫,樓市上下震蕩分化加劇,投資者將目光轉向債券,尤其是有地方政府信用進行隱性擔保的城投債,享受地方信用低風險,卻坐擁高達6.8%的利率,沒有比這更穩妥的投資了。當一切投資看似風險大增,追逐政府信用債就成為中國投資者更理性的選擇。與其如此,還不如允許地方政府直接發行市政債,以較低的利率與較透明的方式,解決重點項目投資額不足的天大難題。
目前地方債由中央財政代為發行,相當于隱性國債,而投資者也盲目地相信地方債有中央財政兜底,毫無風險。這對于提升地方政府的信用沒有好處,對于提升中國的債券市場水平也沒有好處。
各個地方政府的負債率不一樣,地方政府投資的基礎設施回報率各不相同,更重要的是,各個地方政府的信用也就是某個市背后的主政者的信用,也大不相同。相信投資者不會忘記,2011年9月城投債市場是如何接近崩盤的。雖然當年的兩件事最后得到解決,但違約的風險與抽逃優質資產的風險,即使在地方政府隱性擔保的城投債中依然存在。
城投債有驚無險度過難關,但城投債一面倒的高息,與一面倒的低息,都是市場不健康、不理性的表現。健康的地方債市場,會根據償債率、信用評級等,給出較為準確的評級,確定債券價格,以低息獎賞有能力、有信用的借貸者,用高息標識能力不強、信用有污點的借貸者風險。目前的債券市場不完善、不健康。
改革《預算法》,允許發行市政債,讓地方政府公布項目、預期回報、在封閉的賬戶內運行,讓其他地方的獨立中介機構給予準確的評級,讓地方債、城投債或者市政債向市場化變遷,對于投資者來說,比糊里糊涂的盈虧,要好得多。
當然,如果發生最壞的結果,發行市政債只是借機圈民間的錢,最后以破產清算把投資者的錢洗到自己的碗里,不要說市政債,就是債券市場也會受牽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