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5-15 08:42:10
每經編輯 陳小雨
每經記者 尚希 發自北京
中原地產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全國40個城市中的三、四線城市土地成交累計流標率為26%,較去年末大幅上升了10個百分點。而二線城市的流拍率也增長了3個百分點,一線城市則由5%降至3%。
昨日(5月14日),黃金灣投資集團董事長申威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可以明顯感覺到三、四線城市的地方政府今年以來在推地策略、方法,以及招商手段方面越來越多,推地的頻度、密度比去年增長了近一倍。”
土地流標率達26%
“其實我們已經有一年多不在三線城市投資了。”一家品牌房企的負責人在談及撤離三、四線城市時如是說。
對于此前很多浸淫三、四線城市多年的房企來說,這一市場正在逐漸喪失“造血能力”,相反,并未見低廉的地價以及毫無上漲動力的房價,不斷壓縮了房企的利潤空間。“需求和供應量極不對稱,特別是一些人口流出型城市,不但沒有投資需求的支撐,剛需也十分有限。”上述房企人士直言。
中原地產監測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十大標桿房企在三、四線城市拿地的平均溢價率為57.18%,遠超過了二線城市的溢價率(15.28%),而在2013年前4月,一線城市十大標桿房企拿地的平均溢價率僅為27.83%,在三、四線城市的溢價率則為51.43%。
盡管三、四線城市的地價與一線城市不可相提并論,但遠遠超出的溢價率則反映出三、四線城市此前經歷的土地瘋狂。“很多三、四線城市的地價并不理性。”在申威看來,身處其中的開發商自然也會算賬,在資金成本變化不大的情況下,三、四線城市的利潤空間實則遠低于一、二線城市。
三、四線城市土地出讓的降溫,顯然讓地方政府難以淡定。“現在地方政府在推地方面的策略非常多元化,包括推介會、招商會以及通過網絡平臺來發布消息,密集的跟開發商主動接觸。”申威告訴記者,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委托下,其公司旗下的土地網也會組織定向的土地拍賣,包括線上線下的結合推介。
政策面或繼續放寬
即便地方政府加大了推地的力度,但房企拿地的勁頭遠不如從前。
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年內銷售20強的標桿房企近幾個月來拿地數量逐月遞減,截至5月10日,年內拿地額度僅為1318.7億元,而2013年則達到了5600億元,今年以來拿地額僅完成23.6%。從月度變化看,4月20大房企僅拿地133億元,而去年同期拿地額則達到了291億元。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市場明顯降溫、信貸持續收緊、觀望情緒不散之際,房價較為穩定、供需相對平衡的一線城市更受房企青睞。”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十大標桿房企在一線城市拿地宗數由去年同期的9宗增長到15宗,一線城市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4.29%上升至27.27%。此外,十大標桿房企在三、四線城市的拿地數量則有去年同期的31宗回落至今年的20宗,占比由49.21%下降至36.36%。
“房企扎堆一、二線城市,在推高地價的同時,也在醞釀風險。但相比三、四線城市的風險,一、二線的風險要低很多。”在張大偉看來,預計隨著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的降溫,其政策面將繼續放寬。(本報記者胡健對本文也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