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商訊

每經網首頁 > 商訊 > 正文

福建民企掘金海洋發電 成本高企成瓶頸

2014-04-15 01:03:4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婷 發自廈門    

每經記者 李婷 發自廈門

在福建廈門觀音山,一臺100千瓦的海洋波浪能發電機正在做下水前的最后準備,這是由廈門一民營科技企業自主研發設計的。當下中國正在大力發展海洋發電,福建也已加入到這場競賽中來。

近日,福建省印發了《2014年福建省海洋經濟重大項目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年內要完成在建方案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項目7.6億元。目前福建海洋可再生能源主要以海洋風力發電為主。

身兼廈門市泉州商會會長職務的中匯融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蘇福倫的海洋發電技術實驗,目前已經初步解決了10千瓦的發電實驗,輸出電量已經達到60%。經過進一步調試,一臺100千瓦的實驗機已經進入了最后安裝階段,而這次放大實驗將是下一步商業化的基礎。

據蘇福倫介紹,2011年,蘇福倫投資注冊了資本為1000萬元的廈門中匯明電力設備有限公司。該公司的9項專利技術現已進入了公示階段。

但民營企業進入海洋發電領域也面臨很多困難,首先就是資金問題。

2010年,財政部、國家海洋局聯合出臺了 《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每年都有一定金額投入海洋能領域,其中當年的投入高達2億多元,其中相當部分用于波浪能項目。

然而,中匯明電力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巫明茂告訴記者,當時雖然已經完成了一些實驗成果,但還是難以達到經費申請的要求。

巫明茂表示,他們前期已經投入了2000多萬元,下一步準備再投入2000萬元,身為民營科研企業,他們在科研的人才和資金上面都存在很大的困難。而在成功之前,中匯明的全部研發費用來源只能靠自掏腰包解決。

另一大難點在于成本。

目前雖然全球已經有一些海洋發電技術已開始商業化,但降低成本仍然是正在解決的課題。據《21世紀經濟報》報道,華彬國際集團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去年10月簽訂合同金額為2000萬美元的海洋溫差發電聯合開發合同,但并無商業的示范項目,就是在考慮如何提高效率以及降低成本。

巫明茂告訴記者,目前全球海洋發電技術的成本都在1.5元/千瓦時以上,而這樣的價格要在中國實現大規模產業化不太可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久久国内精品综合 | 中文字幕一级大片 |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特级全黄久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