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14-04-09 09:59:57
我國約有78.6%的家庭備有小藥箱,但80%以上家庭沒有定期清理的習慣。據統計,目前中國每個家庭過期藥品達215粒,因過期每年造成藥品浪費達1.5萬噸。這些過期藥品都去哪了?
日前,廣藥白云山發布的《中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白皮書(2004—2014)》顯示,我國約有78.6%的家庭備有小藥箱,但80%以上家庭沒有定期清理的習慣。據統計,目前中國每個家庭過期藥品達215粒,因過期每年造成藥品浪費達1.5萬噸。這些過期藥品都去哪了?誰來回收?怎么處理?
家庭備藥三成過期3年以上
北京朝陽區平樂園小區的李女士最近很煩惱:家里備著的小藥箱被過期藥放滿了,卻不知怎么處理。
李女士從小藥箱里取出兩盒補脾益腎丸,翻了一下藥盒。她說:“這是2008年開的,去年8月就已經過期了。藥的有效期是5年,卻一直沒吃,連包裝都沒拆開。”
看著街上貼著高價回收藥品的小廣告,李女士并不愿意隨意處理這些過期藥。她擔心萬一被人回收,重新注入市場怎么辦?
藥品有效期是指藥品在規定的儲存條件下能保持其質量的期限,也就是藥品有效的終止日期。當藥品超過了有效期,即使在正常貯存條件下,其效價(含量)也會下降。過期藥品明確被歸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屬于重要環境污染源之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科學技術普及志愿者協會會長劉人懷介紹,我國家庭存備藥品中,有30%—40%的藥品超過有效期3年以上。有統計表明,我國目前藥品不良反應案例中,有近1/3是由過期藥品或藥品保存不當引起的,過期藥品成為我們身邊的“小炸彈”。
劉人懷說,藥品過期后,其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有些藥品的化學成分還會改變,甚至分解出一些有害物質,誤服后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過期失效的藥品如果被隨意丟棄,藥品中某些成分會在自然環境中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害物質,對環境造成污染,還有可能落到藥販子手中繼續流通,后果很嚴重。
藥企能否回收要看合同
藥品過期無法避免,醫院里的也不例外。我國藥品80%流向醫院,零售藥店只占20%,過期藥存放的“大頭”是醫療機構。各個醫療機構藥房每年有數量不等的過期藥報損處理。
“醫院使用過期藥是違法的。過期藥在醫院一律不準用。”北京協和醫院藥劑科主任藥師李大魁說,醫院處理過期藥的方法是“毀形滅跡”。凡對環境無害的藥物,片劑、膠囊等都要去掉包裝,將藥片、膠囊的填充物等藥物成分全部溶于水,不保留藥物的任何形狀,排入污水管道。
為防止醫生使用過期藥,醫院將臨近藥物有效期3個月的藥物封存,不再臨床使用。臨近過期的藥,部分藥品交由藥品生產企業回收,或者是以舊換新。李大魁說,藥企能否回收,要看當時合同約定。如果是由于醫院進貨多、用藥慢的話,企業不會調劑也不會回收。
缺乏有效過期藥回收機制
我國目前尚未建立長期有效的過期藥品回收機制?!端幤饭芾矸ā穼λ幤飞a、銷售、使用都做了明確規定,然而對于過期藥品的回收處理,特別是對零散的家庭過期藥品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和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
據介紹,藥品作為特殊物品,最好的處理辦法是由特殊垃圾處理場處理,但每公斤銷毀收費約60元。在國家沒有出臺統一政策的情況下,家庭過期藥回收工作的探索都零零散散,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公眾也擔心,由于銷毀主體不明、補貼不到位等,這項工作很難持續。
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是回收過期藥品的主體部門。但過期藥品的覆蓋范圍較廣,而現階段藥品監管部門的資源有限,無法為回收工作配備專門人員、投入大量專項資金。
廣藥集團董事長李楚源呼吁,對于城鄉家庭過期藥品的回收,要建立長效機制,應盡快為過期藥品回收立法,通過法律法規規范過期藥品的回收及處理。同時,應加強相關部門的配合,使更多的藥店、藥廠和藥品監督部門形成合力,共同解決過期藥品回收難的問題。
鏈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4-04/09/nw.D110000renmrb_20140409_9-02.htm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