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1 00:40:36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史青偉 發自上海
每經實習記者 史青偉 發自上海
昨日(3月20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28天期260億元正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4%,這一規模與此前連續3期維持在1000億元相比下降明顯。
國泰君安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周文淵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央行正回購縮量,還是傾向于維持流動性寬松的局面。”
近日,資金價格連續上升,不過多位分析師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沒必要太關注資金價格,需更多關注基本面下行壓力。
正回購大幅萎縮至260億
昨日,央行在公開市場進行28天期正回購操作,回籠260億元人民幣,昨日有430億正回購到期,這意味著單日將實現凈投放,不過這依然未能阻止短期資金價格全面上揚。
昨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品種上漲20.85個基點,達到3.011%,一個月期品種上漲20.7個基點至4.619%,中長期利率中,3月期、6月期、9月期及一年期利率保持不變。
本周以來,短期資金價格大幅上升,流動性開始顯露趨緊跡象。昨日,7天回購利率上漲至3.9%,創下了約2周來的新高,1月回購利率為4.9%,高出央行28天正回購的中標利率。
本周展開的正回購總額已達1260億,若無其他操作,本周公開市場凈回籠規模將為480億元,上周為凈回籠400億元人民幣。
周文淵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央行正回購縮量,還是傾向于維持流動性寬松的局面。”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央行公開操作會轉向寬松?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從持續進行正回購來看,央行并不會轉向寬松,市場預期的降準也是不存在的。”
“從一個季度來說,整個二季度都是城投債和信用債到期量比較大的時期,債券市場供求關系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同時IPO再度放開,市場預期會有一定資金的壓力;受互聯網金融影響,銀行存款回流速度比較慢,大行拆出資金意愿降低,二季度資金面不容樂觀。”上述券商分析師說。
專家稱沒必要太關注資金價格
此前,市場普遍認為,短期流動性超預期寬松,源于監管部門引導人民幣貶值,投放了較多人民幣。從目前來看,人民幣或維持一段時間的弱勢,這能否消除市場對資金價格的擔憂?
對此,周文淵認為:“目前不存在國際干預的環境,而歐美日訴求不同,人民幣會貶值到6.3左右。”
上述券商分析師也認為,目前美元處于弱勢情形,人民幣迎來了一輪調控的機會。
華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彪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沒有必要太關注資金價格,從過去一個多月來看,資金寬松,資本市場也在下行,與資金價格寬不寬松沒關系,‘主要矛盾’發生變化。”
徐彪認為,現在不再是資金價格主導市場,而是基本面,他對目前基本面的判斷并不像其他分析師那樣樂觀。
目前,市場仍在擔心資金價格會出現比較大的上漲,這最終會影響到實體經濟。不過,上述券商分析師認為,資金價格上升對實體經濟影響不會太明顯。
“從今年前兩個月來看,表外融資一直在壓縮,表內維持穩定,票據貼現的利率也是在下降的。實體經濟整體需求不旺盛,即便利率上升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對銀行的借貸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上述券商分析師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