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0 00:45:18
在市場份額最大的A級車市場,德系品牌已經超越自主品牌成為這一細分市場中的領頭羊,這一情況尚屬首次。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1~2月汽車銷量數據出爐后,A級車成為全年車市競爭焦點的態勢已經非常清晰。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A00級市場份額從5%降至到3%,而A0級保持了17%的市場份額,A級車市場繼續穩定在接近60%的市場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場份額最大的A級車市場,德系品牌已經超越自主品牌成為這一細分市場中的領頭羊。全國乘用車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這一情況尚屬首次。
由于中國市場競爭日漸激烈,外資品牌逐漸將競爭重點下沉。今年,歐系在A級車市場的發力,以及日系在A0級市場的攻勢尤其突出。
分析認為,2014年仍是自主品牌非常艱難的一年。根據預期,到2015年這一情況將逐步緩解,這主要基于兩方面原因:外資品牌份額增大帶來的增長乏力,以及自主品牌調整后明年有望進入新一輪產品投放期。
德系份額超越自主品牌
A級及以下市場是自主品牌集中度最高的細分領域,但今年前2月,自主品牌在這一細分市場受到了明顯的沖擊。
特別是2014年開年,在A級車市場,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下滑至26%,是2011年來的最低水平;德系品牌的市場份額達到27%,首次超越自主品牌。
在A0級市場,這一趨勢同樣明顯。1~2月,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42%跌至35%,雖然仍位居細分市場首位,但衰退趨勢已經顯現。
“這是由于合資品牌已將競爭觸角伸向這兩個細分市場。”崔東樹告訴記者,以南北大眾為代表的德系品牌在A級車市場的發力大幅壓縮了自主品牌在這一細分市場的生存空間,而以豐田為代表的小型車戰略,讓A0級細分市場加速步入了合資時代。
“沒有站得住的產品,是自主品牌市場份額被擠壓的根本原因。”一位自主品牌經銷商向記者表示,以前到店的消費者對比的是其他自主品牌,現在這一價格區間可供選擇的合資品牌比比皆是。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以南北大眾為代表的A級車產品組合,市場價格橫跨6萬~16萬元區間。
多個自主品牌大幅下滑/
實際上,2014年開年以來,許多自主品牌都遭遇了大幅下滑。數據顯示,吉利汽車今年1~2月銷量由9.49萬輛跌至5.58萬輛,同比大跌41.2%。吉利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主要與內部營銷系統改革,以及該時間段正處于傳統出口銷售淡季有關。
其他自主品牌代表企業同樣堪憂。奇瑞汽車今年1~2月銷量為7.49萬輛,同比下滑14.1%。奇瑞在A級車市場的旗艦產品艾瑞澤7,今年前兩月銷量6819萬輛,在自主品牌中處于中等水平。
比亞迪汽車今年1~2月銷量為6.41萬輛,同比減少29.6%。其A級車市場旗艦產品速銳開年即遭遇滑鐵盧,前兩月銷量為1.62萬輛,同比下滑接近30%。
長城汽車銷量雖然實現增長,但主要依靠SUV產品拉動,其轎車銷量同樣大跌。有消息稱,長城汽車正有意收縮轎車戰略。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1~2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占有率比去年同期下降4.8個百分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表示,“接近5個百分點的下滑是非常大的比例,值得關注。”
日系品牌謀劃A0級車市場/
在自主品牌下滑的同時,日系品牌在A0級市場正迎來大幅增長。
根據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的數據,1~2月,日系品牌在A0級市場的占有率達到16%,較去年同期增長7個百分點。崔東樹分析認為,日系品牌在這一細分市場份額的急速擴大,主要來自全新威馳的增長。
今年1~2月,威馳累計銷量達到1.83萬輛,同比增幅接近100%,而與威馳同平臺的致炫前兩個月的銷量為1.14萬輛,表現明顯勝過此前的雅力士。2013年1~2月,雅力士銷量僅為2203輛。
對比數據可知,日系品牌增長的市場份額與自主品牌下滑的份額基本相同。汽車市場分析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主要是因為日系品牌開辟了較為清晰的銷量增長路徑,與德系、美系等強勢品牌形成了錯位競爭。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前兩月,德系乘用車品牌在華銷量達到70.43萬輛,日系品牌銷量達到42.71萬輛,同比增幅均超過20%。將這一數據進行市場細分可以發現,德系品牌的增長銷量貢獻幾乎全來自A級車市場,日系品牌則大部分來自A0級市場。
1~2月,位居轎車銷量前兩位的車型分別為朗逸和桑塔納,銷量分別達到8.57萬輛和6.54萬輛,福克斯、英朗和凱越三款A級車分列3~5位,銷量在4萬~6萬輛之間。
今年,豐田在A級車市場的旗艦產品換代卡羅拉即將上市,廣汽豐田將首次投產與卡羅拉同平臺車型,南北豐田共同布局A級車市場。日系品牌在A級車市場將與德系品牌展開正面沖擊。
此外,由于公車改革等影響,今年以來B級車和C級車市場份額逐步減少。崔東樹認為,這一情況在未來1~2年將延續。伴隨豪華車企業對于A級及以下市場的加速布局,這一細分市場將產生更為顯著的變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