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4-03-06 01:12:00
2014年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后的第一年,“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
每經編輯 魯政委
◎魯政委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2014年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后的第一年,“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根據報告所提及的,以下領域的改革值得期待:
第一,簡政放權。一方面,建立權力清單,報告中稱,“清單之外的,一律不得實施審批”;另一方面,改革工商登記制度,“落實認繳登記制,由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由企業年檢制度改為年報公示制度”。
第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最重要的改革將是“建立自然人、法人統一代碼,對違背市場競爭規則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企業建立黑名單制度”。
第三,財稅體制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推進全口徑預算管理;二是“營改增”擴大至鐵路、電信、郵政等行業;三是推動消費稅、資源稅改革;四是房產稅和環保稅立法;五是控制地方債風險,“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把地方政府性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推行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這意味著未來“沒有明確納入地方債務預算管理”的、與政府有關聯的平臺或類平臺,將不具備享有最終償債時的地方政府兜底的資格,相關信用風險值得區分和關注。
第四,金融體制改革。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預計今年可能推進NCD的常態化發行、讓CD直接面向居民和企業發售、建立公開市場操作的利率走廊、出臺金融機構破產條例和存款保險制度、民營銀行破冰;進一步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主要擴大人民幣的雙向浮動彈性;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發展農業保險和巨災險;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第五,所有制改革。包括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提高上繳比例、發展混合所有制,“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向非國有資本推出一批投資項目”。
此外,本屆政府在大的政策取向方面變化最大的兩個方面為:一是對出口的態度;二是對海洋權益的立場。
在出口方面,報告的全新提法或舉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把出口升級提到了戰略高度,并且明確以裝備為重點。報告表示:“從戰略高度推動出口升級和貿易平衡發展。”“從戰略高度”是前所未有的新提法、新高度。報告除了提及常規出口措施外,特別突出了要“鼓勵通信、鐵路、電站等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讓中國裝備享譽全球”,“享譽全球”也是前所未有的嶄新提法,并且和此前李克強總理在泰國、羅馬尼亞、英國推銷中國高鐵的實際行動是完全吻合的。
二是以推動對外投資和自貿區建設來帶動出口。報告明確提出,要“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進孟中印緬、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推出一批重大支撐項目,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拓展國際經濟基礎合作新空間”,隨著以上項目發揮作用、周邊國家與中國通過經濟紐帶聯系日益緊密,必將為我國經濟建設帶來一個長期和平穩定的環境。
報告特別提到 “積極參與高標準自貿區建設”,這意味著中國對TPP其實是持開放態度的,加上服務貿易協定、政府采購協定等的簽署,這些必將推動中國在服務領域的改革,促進服務貿易的飛躍式發展。
其次,在海洋權益方面,報告明確表示:“要堅持陸海統籌,全面實施海洋戰略,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大力建設海洋強國。”“陸海統籌”、“全面實施海洋戰略”、“大力建設海洋強國”等提法,都是以往政府工作報告中前所未有的。而其實,從歷史上看,任何一個貿易大國,最終都會順理成章地成為海洋強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