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4-02-18 01:15:23
只有整體市場化,才會最終化解IPO市場化悖論,消除目前層出不窮的IPO亂象。
每經編輯 朱邦凌
◎朱邦凌(資深市場觀察人士)
以注冊制為遠期目標,以市場化為突破口,本輪IPO新政繼續在2009以來新股改革的市場化道路上狂飆突進。
但同前幾輪改革一樣,IPO新政很快就遭遇市場化困境。IPO推進市場化,新股定價放開,“三高”問題即如影隨形,市場化很容易成為發行方和利益方的圈錢工具。存量發行、自主配售等高度市場化的措施,也易被利用為尋租工具。資本市場是名利場,單兵突進的市場化很容易被利益方以合理合法的方式合圍,并異化為圈錢與尋租工具。
這種IPO市場化困境,反映在新股發行與上市環節,就形成一個連環悖論。市場化,要求放開新股發行定價,新股價格高低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如果真正放開,那么目前的新股大部分都會詢出天價。遵循市場化發行路線,諸如奧賽康這樣的財富洗劫不可避免,資本市場的公平性受到挑戰,市場化與公平性發生沖突。為維護公平底線,監管層必然對新股定價進行監管。本輪的臨時監管措施,還有之前的窗口指導、25%市盈率紅線規定,都意味著新股定價完全市場化是不現實的,是取亂之道。
但帶來的悖論是,調低后的新股發行定價在上市后又會遭遇爆炒,新股上市價與發行價相比漲幅巨大,如本輪發行的有些新股,剔除網下報價的80%以上,上市后至今連續漲停。隨后的第三個悖論是,監管層與交易所對新股上市炒作進行限制,不會允許炒新在市場流行。本輪的新股首日44%漲幅和秒停,號稱史上最嚴限炒令。
第四個悖論是,新股上市后并不會理會交易所的限炒令,投資者和監管層雙方互扇耳光。上市新股或者填平價值洼地,或者在資金推動下獲得市場化溢價。隨后的第五個悖論是,新股大幅溢價和新股不敗,重新影響新股定價環節,雙方形成互動和惡性循環。這五個連環悖論,實際上就是一個新股主要環節的循環。最后,新股改革形成難解的市場化悖論,IPO市場化改革陷入困境。
實際上,新股悖論成為一種非理性現象,和二級市場的題材炒作、垃圾股炒作、殼資源溢價是一體兩面,是投機思維分別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上的不同表現。炒新、炒小、炒差,都是由于A股資金推動的本質,都是擊鼓傳花的游戲。在流動性行情主導下,二級市場上就表現為題材股的炒作,創造題材,編造故事,擊鼓傳花,零和博弈;在一級市場上就表現為新股發行定價和上市的大幅溢價,游資與散戶投資者共同參與惡炒新股。兩個市場的扭曲,造就了A股錯誤的定價和估值體系,市場配置資金的有效性受到質疑,也造成市場的非理性現象。
而這種市場的扭曲和錯誤定位,根源不在于IPO改革的市場化。恰恰相反,錯誤在于A股整體市場的非市場化結構。由于二級市場缺乏嚴格的退市制度,二級市場的非市場化與IPO市場化形成尖銳沖突。
IPO市場化的大方向是對的,對市場化全盤否定甚至狀告證監會無疑是短視的,不能以市場化出現的問題否定市場化本身。
目前,IPO發行進入短暫的真空期,要求對IPO新政進行微調、改革的聲音四起。針對的主要問題,都是與市場化有關的細節,如存量發行、自主配售等高度市場化的措施,以及新股定價、市值配售等與市場高度關聯的環節。這些細節問題固然重要,不合理的應該加以改進,但最重要的還是健全退市制度,讓二級市場也同步市場化,以整體市場化和嚴格退市化解IPO市場化悖論。
以嚴格退市和整體市場化,呼應IPO市場化改革,目前正迎來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錯過了這個戰略機遇,IPO市場化將長時間陷入爭論泥潭。根據2012年出臺的A股退市新規,新退市制度今年就將發揮功效。新退市制度最有威懾力的一個退市標準,就是當企業的凈資產連續兩年為負值,就要暫停上市。隨著2013年報的陸續披露,2012年和2013年凈資產均為負值的公司將暫停上市。過去,退市標準主要是連續三年虧損,企業和地方政府很容易以財務手段、財政補貼、出賣土地、借殼重組等形式規避和操縱,導致退市制度有名無實。
2012年的退市新規,是比較嚴厲和詳細的,關于退市標準的規定有十幾條,可操作性也比較強。關鍵是要克服阻力,特別是地方政府的阻力,嚴格執行。如果要想以IPO市場化為注冊制推進打下基礎,2014年開始強化退市新規是前提條件,也是IPO新政成敗的關鍵。
投資者與監管層一樣,需要在IPO改革中眼光長遠、心態寬容,正視IPO改革中的問題,不能輕易以出現問題為名否定市場化方向,但對今明兩年退市制度的嚴格執行要共同監督和努力。
IPO改革是進口端的市場化,退市制度就是出口端的市場化。只有整體市場化,才會最終化解IPO市場化悖論,消除目前層出不窮的IPO亂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