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01-23 08:57:45
據中國證監會國際合作部主任童道馳日前介紹,去年內地共有8家企業在香港交易所進行首次公開發行,共籌集資金114.99億美元;有10家企業進行再融資,共籌集資金59.19億美元。
截至去年底,在港上市的內地公司有182家,包括主板158家、創業板24家,共籌資2079.77億美元;內地企業(包括H股、紅籌股、民營企業)市值占港股總市值約57%,成交金額占總交易額約70%。
除了是內地企業境外上市的首選市場,香港還是內地證券期貨機構在海外開展業務的第一站。
童道馳介紹說,目前內地有24家證券公司、6家期貨公司和22家基金管理公司經批準在港設立子公司,總體運營情況良好,在香港市場的業務和市值份額逐步擴大,影響力不斷上升。香港已成為內地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實施“走出去”戰略和國際化經營的重要平臺。
素有“小港股直通車”之稱的港股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2012年7月公開發行以來,運作平穩順利。目前共有華夏恒生ETF、易方達恒生中國企業ETF分別在深圳、上海證交所掛牌交易。
童道馳評價說,港股ETF為內地投資者進一步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境外投資渠道,在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的情況下促進了兩地資金的跨境有序流動。
與此同時,內地不斷出臺政策,全面提高香港投資者進入內地資本市場的便利性。
童道馳介紹說,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試點(RQFII)為香港人民幣拓寬了投資渠道,有利于支持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得到市場高度關注,反應積極,目前總投資額度達到2700億元。
去年3月,證監會與相關部門對RQFII法規進行了修訂,擴大試點機構范圍、放寬投資范圍限制。截至去年底,共有60家香港機構獲得RQFII資格,52家試點機構合計獲批1575億元投資額度。
內地降低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資格要求,為香港長期資金進入內地資本市場提供便利。截至去年底,已有45家香港機構獲得QFII資格,占獲批總數的17.93%;其中39家機構獲批額度79.32億美元,占獲批總額度的15.96%。
證監會還積極拓展港資法人銀行從事內地證券期貨業務的范圍,截至目前已有5家港資銀行內地注冊法人銀行獲得基金銷售業務資格,符合條件的機構將繼續得到支持。
此外,自去年4月1日起,證監會允許在內地工作生活的港澳臺居民直接開立賬戶投資A股市場,截至目前共有51597戶開戶,其中香港居民占到27491戶。
“內地資本市場是新興轉軌市場,香港是相對成熟開放市場,多年來保持良性互動、合作共贏的關系,有助于共同發展。”童道馳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