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3-12-31 08:41:48
2013年,不止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股市獲得“大豐收”,主要股指大幅收漲;前總統查韋斯年內去世的委內瑞拉、被各界質疑房地產泡沫的阿聯酋、飽受核問題困擾的伊朗等國股市均出人意料地“逆襲”,漲幅均超過100%,位居全球前列。
展望2014年,業內人士更加看好發達經濟體股指,認為其整體表現將優于新興經濟體,而對上述漲幅超一倍、但投資者關注很少的“非主流”股指中所蘊含的風險普遍存在擔憂情緒。
“非主流”股指牛勢驚人
根據彭博30日對2013年94個國家和地區的基準股指的最新統計,漲幅榜方面,委內瑞拉IBC指數累計上漲480.48%,高居全球主要股指首位;阿聯酋的迪拜股指和阿布扎比股指分別上漲102.62%和60%,位居第二位和第五位;此外,阿根廷股指上漲89.19%,居第三;加納股指上漲78.61%,居第四;日本股市兩大基準股指日經225指數和東京證交所指數分別以56%和51%的漲幅,位居第六位和第七位。巴基斯坦卡拉奇股指、尼日利亞股指、內羅畢股指分別以49.41%、43.28%、42.44%的漲幅,居于八、九、十位。此外,伊朗基準股指今年以來也累計飆升133%,超過絕大多數彭博統計的主要國家和地區股指。
分析人士指出,上述多數屬于非“主流”股指,投資者平時關注不多,上漲原因也有差別,但其中一個較為重要的原因是內部或外部的流動性十分充裕,而這其中反而蘊含了較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在明年值得投資者警惕。
來自內部的因素,比如日本在今年4月推出史無前例的量化寬松政策,日股在超級貨幣“放水”的支撐下不斷攀高,期間存在泡沫的擔憂從未停歇;委內瑞拉持續多年的貨幣大幅貶值使股指暴漲,但這也使該國面臨嚴峻的通貨膨脹和流動性泛濫問題,股指本身已經與經濟基本面脫離較大。而阿聯酋股市的走高則很大程度是由于國際熱錢流入等外部因素,但目前已經有多家機構對外國投資者過度涌入該國房地產領域可能對金融市場產生的風險提出了警告。伊朗股市走強主要源于該國核談判僵局出現緩解,以及各界對該國將推行更多經濟改革的預期,但由于該國股市體量太小,多數機構仍難以對其前景給予更明朗的預判。
跌幅榜方面,秘魯以24.4%的跌幅居于首位,其它位居二到十位的股指分別為伊斯坦布爾股指(跌18.31%)、巴西圣保羅股指(跌15.89%)、智利股指(跌14.06%)、牙買加股指(跌14%)、哥倫比亞股指(跌11.58%)、塞浦路斯股指(跌10.4%)、蒙古股指(跌9.98%)、上證綜指(跌7.73%)、華沙股指(跌6.62%)。
發達市場明年仍看好
今年以來,歐美日等主要發達經濟體股市表現非常搶眼。除上述日本主要股指外,美國三大股指中,道指累計上漲25.75%,標普500指數上漲29.11%,納斯達克指數上漲37.66%;英國富時100指數上漲14.46%,法國CAC40指數上漲17.48%,德國DAX指數上漲25.97%。雖然僅看漲幅不及前述“十大股指”,但結合市值、交易量、歷史因素等綜合考慮,它們的表現也絕不遜色。
一向看好新興市場前景的富蘭克林鄧普頓在30日發布的2014年全球投資展望報告中強調,“已經認為明年發達經濟體的前景將會在多年以來首次比新興市場突出。”
業內人士指出,這些經濟體今年較好的經濟表現為其股市提供了強力支撐。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歐洲經濟終于在2013年走出了自2009年以來長達6個季度的衰退期。今年第二季度,歐元區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增長0.3%,為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的首次增長;第三季度,歐元區GDP環比增長0.1%。按照通常的經濟學標準,盡管歐洲經濟復蘇勢頭仍較脆弱,但已正式宣告走出衰退。
而美國和日本的經濟表現更加強勢,持續五年的大規模量化寬松政策后,美國經濟終于展現出全面的增長動力,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全面向好,就業和房地產市場成為經濟復蘇中的亮點。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年化增長率為4.1%,創兩年來最高水平。在量寬政策出臺后,日本經濟數據也持續向好,扣除物價變動因素,該國今年第二季度實際GDP同比勁增3.8%,且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已經連續四個季度實現正增長。
鄧普頓指出,美國經濟今年面對來自多個方面的阻力,包括稅率增加和政府開支水平下降等。展望2014年,認為隨著美國縮減財政開支的影響削減,對該國終能取得較佳的經濟增長感到樂觀。明年歐元區內部分主要國家也有潛力取得溫和的經濟增長。此外,鑒于日本推行積極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亦頗為看好該國明年經濟前景。“總體來看,股票比起其他資產類別仍相對便宜,并且是在低息環境下,提供良好息率回報的來源。歐洲尤其吸引當地股票估值及企業的盈利周期仍明顯受壓。”
新興經濟體仍存機遇
但鄧普頓也認為,在此背景下,仍認為明年一些新興經濟體有不俗的投資機會和相當大的經濟增長潛力,因此“分辨國與國之間的不同將變得非常重要”。
部分國家例如韓國、波蘭和馬來西亞等,維持財政紀律,增長前景不俗,金融市場有望在明年整體向好。東南亞的經濟發展和財富開始伸延至傳統經濟中心以外,一些發展較落后的地區已開始從后趕上。泰國的發展尤為顯著,其改革帶動更多資金流入曼谷以外的農村及其他地區。一些南非消費企業開始感受到本地和其他非洲投資項目帶來的強勁增長,中南美洲的多個行業亦擁有良好的長線投資機會。
但另一些國家在政策限制下,增長可能較為疲弱,金融市場也可能不被廣泛看好。例如,俄羅斯為吸引海外投資,繼續逐步推行改革。不過,投資者仍對當地情況感到憂慮,因此俄羅斯股市在年底的估值依然處于極低水平。
該機構投資組合經理哈森斯塔布指出,新興市場出現短期負面新聞一般恰好會造就良好的投資機會。市場目前過分憂慮美聯儲最終停止購買債券對資金撤出新興市場的影響,而該機構并不認為新興市場的流動資金會大幅減少。更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美聯儲的行動只是導致流入新興市場的“新資金”減少。多個新興市場擁有儲備和低負債,而且當中不少國家已不再像過去數十年時,依賴外國資金流入。“它們的財政狀況有所改善,而且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能夠減低資金流出帶來的沖擊。當美聯儲停止購買債券時,息差情況將會對新興市場有利。這些國家的增長較快,加上通脹前景較為明朗,其利率將會高于美國。我們認為,由于這些國家沒有印鈔,當地資產的相對價值潛力未受影響。因此,無論美聯儲退市的速度如何,亦不會對一直保持良好基本因素的國家造成根本性的影響。”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