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6 01:11:0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鄒錦添 發自深圳
每經記者 鄒錦添 發自深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昨日(12月25日)國騰電子(300101,收盤價17.29元)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成都國星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星通信)與客戶陸續簽訂了數份產品銷售合同,合同總金額達到3.23億元,占公司2012年經審計會計年度營業總收入的159.78%。
分析人士認為,這是繼海格通信在11月獲國防機構客戶1.52億元大單后,又一家北斗概念企業獲得的重大合同。昨日國騰電子復牌后漲停。
未透露合同交貨時間
記者注意到,國騰電子12月25日發布的涉及3.23億元合同的公告并未透露上述合同的交貨時間,僅表示交付驗收的環節流程較長,本合同存在履行交付期限延長的風險。對此,國騰電子董秘辦一位工作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此前曾向客戶申請過,但對方沒有同意披露交貨時間。
同時,公告中沒有關于客戶的具體信息,只表示本次交易客戶曾多次向國星通信采購產品,其資金來源具有保障,具備本合同的履約能力,并且具備簽署合同的合法資格。上述董秘辦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不方便透露客戶身份。分析人士認為,國騰電子一直在打造“元器件-終端-系統”產業,是北斗概念上市公司中少有的全產業鏈企業,但也造成公司投入成本大,且由于“北斗二號”業務推廣遲緩業績受到影響,2011年、2012年,公司凈利同比降15.28%和49.05%。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凈利潤為310.19萬元,同比下降84.82%。
業內人士:北斗產業仍處培育期
齊魯證券發布的一份研報預計,北斗市場產業有望在未來3年內駛入快速道,來自于軍工、海洋漁業、測繪等專業領域的終端市場規模望超200億元。在政策及產業鏈進一步成熟的未來,北斗產品有望逐步提升在民用市場的滲透率,形成千億市場。
對此,中投顧問項目總監朱文嘉朱文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北斗系統產業化、民用化的思路提出時間較短、落實時間有限,想要實現“彎道超車”并非易事。
分析人士認為,除終端設備等硬件產品提供商外,類似四維圖新、超圖軟件、合眾思壯等北斗運營系統服務商在北斗產業中目前獲益有限。例如合眾思壯,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4億元,但凈利潤虧損4426.85萬元,同比下降接近60%,現金流為-1.16億元,近期還出售了子公司北京合眾思壯導航技術有限公司股權。
國騰電子董秘辦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公司的北斗運營服務系統尚處于培植期。對此,朱文嘉表示,若產品研發、數據服務、系統維護相關工作能及時到位,上市企業必能從北斗產業不斷發展過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當前北斗產業正處于培育期,與GPS還有不小差距,政府訂購、企業推廣或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北斗的普及效果,民用領域的知名度也會隨之提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