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2 01:30:3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鄭佩珊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鄭佩珊 發自成都
并購是牛股誕生地,也是A股市場瘋狂追逐的熱點。隨著A股市場經歷了史上最長的IPO空窗期,2013年并購重組出現了史上最熱高潮。
然而,當昌九生化魂斷贛州稀土,連續7個跌停背后是被市場長期忽視的風險。
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改革定調,市場將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優勝劣汰是必然結果,未來行業間的并購重組將大幅增加。如何辨別中國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中的機遇與挑戰?
11月29日,由《每日經濟新聞》舉辦的第三屆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的“中國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論壇”上,第一個議題就是“新并購浪潮的機遇與挑戰”。
參與討論的嘉賓包括廣發證券總裁林治海、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中國區副主席金建、日出東方董事長徐新建、寶萊特董事長燕金元、北京賽德萬方投資公司總裁張廣龍以及昆吾九鼎投資公司合伙人蔡蕾等,他們給出了諸多應對之策。
并購重組未來仍是熱點
“2013年是并購元年,還僅僅只是IPO暫停下的一個并購高峰?”
“寶萊特資金充裕,但是為什么多次收購中只愿意花幾千萬買利潤幾千萬的小企業卻沒有并購大企業?”
“IPO重啟之后,對于并購行業是好事還是壞事?”
圓桌對話 “新并購浪潮的機遇與挑戰”在主持人長城證券并購部總經理尹中余用以上“三問”預熱。
寶萊特最近兩年操作的至少三單同行業的并購都較為成功。但一直困擾該公司的問題在于所有并購案都僅花費數千萬元,收購的企業利潤也僅百萬元,一直沒有出現大型并購案。
對此,燕金元指出,行業內PE瘋搶資源,導致標的公司價碼瘋長。作為理性的上市公司難以支付幾百倍的估值。
長城證券收購兼并部總經理尹中余指出,PE的參與導致被并購標的價碼上漲是部分原因,另外一部分原因在于目前IPO給予的估值過高,并購重組難以支付幾十倍以上的估值。目前市場上都在討論IPO重啟是否會令并購重組熱潮冷卻,他表示,“IPO對并購重組影響并不是直接的,IPO開閘之后估值能不能回到一個合理的狀態才是關鍵。”
林治海指出,“除去國家在政策導向、產業結構調整方面的因素外,不可否認IPO長達一年多的暫停審核是重要原因。IPO重啟會對并購重組市場有一定分流作用,但是從我國企業的發展階段和趨勢來看,上市企業通過外延式并購擴大自身規模和競爭力的需求將越來越多,并購重組未來依然會是資本市場的熱點。”
但金建強調了一個觀點,企業并購就像輸血,不匹配可能導致生命危險。
他表示認為,企業要做強做大,肯定不能坐在原地發展,而必須找到更大的空間,更多的市場,并購就為其提供了這樣一個舞臺。或者選擇同行業的公司,在上下游之間建立并購關系;或者多元化發展,通過并購開辟另外的渠道,經營不同的產品,不同的生產線。但在并購的同時,很關鍵的是企業本身的素質和被并購的企業之間是不是平衡,是不是匹配。如果內部制度或者人員跟對方不匹配,就會帶來很多的矛盾和沖突,最終導致并購失敗
機遇在何方?
2013年前三季度我國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交易非常活躍,在并購金額方面,據湯森路透統計,已公布的中國企業參與的并購交易總金額達1727億美元,同比上漲12.5%,上市企業并購總額在中國企業并購整體規模中占比近2/3。
在交易數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僅深交所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公司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的上市公司就有154家,中國證監會重組委審核的家數也達到了41家。
林治海指出,“我國政策導向越來越清晰,在國務院10號文出臺以來,產業政策、稅收、直接和間接融資支持、行政審核等鼓勵并購重組的政策接連出臺,尤其是2010年以來中國證監會通過修訂重組辦法、出臺分道制等一系列措施,對活躍市場、鼓勵并購起了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
蔡蕾表示,IPO并購這個市場很熱,未來會怎么樣,其實很簡單,未來會更熱,并購就是我們主營業務之一。
他說,“至于說到并購是一個什么態勢,我想市場化,包括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提到了市場配置的基本手段,而且我看到了《人民日報》的文章,花了很多篇幅講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并購的改革。”
上市的門檻會更低,未來可能會有上幾萬家上市公司。另一方面我們市場體系會發生變化,或者這么說二級市場不在乎價差,好的企業都可以上市,但是上市以后有什么表現,現在的并購可能上市公司去并購非上市公司,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在上市公司之間,好的上市公司、有錢的上市公司并購沒有錢的上市公司。包括中國的企業并購海外的企業都非常頻繁。未來的市場是叢林狀態,就是弱肉強食的狀態。
林治海還認為,并購重組創新將更多見。特別是隨著控制權市場的發展,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將會從簡單的協議收購向二級市場競購轉變、從強制性要約向主動性要約轉變,見諸于國際資本市場上的各種技術手段,如焦土政策、毒丸政策、敵意收購、白衣騎士等,將會有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在支付方式上,資本市場將不斷嘗試創新,優先股、金融衍生產品支付(如可轉換債券、認股權證等)等多種支付手段將為并購重組提供多元化的資金來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