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私募激辯IPO新政影響:短期承壓 中期迎結構性牛市

2013-12-02 01:30:1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蒙湘林    

每經記者 蒙湘林

2013年6月7日,證監會就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征求意見,6月21日征求意見結束。5個月之后的11月30日,證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 《意見》)。此外,證監會針對IPO整體改革方案還出臺了相關配套政策。一時間,市場對于IPO重啟將對A股市場造成多大影響和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展開了熱烈討論。

回顧近期A股走勢,大盤在經歷前期長時間震蕩下行后,從11月14日開始出現強勢反彈并收復2200點整數關口。在IPO重啟時間明確的背景下,A股市場將如何演繹?昨日(12月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就此采訪了北京神農投資總經理陳宇、成都鑫源錦匯策略分析師王曉鋒、廣東澤泉投資董事長辛宇和廣州煜融投資董事長吳國平。

行情預期:低開高走 機會逐步顯現/

NBD:《意見》出臺后,IPO重啟時間得以明確。從二級市場投資角度看,上述消息對于本周大盤是否有較大影響?是否意味著大牛行情可能到來?

陳宇:從上周五監管層釋放的消息來看,IPO新政對市場的刺激效應無疑將是明顯的。我認為短期看,本周大盤或將受上述消息的影響而加速震蕩,但到底向上還是向下,仍需要觀察投資者信心和情緒變化。目前看,本周第一個交易日指數或現低開高走。我認為中長期的行情趨勢不會改變,經濟轉型階段的結構性行情仍然被看好。

王曉鋒:個人認為IPO重啟消息對本周初期大盤會有負面沖擊,但考慮到消息的公布意味著此前一直懸著的“靴子”終于落地,本周初市場在消化了IPO重啟的負面壓力后,繼續上行概率較大。從中長期看,IPO重啟對市場大趨勢影響相對較小,新一輪改革和創新是支撐股市的重要力量。伴隨新一屆領導班子對改革的深化,經濟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股市也會相應走強。

上周上證指數突破長期下跌趨勢線,技術面已終結了長期下跌趨勢。綜合基本面和技術面來看,長期向上行情基本確立,一輪長期的牛市很可能將到來。雖然是否走出大牛行情需要再觀察和驗證,但出現結構性的牛市可能性很大。

吳國平:監管層已為市場預留了一個月時間的緩沖期來消化IPO重啟影響,同時也明確了初期數量約為50家,這說明當下監管層是在有步驟、有計劃地推進證券市場制度建設的,“打包”發行會大大抑制初期炒新資金的瘋狂。

我認為本周行情不排除走低的可能,但從長遠看市場已重獲新鮮血液,機會將逐步顯現。當然,退市機制也應跟進,有進就要有出,這樣才能夯實大牛市基礎。我們現在正進行證券發行制度的變革,在向注冊制方向發展,思路是正確的。

歷史規律:短期承壓后有望向上突破/

NBD:從A股歷史上的七次IPO暫停及重啟后對A股市場影響來看,各位覺得此次IPO重啟消息的公布,在時點或技術上面上對A股有何影響?

王曉鋒:此次IPO重啟時間點比較特殊。從歷史上看,歷次IPO重啟消息均在短線導致大盤劇烈波動。上周上證指數剛站上2200點并向上突破了長期下跌趨勢線,上周五就公布了IPO將于明年1月重啟的消息,指數可能將承壓下跌,然后再次尋求向上突破,反彈道路也將更加曲折。從消息公布時點來看,目前臨近年末,資金向來比較緊張,機構投資者也受到業績考核等壓力。此時公布IPO重啟消息,投資者或將更加謹慎,因此12月行情面臨較多的不確定性。我認為,隨著時間的消化,A股市場在短期承壓后仍將突破瓶頸。

辛宇:IPO本輪暫停和重啟并不能改變市場本身運行趨勢,關鍵是為何暫停,又怎樣重啟?如果是像前幾次那樣因為新股發不出去而暫停隨后又“帶病重啟”的話,就無法改變A股長期積弱的深層次原因。

從歷史規律來看,IPO重啟后大盤可能承壓震蕩,但此次IPO重啟是在新股發行改革意見正式出臺的背景下重啟的,其意義不同以往。在宏觀經濟轉暖,A股處于2200點低位的時點上,《意見》的出臺對A股利好作用明顯,市場有望借此突破2250點一線壓制。至于臨近年底,面臨資金面壓力的問題,我認為這一阻力對市場影響不會持續太久。

機會提示:券商股或首先受益/

NBD:各位如何判斷本周投資機會,又如何規避風險?

王曉鋒:證監會在11月30日發布《意見》的同時還發布通知稱:“不得在創業板借殼上市”,這有可能意味著創業板退市制度將實施。國務院發布了優先股試點指導意見,證監會也表示將貫徹落實國務院指導意見,這意味著藍籌股吸引力將增加,而創業板個股短期或面臨跳空下跌風險。

就市場機會而言,最先受益的或是券商股。因為IPO重啟意味著券商投行業務恢復。同時,藍籌股吸引力也將逐步增大,最近幾次大的反彈,率先啟動的都是大盤藍籌股,大資金如QFII、RQFII等均流入了藍籌板塊。而優先股的推出則將進一步增加藍籌股投資價值,我們認為,藍籌股未來將繼續走強。

辛宇:《意見》出臺對股市階段走勢將構成直接影響,該意見是三中全會后市場化改革在證券市場里的集中體現。從具體內容來看,改革動作將改善長期以來一級市場向二級市場輸入泡沫的頑疾、改變股市長期重融資輕回報的現象。規范監管層的職責和定位,對股市長久健康發展有著積極影響。

從中長期看,改革紅利正在資本市場中釋放。因此,未來機會將集中于業績優秀的上市公司,而對以殼資源為代表的垃圾股炒作將構成利空。從板塊機會來看,短期將刺激券商等藍籌股,創投概念也有機會,但小盤成長股的長期主線地位不會因此而改變。 陳宇:我認為IPO新政整體符合預期,但對于大行情影響究竟有多大還不好下結論。因此,投資者目前應集中關注自己熟悉的板塊,找到和改革、轉型相關的行業板塊,比如互聯網、文化等新興行業,也可以抓一些估值修復空間充足的藍籌股。說到規避風險,也要把握好一個度,創業板也不一定會被一味逼空,板塊中有業績支撐的股票目前也是進入的好時機。

政策亮點:強化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

NBD:此次IPO重啟還出臺了相關配套政策,分別涉及優先股試點意見、借殼標準、現金分紅指引,各位覺得這些配套政策對二級市場和投資者有何意義?

陳宇:監管層比較意外地選擇在12月初發布IPO新政,市場情緒需要平復和穩定,那么同時發布的幾大配套政策無疑對IPO重啟消息起到了緩沖和護航作用。

比如改革新股配售方式中提到需持有一定數量非限售股份的投資者才能參與網上申購,網上配售應綜合考慮投資者持有非限售股份的市值及申購資金量,進行配號、抽簽。上述內容屬于配售方面的創新,對公募基金等大資金機構無疑是利好,給予了資金進入市場的動力。今年底明年初,政策對市場影響的關鍵不僅在于出現了50家擬上市企業,而是分紅、借殼、優先股等幾大配套政策所產生的協同效應到底發揮得怎么樣。

王曉鋒:此次IPO新政一方面強調信息披露及各方參與者的責任承擔,有利于加速推進注冊制發行,對市場長期而言是利好;另一方面,現金分紅指引意在繼續提高上市公司分紅動力和比例,以更好地回報股東及投資者,對市場形成正面影響,高比例分紅的個股將更加得到投資者的青睞;此外,優先股指導意見意在對股權構架進行改革,滿足不同類型的投資需求,將提高大盤藍籌股活性,增加吸引力,對藍籌板塊形成長期利好;而規定借殼上市條件等同于IPO,意味著借殼上市難度加大、成本更高,將導致殼資源貶值。因此,目前市場上業績差、主營業務差、股價虛高的殼資源個股,股價面臨向下調整的巨大壓力,這一預期有利于讓投資者提前防范風險。

辛宇:此次新政有幾大亮點:第一,約束了高價發行,同時強化了中介機構的職責,保護了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利益;第二,明確了證監會的作為管理者的監管定位,將判斷企業價值等本該市場做的事情交還給市場;第三,確定了借殼上市等同于IPO標準,有利于打擊部分企業通過借殼上市來規避IPO審查的行為,引導各方資源向規范運作程度高的績優公司集中;第四,將適時推出優先股,這為補充資本拓寬了渠道,同時也能避免攤薄每股收益。

上述配套政策都是實打實的 “干貨”,其核心多圍繞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而展開,集中體現了對大股東、發行人、保薦機構等的約束,A股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投資者利益將漸漸走向均衡,意義不亞于之前的股權分置改革。

吳國平:值得注意的是,此次IPO新政加強了對相關責任主體的約束,新政要求發行人控股股東、持有發行人股份的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應在公開募集及上市文件中公開承諾:所持股票在鎖定期滿后兩年內減持的,其減持價格不低于發行價等條件。同時要求公布上市后三年內公司股價低于每股凈資產時穩定公司股價的預案,預案應包括啟動股價穩定措施的具體條件、可能采取的具體措施等。這樣的監管策略,可以約束各責任主體隨意推高發行價,有利于避免股價過度炒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蒙湘林 2013年6月7日,證監會就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征求意見,6月21日征求意見結束。5個月之后的11月30日,證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此外,證監會針對IPO整體改革方案還出臺了相關配套政策。一時間,市場對于IPO重啟將對A股市場造成多大影響和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展開了熱烈討論。 回顧近期A股走勢,大盤在經歷前期長時間震蕩下行后,從11月14日開始出現強勢反彈并收復2200點整數關口。在IPO重啟時間明確的背景下,A股市場將如何演繹?昨日(12月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就此采訪了北京神農投資總經理陳宇、成都鑫源錦匯策略分析師王曉鋒、廣東澤泉投資董事長辛宇和廣州煜融投資董事長吳國平。 行情預期:低開高走機會逐步顯現/ NBD:《意見》出臺后,IPO重啟時間得以明確。從二級市場投資角度看,上述消息對于本周大盤是否有較大影響?是否意味著大牛行情可能到來? 陳宇:從上周五監管層釋放的消息來看,IPO新政對市場的刺激效應無疑將是明顯的。我認為短期看,本周大盤或將受上述消息的影響而加速震蕩,但到底向上還是向下,仍需要觀察投資者信心和情緒變化。目前看,本周第一個交易日指數或現低開高走。我認為中長期的行情趨勢不會改變,經濟轉型階段的結構性行情仍然被看好。 王曉鋒:個人認為IPO重啟消息對本周初期大盤會有負面沖擊,但考慮到消息的公布意味著此前一直懸著的“靴子”終于落地,本周初市場在消化了IPO重啟的負面壓力后,繼續上行概率較大。從中長期看,IPO重啟對市場大趨勢影響相對較小,新一輪改革和創新是支撐股市的重要力量。伴隨新一屆領導班子對改革的深化,經濟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股市也會相應走強。 上周上證指數突破長期下跌趨勢線,技術面已終結了長期下跌趨勢。綜合基本面和技術面來看,長期向上行情基本確立,一輪長期的牛市很可能將到來。雖然是否走出大牛行情需要再觀察和驗證,但出現結構性的牛市可能性很大。 吳國平:監管層已為市場預留了一個月時間的緩沖期來消化IPO重啟影響,同時也明確了初期數量約為50家,這說明當下監管層是在有步驟、有計劃地推進證券市場制度建設的,“打包”發行會大大抑制初期炒新資金的瘋狂。 我認為本周行情不排除走低的可能,但從長遠看市場已重獲新鮮血液,機會將逐步顯現。當然,退市機制也應跟進,有進就要有出,這樣才能夯實大牛市基礎。我們現在正進行證券發行制度的變革,在向注冊制方向發展,思路是正確的。 歷史規律:短期承壓后有望向上突破/ NBD:從A股歷史上的七次IPO暫停及重啟后對A股市場影響來看,各位覺得此次IPO重啟消息的公布,在時點或技術上面上對A股有何影響? 王曉鋒:此次IPO重啟時間點比較特殊。從歷史上看,歷次IPO重啟消息均在短線導致大盤劇烈波動。上周上證指數剛站上2200點并向上突破了長期下跌趨勢線,上周五就公布了IPO將于明年1月重啟的消息,指數可能將承壓下跌,然后再次尋求向上突破,反彈道路也將更加曲折。從消息公布時點來看,目前臨近年末,資金向來比較緊張,機構投資者也受到業績考核等壓力。此時公布IPO重啟消息,投資者或將更加謹慎,因此12月行情面臨較多的不確定性。我認為,隨著時間的消化,A股市場在短期承壓后仍將突破瓶頸。 辛宇:IPO本輪暫停和重啟并不能改變市場本身運行趨勢,關鍵是為何暫停,又怎樣重啟?如果是像前幾次那樣因為新股發不出去而暫停隨后又“帶病重啟”的話,就無法改變A股長期積弱的深層次原因。 從歷史規律來看,IPO重啟后大盤可能承壓震蕩,但此次IPO重啟是在新股發行改革意見正式出臺的背景下重啟的,其意義不同以往。在宏觀經濟轉暖,A股處于2200點低位的時點上,《意見》的出臺對A股利好作用明顯,市場有望借此突破2250點一線壓制。至于臨近年底,面臨資金面壓力的問題,我認為這一阻力對市場影響不會持續太久。 機會提示:券商股或首先受益/ NBD:各位如何判斷本周投資機會,又如何規避風險? 王曉鋒:證監會在11月30日發布《意見》的同時還發布通知稱:“不得在創業板借殼上市”,這有可能意味著創業板退市制度將實施。國務院發布了優先股試點指導意見,證監會也表示將貫徹落實國務院指導意見,這意味著藍籌股吸引力將增加,而創業板個股短期或面臨跳空下跌風險。 就市場機會而言,最先受益的或是券商股。因為IPO重啟意味著券商投行業務恢復。同時,藍籌股吸引力也將逐步增大,最近幾次大的反彈,率先啟動的都是大盤藍籌股,大資金如QFII、RQFII等均流入了藍籌板塊。而優先股的推出則將進一步增加藍籌股投資價值,我們認為,藍籌股未來將繼續走強。 辛宇:《意見》出臺對股市階段走勢將構成直接影響,該意見是三中全會后市場化改革在證券市場里的集中體現。從具體內容來看,改革動作將改善長期以來一級市場向二級市場輸入泡沫的頑疾、改變股市長期重融資輕回報的現象。規范監管層的職責和定位,對股市長久健康發展有著積極影響。 從中長期看,改革紅利正在資本市場中釋放。因此,未來機會將集中于業績優秀的上市公司,而對以殼資源為代表的垃圾股炒作將構成利空。從板塊機會來看,短期將刺激券商等藍籌股,創投概念也有機會,但小盤成長股的長期主線地位不會因此而改變。陳宇:我認為IPO新政整體符合預期,但對于大行情影響究竟有多大還不好下結論。因此,投資者目前應集中關注自己熟悉的板塊,找到和改革、轉型相關的行業板塊,比如互聯網、文化等新興行業,也可以抓一些估值修復空間充足的藍籌股。說到規避風險,也要把握好一個度,創業板也不一定會被一味逼空,板塊中有業績支撐的股票目前也是進入的好時機。 政策亮點:強化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 NBD:此次IPO重啟還出臺了相關配套政策,分別涉及優先股試點意見、借殼標準、現金分紅指引,各位覺得這些配套政策對二級市場和投資者有何意義? 陳宇:監管層比較意外地選擇在12月初發布IPO新政,市場情緒需要平復和穩定,那么同時發布的幾大配套政策無疑對IPO重啟消息起到了緩沖和護航作用。 比如改革新股配售方式中提到需持有一定數量非限售股份的投資者才能參與網上申購,網上配售應綜合考慮投資者持有非限售股份的市值及申購資金量,進行配號、抽簽。上述內容屬于配售方面的創新,對公募基金等大資金機構無疑是利好,給予了資金進入市場的動力。今年底明年初,政策對市場影響的關鍵不僅在于出現了50家擬上市企業,而是分紅、借殼、優先股等幾大配套政策所產生的協同效應到底發揮得怎么樣。 王曉鋒:此次IPO新政一方面強調信息披露及各方參與者的責任承擔,有利于加速推進注冊制發行,對市場長期而言是利好;另一方面,現金分紅指引意在繼續提高上市公司分紅動力和比例,以更好地回報股東及投資者,對市場形成正面影響,高比例分紅的個股將更加得到投資者的青睞;此外,優先股指導意見意在對股權構架進行改革,滿足不同類型的投資需求,將提高大盤藍籌股活性,增加吸引力,對藍籌板塊形成長期利好;而規定借殼上市條件等同于IPO,意味著借殼上市難度加大、成本更高,將導致殼資源貶值。因此,目前市場上業績差、主營業務差、股價虛高的殼資源個股,股價面臨向下調整的巨大壓力,這一預期有利于讓投資者提前防范風險。 辛宇:此次新政有幾大亮點:第一,約束了高價發行,同時強化了中介機構的職責,保護了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利益;第二,明確了證監會的作為管理者的監管定位,將判斷企業價值等本該市場做的事情交還給市場;第三,確定了借殼上市等同于IPO標準,有利于打擊部分企業通過借殼上市來規避IPO審查的行為,引導各方資源向規范運作程度高的績優公司集中;第四,將適時推出優先股,這為補充資本拓寬了渠道,同時也能避免攤薄每股收益。 上述配套政策都是實打實的“干貨”,其核心多圍繞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而展開,集中體現了對大股東、發行人、保薦機構等的約束,A股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投資者利益將漸漸走向均衡,意義不亞于之前的股權分置改革。 吳國平:值得注意的是,此次IPO新政加強了對相關責任主體的約束,新政要求發行人控股股東、持有發行人股份的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應在公開募集及上市文件中公開承諾:所持股票在鎖定期滿后兩年內減持的,其減持價格不低于發行價等條件。同時要求公布上市后三年內公司股價低于每股凈資產時穩定公司股價的預案,預案應包括啟動股價穩定措施的具體條件、可能采取的具體措施等。這樣的監管策略,可以約束各責任主體隨意推高發行價,有利于避免股價過度炒作。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品爱网 | 婷婷开心深爱五月天播播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第57页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点击进入 | 亚洲专区动漫专区欧美专区日韩专区 | 青青青在线视频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