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7 01:32:3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昊
每經記者 張昊
金杯銀杯,不如投資者的口碑。2011年12月3日,歷時3個多月,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聯合多家媒體和116家機構評委傾力打造的首屆“2011年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暨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頒獎盛典”在深圳成功舉行。
“震撼的榜單設計、客觀的評選流程、80家優秀上市公司代表、百家機構代表萬億資金的評委陣容、機構老總親筆宣言”等是首屆上市公司口碑榜評選特點。
開監督性評選之先河
首屆上市公司口碑榜頒獎盛典可謂是影響力空前,到場嘉賓包括著名經濟學家、金融證券研究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吳曉求,廣發基金董事長王志偉先生,華泰聯合證券總裁馬俊生先生、以及上百家中國最優秀上市公司高管,各大券商、基金及其他專業證券投資機構代表。
2011年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暨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頒獎盛典最重要的環節,當屬上市公司口碑榜的揭曉。
首屆上市公司口碑榜榜單開監督性評選之先河,從公司治理、投資者關系、經營業績和商業道德4個維度,全面描繪A股上市公司在投資者心目中的口碑形象,分設四大榜單,每類獎項均設有正反兩面榜單。
首先,在大股東口碑榜中,分設“最佳大股東”和“最令人擔心的大股東”兩個榜單。不少優秀的上市公司背后站著不遺余力支持其發展、信守注入承諾、積極“護犢”的“最佳大股東”,但也存在利用控股地位占用支持、同業競爭、利益輸送、違規增減持的“最令人擔心的大股東”。
在董秘口碑榜中,也分設“最佳董秘”和“最需要改進的董秘”兩個榜單。作為上市公司高管,董事會秘書是公司對內上傳下達,對外溝通互動的橋梁,是上市公司的新聞發言人,也是證監會、交易所等指定的聯絡人,職位特殊、職責重大,舞臺與雷池共存,能力與道德并重。
在業績口碑榜中,分設“最具成長潛力上市公司”和“最具業績風險上市公司”兩個榜單。掌握核心競爭力、挖好護城河、身處上升行業、擁有優秀管理團隊及領導者的公司,無疑“最具成長潛力”;而那些行業江河日下、業務仰人鼻息、市場地位飄搖、員工得過且過甚至需靠 “濃妝艷抹”才敢拿出財務報表的上市公司,無疑“最具業績風險”。
再次,社會責任口碑榜中,也分設有“最具社會責任上市公司”和“最需提升社會責任的上市公司”榜單。
萬億資金篩選80家杰出公司
在首屆上市公司口碑榜評選中,主辦方兵分多路,向全國各地的各類主流機構投資者發出邀請,請他們各自代表身后持有人發出自己的聲音,作出自己的選擇。
參與的投資者包括公募基金、券商、保險、陽光私募與民間私募等116家機構,管理著市值高達數萬億元的資產,在資本市場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他們管理巨額的資產,精研各行各業,擁有專業團隊,對資本市場觀察全面且細致,是對上市公司最有話語權的一個投資群體。
獲得“2011年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之最佳大股東獎的有美的電器(美的集團)、蘇寧電器(蘇寧云商)、招商地產、青島海爾、上海汽車(上汽集團)等20家上市公司。從資本市場表現看,該榜單的上市公司在大股東的精心呵護與關愛下,除了給予投資者豐厚的業績回報,其市場表現也讓投資者獲益匪淺。
如2013年美的集團用吸收合并的方式實現整體上市。美的電器的所有資產、負債、權利、義務、業務、人員等由美的集團繼承及承擔。整體上市后,2013年美的集團首份業績單顯示,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速達到57.09%。
獲得“2011年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之最佳董秘獎的有招商銀行、煙臺萬華、濰柴動力、中集集團、科大訊飛等20家上市公司董秘。投資者其后在這些上榜公司中也取得了豐厚回報。比如科大訊飛,董秘溝通的有效性,讓更多的投資者認識到訊飛的投資價值,2012年初科大訊飛股價處于79元(后復權)一線,2013年年中股價最高已經達200元以上。
獲得“2011年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之最具成長潛力獎的有張裕A、愛爾眼科、云南白藥、華誼兄弟、康得新等20家上市公司。榮登該榜的企業特點是業績優異、牛股頻出。如康得新,2011年凈利潤同比增幅86.56%,2012年 同 比 更 增 長 了223.49%。凈利潤持續的高增長顯示了公司的成長潛力,近期康得新推出了第三期的股權激勵,這預示著公司已經駛入了盈利快車道。從資本市場回報看,2012年初公司的股價尚在45元一線,而在2013年年中,公司股價最高已經上漲至147元。
獲得“2011年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之最具社會責任獎的有三一重工、福耀玻璃、同仁堂、中興通訊、萬科A等20家上市公司。該榜單的很多上市公司都是機構長期持倉的重點公司,這也深深體現了上市公司口碑榜評選的意義所在。
與此同時,在上述各“紅榜”對應的“黑榜”中,總共有20家公司入選。這些代表數萬億元資金機構的評選,更多是對上榜公司的鞭策,有上榜該榜單的上市公司表示,不幸上榜最需要改進的榜單,雖然很遺憾,但也借助這次評選看到了公司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有助于今后工作的改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