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3-11-13 08:51:34
社評
讓市場和法制的力量放出光芒
市場和法制的力量,在剛剛發布的黨的重要決議中閃爍著應有的光芒。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向世界發布了“中國改革新宣言”。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展示了未來一個時期中國改革的宏偉藍圖,經濟體制改革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
35年以來的歷屆“三中全會”矗立了一座座豐碑,銘記著中國改革開放的艱難記憶,聚載著一個民族圖新求強的奮進歷程。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改革經濟管理體制,拉開改革開放的歷史序幕,到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開啟以城市為重點的全面經濟體制改革,再到十四屆三中全會作出《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十六屆三中全會作出《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我國的改革大業走過了“開創”、“全面啟動”、“建立新體制”、“完善新體制”四個階段。
梳理35年來中國改革的軌跡不難發現,中國采取的是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的漸進式改革。當前,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前所未有,人們對解決深層次矛盾的攻堅克難充滿期待。
國內國際局勢和世界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新的國際秩序正在形成,解決復雜問題考驗著黨的智慧和決心和耐力。因改革開放,中國擁有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頭銜”,但高速發展下積累的各種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使其每前進一步都將付出比以往更加沉重的代價。打造升級版的中國經濟,需要進一步改革釋放紅利,而紅利來源于深化改革帶來的市場活力。毫無疑問,創新驅動型的社會,更加自由的市場又必須有堅實的法制保障。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更加能夠影響世界,而參與國際新秩序建設更要有一個市場化和法制保障的社會形態作為基礎。
在國際社會看來,中國剛剛結束的這次意義非凡的會議,正在向世界兌現改革承諾。
此次三中全會,以經濟體制改革為核心,將市場作用高度提升,會議公報中三次重點提及。全會指出,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提出要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
在中國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問題,其實一直是執政者必須回答和面對的命題。本次公報中的相關表述較以往所提的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有了新的突破,對激活市場活力,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新動力(310328,基金吧),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是一個重大理論觀點,旨在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一系列以“市場決定作用”為綱領的各項深化改革將在全國各領域有序推開。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21世紀上半葉“五位一體”社會主義現代化總體布局,標志著中國進入“全面現代化”時代。與此相適應的中國改革也進入“全面改革”時代。此次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不只是涉及經濟體制改革,還涉及其他方面的體制改革,是一個全面統籌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體制六大領域全方位改革的總體方案,旨在激發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和黨建的全方位創新,進而全面釋放改革紅利。
全面深化改革的另一個亮點在于“深化”,即破解多年改革的難題,清除改革的障礙,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要“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既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
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
金融體制改革是新一輪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資本市場作為金融市場體系重要組成部分,也必將在新一輪改革和發展的大潮中被賦予新的使命和改革要求。
本身作為改革開放產物的資本市場,經歷了與改革、發展相伴生的過程,市場發展基礎不斷夯實,通過短短20多年時間創造了成為全球最大新興資本市場的偉大奇跡。但也應該看到,資本市場作為整個經濟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其改革發展既無法一蹴而就,也不能單兵突進完成;同時,我國資本市場“新興加轉軌”的特點依舊突出,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也仍需進一步完善。
深化資本市場的改革,就是要繼續堅持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改革方向,加快完善市場體系,完善有利于市場穩定、健康、高效發展的體制機制,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引導社會各類資金分配到國民經濟發展最需要的領域和最薄弱的環節。
深化資本市場的改革,要進一步理順監管機構與市場的關系,大力推動市場法制建設,按照簡政放權、轉變職能的要求,加快推進監管重心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后監管執法轉變,嚴打內幕交易、操縱市場、“老鼠倉”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市場“三公”原則,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深化資本市場改革,要大力推動創新,在做好頂層設計的同時激發市場的內在活力,繼續減少、下放行政審批,放松管制、加強監管,鼓勵、引導市場主體緊緊圍繞實體經濟的需要,進行業務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管理創新。
“百幅錦帆風力滿,連天展盡金芙蓉。”如今,改革的圖景已經繪就,進軍的號角已經吹響,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并不遙遠。改革,必將使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改革,必將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改革,也終將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在自由市場和法制的懷抱里,資本市場和廣大投資者也將迎來又一個春天。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