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1 01:14:46
11月8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 “2013年中國小微金融高峰論壇-利率市場化的機遇和挑戰”在北京威斯汀酒店成功舉行。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11月8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 “2013年中國小微金融高峰論壇-利率市場化的機遇和挑戰”在北京威斯汀酒店成功舉行,本次論壇就小微金融發展現狀及實踐中尚需解決的問題等進行了交流和深入探討。而恰逢第三屆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即將于11月28日~30日在成都舉行之際,本次高峰論壇的順利舉行可謂意義重大。
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全國工商聯副秘書長王忠明、民生銀行行長助理林云山、華夏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部總經理盧小群在論壇上分別發表精彩的主題演講。
賀鏗在主題演講中指出,小微企業由于規模各種條件的限制,直接上市或者直接融資的可能性幾乎沒有,融資難、融資成本高對于小微企業在世界上是共有的問題,并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
王忠明在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小微融資難的問題根本上不僅僅是一個銀行機構的問題,而是一個全社會資源配置的問題。
此外,本次論壇同時發布了《2013中國小微金融發展報告》,并頒發了5項機構和1項個人大獎。
社會資源配置導致小微融資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據工信部的數據顯示,在中國小企業數量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5%左右,提供了全國85%的城鎮就業崗位,上繳利稅約為國家利稅總額60%。
既然小微企業如此舉足輕重,為何融資一直困難重重呢?
賀鏗表示,融資分為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兩類,而小微企業由于規模各種條件的限制,直接上市或者直接融資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在世界上是共有的問題,并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但中國的小微企業在這個問題上尤其難,其原因有四個方面:
一是地位低、性質沒有確定。大多數小微企業因屬于私營經濟,始終處于附屬地位;二是小微企業的評估成本太高。因其面寬、量大、體積小導致銀行放貸評估的成本高,同時,中國的小微企業生命力比較低,銀行放貸的風險很大,這是所有銀行惜貸的客觀原因;三是政府對小微企業扶持不力,服務不到位,口頭支持多,而實際行動和措施很少。四是金融系統現在存在的基本傾向,是沒有真正把支持企業當做自己的根本任務。
據賀鏗介紹,目前小微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主要有三種:民間借貸、B2B形式的私人投資公司、經營銀行理財產品的中介公司。
王忠明則表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根本上還不僅僅是一個銀行機構的問題,是一個全社會資源配置的問題。
小微金融發展實質是尊重創新/
7月初,國務院在“金融國十條”中指出,整合金融資源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逐步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常規化發展,盤活資金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
針對如何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這一問題,賀鏗認為,“第一,要提高小微企業的地位;第二,小微企業自身也要想辦法建立擔保基金和行業協會;第三,要加強金融改革,銀行金融系統改革的目標應該是如何服務好實體經濟,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問題。”
王忠明表示,應該在更大的層面上來看小微金融的發展問題,更大的層面上來透析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我們非常期待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全面深化改革。發展小微企業和小微金融只能寄希望于改革的深化,而且是全面的深化。”
王忠明認為,要讓民間資本更多地參與小微金融建設,而且小微金融有它特定的價值:如吸收熱錢、優化金融組織生態、激發競爭活力,提高金融服務效率,使得服務品種多樣化等。
“當下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一定要能夠給予保障,本屆政府半年多時間里不斷推出各種改革舉措,包括注冊制度的改革。如今可以零注冊,完全可判斷,新一輪的創業熱潮正在撲面而來,相應的小微金融就要跟得上,應該有更多的優質的小微金融應運而生,小微企業的融資要求只有在這么一種大背景下,融資難才能得到緩解,但是很難從根本上解決。要著眼于小微金融的發展,實質上就是尊重創新。”王忠明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