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3-10-18 09:06:49
⊙記者李彬王文清孫旭○編輯于勇
國內首個專業型功能性對沖基金集聚地——上海對沖基金園區18日在虹口北外灘正式開園。
在虹口區區委書記吳清看來,對沖基金在中國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而國內首個對沖基金園區花落虹口,正是該區“順應天時、積聚人和”,致力于打造以財富管理為特色的金融產業集聚區的具體表現。
吳清表示,未來虹口將以對沖基金園區為突破口,進一步提升財富管理高地的建設能級,努力將北外灘打造成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的“雙重承載區”,到2020年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時,這一區域將具備一定國際影響力。
順勢而為前瞻布局對沖基金集聚地
10月18日,上海對沖基金園區在虹口區正式揭牌,這是國內首個對沖基金集聚園區。談及建園初衷,吳清坦言,首先是看好對沖基金在中國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
“在成熟市場,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對沖基金已成為資管領域重要的運作模式和投資標的;而國內對沖基金發展仍處萌芽狀態。”吳清預期,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人們對財富管理的需求和供給無論從量上還是質上都將有一個飛躍。
“作為財富管理的高端業態,對沖基金滿足了投資者的個性化需求,開辟了中國基金未來發展的新途徑,其前途不可限量”。
此外,隨著自貿區的建設以及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金融衍生品的擴容、監管政策的市場化改革也使得對沖基金園區的建立水到渠成。吳清表示,上海自貿區掛牌,國債期貨正式推出,拉開了金融市場新一輪創新發展的大幕,財富管理類金融服務業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期。“上海對沖基金園區”發展正逢其“時”。
在吳清看來,隨著股指期貨、國債期貨市場的逐漸繁榮,國內機構的對沖工具和手段也將日益多元化;自貿區的建立,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上海離岸金融中心建設進程,從而為拓寬離岸基金等業務提供了條件。上述兩者都將進一步拓寬國內對沖基金的發展空間,對沖基金產業園的發展也將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自貿區建設助力。
“同時,對沖基金往往具有"扎堆"的習慣,氣候一旦形成,未來發展空間值得期待。”吳清指出,園區的建立對財富管理類金融服務業集聚將起到關鍵作用。
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虹口,曾經是上海金融市場的發祥地。而地處上海CBD核心區域的北外灘,與外灘、陸家嘴共同構成“黃金三角”,且離自貿區也不遠。老牌商業街四川北路近在咫尺,文化商業配套完備,交通十分便利。
“自貿區建設尙處于初始階段,但從長遠看,對中國的金融改革、資本項下的自由兌換和人民幣國際化,以及離岸金融市場發展等,會帶來積極的影響。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將極大地吸引世界各地的機構、人才和資金。這是上海的機遇,也是財富管理服務業發展的機遇,更是虹口的巨大機遇”吳清表示,無論從“政策面”還是“基本面”來看,設立對沖基金園區都是“水到渠成”。接下來,虹口將主動對接自貿區建設,推動入駐機構支持自貿區的發展。
積聚人和貼身服務構建虹口軟實力
“有了天時和地利,更重要的是積聚人和。”吳清說。
作為輕資產重人力的財富管理行業,對沖基金的集聚,“留人”是核心。為了吸引更多機構進駐,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生態,虹口可謂“軟硬兼施”。
硬件方面,虹口正加緊建設金融人才公寓,將原區政府招待所改建成吸引金融人才進駐的“營地”。據悉,該址靠近外灘和陸家嘴,可謂“寸土寸金”。放棄商業價值而將其改造為金融人才公寓,虹口在吸引和服務金融人才方面的決心和誠意可見一斑。
辦公地點方面,第一步優先考慮選擇區內較成熟的商務樓宇作為園區載體。目前所選定的中信廣場是北外灘的地標性建筑,前期已有包括賽領國際資本、華宸未來基金等不少金融機構入駐。
“后續將依據園區發展情況進一步營造適合對沖基金業態的發展環境,同時引入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專業服務機構,從后臺保障和服務配套等方面為對沖基金等金融機構量身定制專業園區。”吳清表示。
而在“軟”的方面,吳清則非常強調提高對入駐機構的服務意識和質量。
“虹口歷史底蘊豐厚,不少知名的中小學、醫療機構、研究機構和商業文化設施坐落于虹口,”吳清介紹說:“我們將為金融高端人才在就醫、落戶、子女就學、置業方面提供便利。”
記者采訪了解到,虹口區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積極踐行“放低身段、急人所需、貼身服務”的投資服務理念。區金融辦主任經常自己去機場接送機構代表;區人社局局長為解決人才落戶問題而四處奔走……虹口區以真誠的服務,在財富管理類金融服務業內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在園區配套政策方面,虹口將依托毗臨陸家嘴,接近自貿區的優勢,通過不斷創新、改革,幫助入駐企業最大程度享有改革紅利。同時,將設立產業專項扶持基金,并在辦公房購置和租賃、引入人才等方面給予適當激勵。
“除了政策,我們更要不斷提升軟實力,尊重規律,以人為本,為入駐園區的機構打造宜業宜居的良好環境,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引進來、留得住。”
虹口雄心打造財富管理高地
事實上,打造國內首個對沖基金園區,只是虹口“雄心”的一部分。
早在2011年初,虹口區在國內率先提出構建財富管理高地的思路。自此之后,虹口金融產業發展迅猛,金融集聚效果顯著。
統計顯示,2011年以前虹口區金融企業總數僅為78家,且體量較小利潤貢獻率低;而截至今年9月末,全區金融服務機構數量已達到484家,入駐企業質量明顯提升,種類也逐漸豐富。
目前已有7家公募基金公司、10家公墓基金子公司入駐虹口;此外,該區還集聚了部分期貨公司總部、券商分公司及子公司、第三方平臺、陽光私募和一批股權投資企業。中證資信、郵儲銀行第二總部、新華保險(601336,股吧)上海分公司、中國建投項目投資管理公司、蘇州銀行營運總部等大型金融企業也已落戶虹口。
同時,虹口區先后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工行上海分行、中行上海分行、交行上海分行及東方資產上海辦事處、信達資產管理上海分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財富管理高地建設積累充分后備力量。
吳清表示,今后將通過形成“專而精”的金融集聚業態,進一步提升虹口財富管理高地的建設能級,在陸家嘴金融城和上海自貿區主承載區的雙重能量輻射下,努力將北外灘打造成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核心服務功能的“雙重承載區”。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