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8 00:57:52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每經實習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10月17日,央行未展開任何公開市場操作,近期的慣例操作逆回購也罕見暫停。這是自7月底本輪逆回購重啟以來的首次暫停。作為央行投放流動性的重要手段,逆回購暫停意味著央行認為目前社會的整體流動性較為充裕。
10月16日,央行曾稱,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應總體上仍然比較充裕,估計下階段仍會繼續處于合理適度的水平,將靈活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管理和調節好銀行體系流動性。
相關金融市場研究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次逆回購的暫停無疑說明市場的流動性緊張狀況已漸趨緩和,央行繼續采用常設借貸便利(SLF,主要適用于政策性銀行和全國性商業銀行)這一手段來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可能性比較大。
今年6月以來,銀行超額儲備持續明顯回升,資金充裕但利率仍然上行,這主要源于市場緊縮預期的持續發酵,導致金融業持續去杠桿化,信用融資利率不斷上升,央行于是在7月30日重啟了自今年2月7日以來的首次逆回購操作。
“從整個市場環境來看,四季度資金面出現了一定的緩和,短期資金價格回落明顯。且從市場流動性供需水平看,下個月應不會出現大的影響因素。央行的一貫調控思路,就是促使市場的流動性保持在相對合理的水平,因此現階段暫停逆回購可以理解。同時,由于很多銀行在年末為了完成相關考核任務會有沖量攬儲的舉動,央行對此會比較關注,因而在資金使用方面將顯得非常謹慎。”富滇銀行金融市場分析員彭浩稱。
某城商行資金部張姓交易員則表示,10月17日上海銀行間市場同業隔夜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品種下跌1.7個基點至3.038%;一個月品種下跌12.7個基點至4.73%,可以看出整個銀行間市場資金供給仍然比較充裕,但這種狀況可能不會長期保持。
有消息稱,暫停逆回購后,不排除央行將通過SLF等手段向市場注入短期流動性的可能。據了解,SLF主要功能是滿足金融機構期限較長的大額流動性需求;最長期限為3個月,目前以1~3個月期操作為主。
央行于2013年初創設了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 (SLO)和SLF,在銀行體系流動性出現臨時性波動時相機運用,以作為央行公開市場常規操作外的補充政策工具。
“采用SLF是有可能的,因為不排除央行會采用多種功能混合型手段來調節市場流動性。央行一直以來慣用逆回購,這個是比較直接的手段。SLF則類似于授信額度,是央行給下面的銀行提供的一定信用額度,操作上更具靈活性。”上述張姓交易員指出。
彭浩也表示,央行習慣于采用兩方面的手段來調節市場流動性,一個是可以看見的公開市場操作,如逆回購等;另一個就是平常看不見的一些操作手段,如SLF,不排除央行下一步仍會祭出這一工具的可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