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5 00:50:5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彭斐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彭斐 發自北京
在經過長達4年的談判后,10月10日,包括中國在內的87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在日本熊本市簽署了聯合國《水俁公約》。據了解,新的國際公約規定控制與減少汞在一系列產品、生產過程和行業中的使用。
據了解,汞及其化合物可對人體造成一系列嚴重危害,包括對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損害,而年輕人群受其毒害尤為嚴重。該公約根據日本的一個城市命名。20世紀中期,日本水俁市發生嚴重汞污染事件,重癥病例出現腦損傷、癱瘓、語無倫次和譫妄。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全球汞評估報告》中指出,近200年來,汞在全球大氣、水和土壤中的含量已增加了3倍左右,各種人為源每年向大氣排放汞約2000噸。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性公約,《水俁公約》規定控制與減少汞在一系列產品、生產過程和行業中的使用。在《水俁公約》簽署后的第二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指導方針,表示應在2020年底前停止制造和進出口含汞的體溫計和血壓計。
《水俁公約》的落地,將對中國的多方面涉汞產業帶來沖擊。《水俁公約》約定到2020年,中國禁止生產和銷售含汞的體溫計、血壓計。依據這一公約,到2017年,中國的醫院,預計將有700萬個左右的含汞體溫計被替換,到2020年將有3500萬個體溫計被替換。
不過,有醫藥市場營銷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作為一種在醫療中被廣泛使用的產品,含汞體溫計的退出,勢必會出現替代產品。
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化學品安全項目顧問張弘認為,從技術上來看,替代產品電子體溫計是成熟產品,國外廣泛使用,中國也能推廣。
如果以一只電子體溫計采購價100元計算,2017年將有7億的市場空間。而如果到2020年,3500萬個含汞的體溫計全部被替代,屆時將有35億的市場北空間。如果將含汞的血壓計包括在內,到2020年,將產生百億左右的市場空間。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水俁公約》除對含汞產品提出要求外,同時限時淘汰添加汞的生產工藝,大幅度減少含汞生產工藝中汞的使用量,如含汞的PVC制造工藝。
據中國氯堿工業協會數據,2012年我國電石法PVC產量981萬噸估算,行業使用汞觸媒約1.2萬噸,氯化汞的使用量約1300噸,折算成汞的使用量約1050噸。
值得注意的是,電石法PVC行業用汞量約占全國用汞總量的60%。中國環境科學院人士認為,氯堿和氯乙烯行業所用汞催化劑將要被替代,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但找到新的催化劑,將是一個較長的過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