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3 02:23:50
上個月,財富中文網發布了2013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單,茅臺、洋河進入該榜單,成為白酒企業的代表。難能可貴的是,在行業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洋河股份的排名較去年有較大上升。
今年以來白酒行業市場銷售受到較大影響,很多企業就象駛離了“高速路”,出現量價齊跌,增長乏力。但洋河股份進行了積極的戰略調整,使得多家證券公司的評級報告對洋河股份的評級依然為“增持”。
“坐三望二追一”
茅臺在榜單上排名第184位,成為中國500強企業中最賺錢,利潤最高的公司。緊跟茅臺之后的白酒企業是洋河股份,已經連續四年入圍500強榜單,并成為凈資產收益率最高的公司。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從453位到352位,再到285位,直到現在的255位,洋河用“羚羊”速度形成了“坐三望二追一”的發展態勢。
其實,早在2012年初,白酒行業就被稱作進入了“茅五洋”時代。據了解,目前業界還流行著“醬香看茅臺,綿柔數洋河”以及“新老國酒”的說法,“新國酒”夢之藍則被認為是“國酒”茅臺未來潛在的對手。而從整個白酒行業來看,茅臺、洋河等已經形成穩固的第一陣營,無論是規模實力還是品牌力,都與二三線白酒品牌拉開了距離。
此次500強榜單是對2012年的總結,然而,也正是從2012年開始,白酒行業受到了宏觀經濟和政策環境的影響,呈現出了下行態勢,行業也由此開始了新一輪的調整,其中一線名酒首當其沖。
白酒行業拐點期
與往年不同,今年白酒行業被迫進行入拐點期。十八大以后中央、軍委、海南省政府及江蘇部分地方政府等相繼出臺了“限酒”的有關規定,再加上經濟形勢依舊低迷,今年大環境對白酒消費不利。白酒行業經歷了多年的高速發展,產量已超過千萬噸,產能還在大幅擴充。
拐點到來,正是鞏固發展的時機,行業洗牌將加速。洋河高層對此認為,洋河快速發展的基礎依然存在,名酒品牌、綿柔品質、營銷網絡仍具備巨大優勢。2013年公司工作重點是調整心態,做好自身工作應對挑戰。公司強調大環境不利時,隊伍不能悲觀也不能盲目,要適應行業發展減速的背景,思考發掘繼“團購”之后白酒營銷的新渠道、新方法。公司目前在生產上正實施“精益生產”策略,整合采購資源,渠道上加大信息化和物流水平,提高對經銷商管控力,向管理要效益。
為此,洋河進行了一系列調整。
產品結構和市場多元化
在產品上,洋河以藍色經典系列為主體,主攻中高端和次高端。其中夢之藍和天之藍更是洋河收入利潤增長的主動力,去年洋河在300~800元的次高檔白酒市場銷售額已超過100億元,排名行業前列,實力十分雄厚。
由于受政府態度和“限制三公”政策不斷擴散影響,今年的高檔白酒市場景氣大幅差于往年,春節旺季已有體現。面對新挑戰,洋河緊跟形勢,在更加強調天之藍、夢之藍銷售提升的基礎上,還加強了中等價位產品的推廣,形成了又一波的業績增長。
據了解,今年新上市的“洋河老字號”系列,定位于中端商務接待,被確立為未來中檔價位的戰略性主導品牌。新系列以朝代文化為創意,挖掘洋河老字號歷史,目前主要有三款產品:元字號、明字號和清字號,大大完善了洋河在100~300元價位市場的布局,還可解決已上市多年的海之藍等產品渠道逐漸老化的問題。洋河在江蘇省內早已提前招商,省外也已開始布局,新產品有望成為今年的新增長點。
同時,洋河正在構造更為多元化的渠道。洋河是近幾年來市場全國化最為成功的白酒企業之一,有分析認為其2012年在31個省級市場幾乎全部實現銷售過億,部分區域甚至遠超當地地產酒。洋河實施經銷商+辦事處的“1+1”模式,市場呈區域化板塊化推進,在全國目前共設有105家分公司和35個辦事處,編內銷售員工2164人,形成了一個密集的銷售網絡。
根據洋河的規劃,未來將繼續推行深度全國化,力爭到2015年,一般省級市場實現銷售3億~5億元,重點省份超過10億元,全面打造億元級的市級、縣級板塊市場,力爭再開拓出3~5個“新江蘇市場”。所謂新江蘇市場,就是要做到區內洋河品牌影響力強,銷售區域全覆蓋,市場做到主導地位,占據主要市場份額。目前洋河在省外的銷售收入約為70億元,除河南、山東、廣東、浙江、安徽等較為強勢外,其余市場仍處于初步布局階段,市場份額較低,還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培育新品類增長點
自2009年上市以來公司累計投資超過100億元,陸續推動了洋河本部、雙溝、泗陽來安三大釀酒生產基地建設,名優基酒產能規模被認為已經在行業內居于首位。據了解,基于此而形成的“最大釀酒園”概念,也已經開始在行業內傳播開來。
洋河一方面繼續奠定產能基礎,另一方面還要面對全國白酒產能過剩的問題,為此,洋河也在尋找新的銷售增長點。
洋河2013年1月已經上線王者臉面 (KingFace)和星得斯(SidusWine)兩大品牌系列,前者源于法國最大的AOC高檔葡萄酒生產商太陽集團,分伯爵和公爵兩款產品,定位于高檔市場;后者出自于智利第一大葡萄酒生產商柯諾蘇(ConoSur),分三星、五星、七星三款產品,定位于中高檔市場。
盡管葡萄酒業務短期對公司盈利不會有較大貢獻,但洋河投資于葡萄酒業務,主要是看好進口葡萄酒在中國的發展空間,實施公司多品牌、多品類、多元化發展的長期戰略。洋河正在短期從風險可控出發,先做營銷渠道和品牌,運用賣白酒的思路來嘗試賣進口葡萄酒,儲備專業人才。
白酒逢變革要看茅臺、洋河
業內人士認為,在當前情況下,白酒行業曾經的思維和運營模式已經失去了其原有土壤,而新的思維和運營模式正有待建立,這是個既破待立的階段。
“我們需要茅臺,也需要洋河”,資深白酒專家王安石分析說。他認為,事實上,酒業黃金發展期有兩大毋庸置疑的領袖企業,一是茅臺,一是洋河。前者大大拓寬了中國白酒的發展空間,使中國白酒具備了世界競爭力;而后者則為傳統的白酒產業帶來一股新風,不僅顛覆了傳統的白酒形象,而且依靠綿柔品質創新征服了消費群體,成為中國白酒品質升級的標桿。
在王安石看來,客觀審視白酒黃金期,洋河超前的經營理念和快速增長的實力以及日益擴大的影響力,已經使其成為了行業的新坐標和新領袖。因此,在2013年酒業變軌的關鍵時期,“我們離不開茅臺,同樣也需要洋河”,他們是行業的旗幟和頂天柱,他們的發展與調整有利于整個行業的調整完成。
“白酒行業會持續增長,只是速度相對于上個十年放緩了,但相對于鋼鐵、房地產行業,白酒仍將處于高速發展期”,北京正一堂戰略咨詢副總經理田卓鵬認為,“但是一線高端白酒必須基于中國社會的現實消費結構,向大眾消費方向調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