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7-25 00:32:05
每經記者 李卓 發自北京
號稱民營鐵路第一股的*ST國恒(000594,SZ)(以下簡稱國恒鐵路)無奈連虧兩年于今年被ST后,錢荒持續,訴訟纏身。
*ST國恒7月23日發布公告稱,國恒鐵路的控股股東——深圳市國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國恒)所持有的國恒鐵路股票2.06億股,因平安銀行天津分行(以下簡稱平安銀行)金融借款糾紛案,已分兩次被全部司法凍結,凍結股份數占國恒鐵路總股本的13.81%。
值得注意的是,自7月12日開市起臨時停牌至今的國恒鐵路,在7月19日發布的重大事項進展公告中同時披露,公司目前正與羅定市政府及相關國企就公司部分鐵路資產商談合作事宜,并承諾最晚將在7月26日就該重大事項進行公告并復牌。
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過去幾年,鐵路業務資產已給上市公司業績造成負擔,即便現在受到鐵路基建利好消息刺激,但在歷史包袱下國恒鐵路能夠獲得的利好依然十分有限,重組雖有點無奈,但或可減負前行。
錢荒持續 欠債訴訟纏身
據*ST國恒7月23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平安銀行是在2011年12月底同時將國恒鐵路、深圳國恒、中鐵羅定以及兩家天津貿易公司及其法人代表告上法庭。
2011年3月、5月間,國恒鐵路在與被告中的兩家天津公司進行大宗商品貿易過程中,分別出具了兩份金額為5000萬元的商業承兌匯票,而上述兩家天津公司隨后又分別以國恒鐵路出具的該匯票向平安銀行貼現,貼現金額各為5000萬元,雙雙逾期未還。
深圳國恒所持國恒鐵路股份兩次被凍結發生于2011年12月和2013年4月19日,其中,第一次凍結股票份額最多,占到總股本的13.30%。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就股權凍結事宜,深交所此前曾發函問詢,指國恒鐵路對控股股東深圳國恒所持股份被凍結情況的披露存在以定期報告代替臨時公告的情形,要求公司全面自查,并及時履行臨時公告披露義務。
國恒鐵路在公告中表示,經與公司財務部確認,截至7月23日公告日,公司已歸還平安銀行147萬余元,深圳國恒等其他各方各自歸還平安銀行556萬余元。但公司2012年年報顯示,國恒鐵路與平安銀行法律糾紛有關的負債體現在短期借款的科目中,數額為9296萬余元。至于本次訴訟對公司本期利潤影響,公司表示暫無法估計。
這已不是國恒鐵路第一次因欠款糾紛而成為被告。
公司今年5月同時披露了華夏銀行廣州分行與國恒鐵路控股子公司廣東國恒之間的借款糾紛,截至2012年12月31日,廣東國恒尚余9999.5萬余元逾期未歸還。
此外,5月相關公告還涉及到九江銀行宜春分行與國恒鐵路控股子公司江西國恒之間2000萬元的借款糾紛案,現九江銀行宜春分行正在對上述2000萬元貸款進行續貸審批。
與地方政府商討鐵路資產重組事宜
作為首家上市的民營鐵路股,國恒鐵路一直備受關注。然而自2006年起公司轉型以鐵路建設、運營為主營業務后,面對近幾年的持續虧損,迫于壓力,2012年初國恒鐵路開始甩賣子公司,分別以7500萬元、1.29億元轉讓子公司湖南國恒90%和北京茂屋80%的股權。兩項股權轉讓完成后,預計將獲得3636.29萬元股權轉讓凈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恒鐵路7月23日的公告信息中同時披露,依據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2年8月31日下達的《執行通知書》,在調解書履行期間,國恒鐵路如被法院執行處理,深圳國恒同意將其股份拍賣、處置所得款扣除質押人優先受償金額后的余款,立即優先用于支付深圳國恒應付平安銀行的全部債務本息和訴訟費用。
雖然截至目前,法院未對凍結的深圳國恒持有的國恒鐵路股權進行拍賣。但自7月12日開市起臨時停牌至今的鐵路資產重組信息已引發多方猜測,包括有對控股股東易主的揣摩。
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鐵路改制對社會資本越來越放開的大背景下,包括地方政府對鐵路資產也頗為向往,而公司目前正與羅定市政府及相關國有企業商談有關鐵路資產的合作事宜。
據記者了解,公司目前已有的鐵路項目包括收購中鐵(羅定)鐵路有限責任公司84.43%股權、中鐵(羅定岑溪)鐵路有限責任公司99.85%的股權和甘肅酒航鐵路有限公司100%股權,投資建設春灣-羅定-岑溪鐵路和酒航鐵路。
據接近國恒鐵路的人士此前分析稱,停牌之所以和鐵路資產有關,是因為近年來公司的鐵路業務始終未能正常運營或者順利開工,如果一直拖下去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將會形成沉重負擔,公司或尋求輕裝上陣。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