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4 00:47:5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曾子建
每經記者 曾子建
昨日,國債期貨推出方案獲得國務院批準的消息傳遍業界,這也意味著在時隔18年之后,國債期貨將重新降臨資本市場。那么,究竟國債期貨何時正式推出?重獲新生的國債期貨合約將是怎樣設計的?
“18年后又是一條好漢”
1995年爆發了震驚一時的“327國債期貨事件”,當年5月17日,證監會宣布,由于暫時不具備開展國債期貨的基本條件,發出了《關于暫停全國范圍內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這也意味著在試點兩年半之后,國債期貨宣告“夭折”。
然而,在時隔18年之后,國債期貨終于再次拿到“準生證”。昨日據媒體報道,國債期貨推出方案已于近日獲得國務院批準,下一步將由證監會確定具體上市時間。有業內人士預計,國債期貨或于9月在中金所正式掛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實際上早在去年郭樹清任證監會主席時,管理層就一直在努力推動國債期貨的推出。而去年5月,央行行長周小川也建議,要抓緊開發國債期貨、商品期權、利率互換等金融工具,為實體經濟發現價格和管理風險提供間接的支持。
而在去年2月13日開始,在中金所的組織下,國泰君安期貨、海通期貨、東證期貨和廣發期貨等多家公司開始進行國債期貨仿真交易,并逐步對外開放,且分批次發展銀行、證券、基金等機構參與。去年4月23日,國債期貨仿真交易已經推向全市場。
據了解,目前中金所國債期貨仿真交易合約為面值為100萬元人民幣,票面利率為3%的中期國債、可交割國債、在交割月首日剩余期限為4~7年的固定利率國債。而該合約設計的最大特點就是門檻較低,國債期貨仿真交易合約大小適中,100萬元的票面面額,3%的最低保證金水平,加上期貨公司征收的傭金比例部分,大約5、6萬元就能做一手,僅為股指期貨的一半。
不過,一位期貨業資深人士表示,國債期貨推出后,主要還是為了滿足機構投資者需求而推出,建議普通投資者不要輕易涉足國債期貨,屆時中金所對參與國債期貨的普通投資者或也將有一定的限制門檻。
期貨板塊異動 或為短炒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昨日受消息面刺激,A股市場上期貨概念板塊出現明顯異動,但分析人士認為,該板塊的上漲主要屬于短線炒作行為。2010年股指期貨推出之前,期貨板塊也曾在短期表現不錯,但2010年4月股指期貨正式掛牌交易后,整個板塊都隨大盤調整而長期走弱。盡管近年來股指期貨成交量日益劇增,但期貨板塊并未走出很好的行情。至于國債期貨的推出,初期交易是否活躍也是影響未來期貨板塊走勢的不確定性因素。因此,期貨板塊的短線炒作能延續多長時間,還要打一個問號。
另外,有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一旦國債期貨推出后投機性較強,很可能導致A股資金面出現分流。股指期貨推出后,就分流了不少資金,這類資金一旦轉移戰場,很少再重回股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