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2 00:50:2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晟 江蘇新沂攝影報道
每經記者 黃晟 江蘇新沂攝影報道
望著今年依然有些減產的小麥,許春滿(化名)眼神中流露出無奈。許春滿是江蘇省新沂市經濟開發區街集村四組的村民,與他家麥田僅一路之隔的是被當地村民稱之為污染大戶的藍豐生化(002513,SZ)。“我們已經就這個企業的污染向上面反映過很多次了,但解決不了問題。”村民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藍豐生化是我國農藥行業龍頭之一,于2010年11月登陸中小板。
記者多次調查后發現,藍豐生化上市后,因為募資項目的投產,對當地環境的污染更加嚴重,其新廠區離居民最近的地方僅300多米。盡管招股書陳述募集項目的環評報告已經得到相關部門批準,但當記者向相關部門核實環評報告時,均遭到婉拒。
被指污染致農作物減產
在藍豐生化新建廠旁的渠邊道路上,村民們告訴記者,與藍豐生化廠房緊鄰的農田農作物年年減產,收成少,枯死情況嚴重。
在2012年10月的采訪中,記者發現,村民種植的農地旁緊鄰的田間道路一側便是一條小河,村民認為這是藍豐化工排污的污水河,灌溉渠與污水河緊密相連互相滲透。當記者提醒村民這里的土壤可能已被污染,不能再種植時,他們苦笑說,自己不吃的。村民們反映,藍豐生化上市后,排污情況收斂了很多,悄悄地把圍墻和外面草叢中的排污暗口封上,原來廠內的污水就是從這些暗口直接排到圍墻外的小河內。
記者看到,這條小河約有2000多米長,已被污水染成醬油色,與道旁的落葉融合一起,一陣陣的惡臭撲鼻而來。村民陳女士說,前幾年藍豐生化每天早上8點到8點半之間排放廢氣,24小時不間斷偷排污水,致使苗木莊稼死亡殆盡,嚴重時顆粒無收。
對于村民們所反映的污染問題,記者曾兩次撥打了新沂市的環保熱線,兩位自稱是藍豐生化環保安全科負責人的人士解釋稱,記者看到的醬油色的河水與道旁的落葉融合的不是公司排放出來的污染物,而是村民們焚燒秸稈等造成的。公司近幾年很注重環保工作,村民們所反映的情況不完全屬實,前幾年有些環保問題,但是這幾年都已經完善解決了。
公司稱募投項目手續完備
日前,記者在現場看到,有村組離藍豐生化的生產區比較近,最近的只有300米左右。村民也向記者反映,藍豐生化生產時,每逢遇到刮風的天氣,風向正口下那股刺鼻的味道令人窒息。
當記者提出要求看公司的環評報告時,上述負責人表示,保存檔案的科室都出差了沒有人,大概一周后回來時會聯系提供給記者。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沒有收到相關資料。
對于藍豐生化污染問題,新沂市環境保護局環境監察大隊負責人則表示,該企業是市里重點企業又是上市公司,有關該公司環評等各方面情況不便介紹。
根據藍豐生化2010年的招股書,藍豐生化從2006年搬遷到新廠區后,到2010年6月,在環保上的投入為3600萬元。而對募集資金項目,2009年8月18日,江蘇省環境保護廳出具了蘇環函[2009]255號《關于江蘇藍豐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上市環保核查意見的函》,認為公司募集資金投資上述項目已經環保部門審批同意建設。
上述募集資金項目根據招股書顯示,共有5個。其中兩個后來發生了變動,已完成和近完工的項目是:乙酰甲胺磷項目、擬除蟲菊酯項目、敵草隆項目。并用超募資金投向年產40萬噸硫磺制酸及其余熱鍋爐發電項目。這些項目同在一個園區內。
對于藍豐生化相關問題,公司董秘陳康數次聯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環評手續齊全,就相關問題會與記者對接,同時讓記者提供電子郵箱等,稱會將資料盡快發送過來,但截至記者發稿時,尚未收到該公司相關資料。
記者隨后就該公司相關情況再次發去采訪提綱,并短信告知。
該公司董秘回復表示:第一,公司位于江蘇省環保廳批準設立的新沂化工集聚區蘇化片區,各種批準文件齊全,經國家土地部門批準的土地證超過你采訪提綱中提及的數量,現由于貸款抵押于銀行,相關資料,土地部門均可查閱。公司在編制募投項目(包括菊酯類項目)時均獲得了規劃部門頒發的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以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募投項目手續合法、完備。第二,環保和安全是公司的生命線,公司在建設初期就布局了環保處理設施和方式,不斷加大環保治理投入。公司廠區排污口設有24小時COD在線檢測儀,各項指標動態傳輸至監管部門。相關資料,可在徐州環保網查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