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3-06-20 13:54:26
調查顯示,稅費負擔重、社保支出多是企業普遍反映的突出問題。目前企業繳稅已占營業收入近10%,全國24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100多家公司上繳的稅費是其凈利潤的5倍以上。
本報記者 侯捷寧
記者昨日從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簡稱中上協)獲悉,今年以來,中上協針對改善企業發展環境、促進企業轉型的問題,從企業的視角,就改進政府與企業的關系組織了專題調研。調查顯示,稅費負擔重、社保支出多是企業普遍反映的突出問題。目前企業繳稅已占營業收入近10%,全國24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100多家公司上繳的稅費是其凈利潤的5倍以上。
據中上協有關負責人介紹,在調研過程中,企業普遍反映目前仍存在對企業經營活動行政性干預過多、公平競爭環境有待完善、企業稅費負擔重和社保支出多、融資與并購存在障礙、創新環境不理想等五大類問題。
因此,針對上述問題,中上協從企業角度提煉歸納了24條建議,包括改革投融資體制、減少項目審批、放松市場準入、加強市場監管、加大知識產權保護、清理檢查評比和認證項目、加快壟斷領域改革、結構性減稅、優化稅制結構等方面,形成了《改進政府與企業關系,改善企業發展環境》專題報告,該報告用第一手資料分析了政企關系,反映了改善企業經營環境在多方面都有空間。國務院領導對該報告高度重視并做出了重要批示。
記者了解到,在調研中,民營企業反映最多的問題是市場準入,最盼望的是有更多的市場機會和公平的競爭環境。民營企業雖可參與鐵路、油氣管網等新放開領域的投資,但難以實質性參與經營,一些民營資本無奈撤出。建議落實各種所有制經濟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承諾,“打破壟斷、引入競爭、重塑監管”,力求短期內在金融、基礎設施和能源等領域民營資本的進入有實質性突破,建立市場信心。此外,建議修改《反壟斷法》,改革并強化執行機構的權能和獨立性,使其有能力公正地執行法律賦予的使命。
而稅費負擔重、社保支出多是企業普遍反映的突出問題。調查顯示,目前企業繳稅已占營業收入近10%,很多企業上繳的稅費超出企業凈利潤,全國24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100多家公司上繳的稅費是其凈利潤的5倍以上。1539家受訪企業有93%的企業認為應將降低企業稅負、簡化稅種作為稅收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并提出了三項建議。
一是實行結構性減稅。一些企業認為研發費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政策是激勵創新最有效、最公平的政策。如果支持創新的普惠性減稅由目前的100多億元上升到500億元,其效果將勝過財政每年上千億元的科技經費補貼,而且機制會更好。
二是優化稅制結構。有企業反映,流轉稅以貨物和勞務流轉額為計稅基礎,銜接環節極易出現重復征稅,且未考慮企業是否盈利。最近兩年在經營環境不佳、效益較差時期,企業稅負壓力反而相對加大。建議增加財產稅等直接稅種,相應減少流轉稅等間接稅種,加快推廣“營改增”的稅制改革。
三是規范行政性收費。各類行政性收費已超過企業營業收入的1%,收費項目名目繁多,企業大多不清楚收費的依據和實際用途。某些地方繳費額已達企業營業收入的8%。建議國家組織一次行政性收費的清理,簡政清費,加大“費改稅”改革力度,并增強透明度,使企業了解設費根據、用途和使用情況。
此外,調研中,62%的國有企業、52%的民營企業、54%的外資企業認為應加快金融改革,拓展渠道,擴大包括股權融資在內的直接融資比重。
部分企業建議推進IPO融資的市場化改革,可從創業板開始審批制轉向備案制。“再融資審批一般要一年以上,長則3年左右,往往導致企業錯失融資和投資的最佳時機。”企業反映,上市公司已有規范的持續信息披露制度,定向增發等有條件由審批改為備案。目前上市公司再融資要取得發改、環保、國土、國資等前置批復才能進入證監會的審核程序。建議將融資審批與項目審批脫鉤,需要審批的各走各流程,不應互為前置條件。
針對目前債券融資多頭審批的現狀,企業認為,部門分割限制了融資產品的創新和市場化進程。有些審核時間過長,如中小企業集合債的審核一般需要1年。建議債券融資改為備案為主,少數需要審批的如城投債,應縮短審批流程。
中上協表示,下一階段將積極探索建立關注改善企業發展環境第三方追蹤評估的長效工作機制,持續反映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時為中央有關部門提供咨詢信息和決策參考,積極促進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和創造力。
原文鏈接:http://zqrb.ccstock.cn/html/2013-06/20/content_362373.htm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