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3-04-17 14:15:41
在承銷數量上,排名靠前的依然是那幾家。中信證券以絕對優勢位居榜首,其承銷數量比排名第二的中信建投多出一倍多。
沒了IPO的收入,投行們只好在其他承銷項目上發力。據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以來,67家券商合計承銷445單非IPO項目,發行規模4945.51億元;而去年同期,58家券商僅承銷279單非IPO項目,發行規模4224.68億元。也就是說,投行今年以來的非IPO項目承銷數量比去年同期多166單。
具體來講,今年以來,券商共承銷非公開增發59單、配股5單、可轉債3只、公司債93只、企業債202只、其他債券83只;而去年同期,這一數據為非公開增發29單、配股4單、可轉債1只、公司債53只、企業債161只、其他債券27只。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今年以來,項目數量增加最多的是非公開增發、公司債、企業債和其他債券。從承銷金額上看,券商非IPO承銷業務的增長主要來自于公司債和企業債,尤其是今年第一季度。
一季度64家券商發債347只
同花順數據顯示,一季度,64家券商共承銷347只債券,實際承銷金額合計3713.11億元。若以1%的承銷費率計算,一季度券商債券承銷收入約37.13億元。承銷數量與金額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67.6%與22.5%。
今年一季度債券承銷市場顯著的特點是,一些中小型券商進入債券領域。新時代證券、金元證券、華創證券、華西證券、湘財證券等以前在債券承銷方面較弱的23家券商成為債券領域的新來者。
在承銷數量上,排名靠前的依然是那幾家。中信證券以絕對優勢位居榜首,其承銷數量比排名第二的中信建投多出一倍多。
和去年一樣,在券商債券承銷收入中,企業債與公司債依然是券商收入的兩大主力。一季度,二者的債券承銷收入占券商債券總承銷收入的81.61%。一季度52家券商共承銷186只企業債,較去年同期的139只增長33.81%;募集資金總額2111.99億元,增長26.01%;一季度共有29家券商參與90只公司債的發行,實際募集總金額918.33萬元。而去年同期僅參與了44只公司債的發行,實際募集金額僅為387.33萬元。
進入4月,債券承銷略有放緩,4月上半月,由券商發行的企業債有16家,公司債有3家。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前段時間銀監會下發的2013年“8號文”會再次點燃債券市場。“8號文”意在對“資金池-資產池”模式與通道模式進行整頓,屆時規模逾7萬億元的銀行理財市場將更加透明、規范。業內認為,目前,銀行的理財余額僅有存款、債券與各種“非標”資產三個來源。未來,為了做大理財余額的分母,銀行將大力增加債券品種。
投行某些項目是在窮忙?
今年以來,項目數量增加較多的還有非公開增發和其他債券。
非公開增發雖然同比數量幾乎增了一倍,不過由于其體量較小(今年以來承銷金額僅比去年同期多259.25萬元),所以對券商的貢獻微乎其微。值得一提的是,其他債券這一項。據同花順數據顯示,券商去年1月至4月上半月雖然僅承銷27只其他債券,但承銷金額有1020.67億元;而今年雖然承銷83只(是去年的三倍多),但承銷金額僅為706.88億元,比去年還少313.79億元。這讓人不禁在想,投行承銷這些項目是否在窮忙?
此外,企業債的項目平均承銷金額也有所減少。從公開數據我們可以看到,2013年以來,券商共承銷企業債202只,承銷金額2195億元;企業債162只,承銷金額1987億元。以承銷金額除以承銷數量的話,今年以來,每單企業債項目較去年承銷金額少1.39億元。公司債則相反,比去年每單承銷金額多1.59億元。
總的來說,盡管近兩三年券商在債券市場的比重有所提升,但研究債券的人士認為,債券市場依然會由銀行占主導,這種局面短期無法改變。證券行業不可能與銀行相抗衡,它與商業銀行在債券承銷上的格局也不太容易改變。因此,券商不大可能指望這一塊收入能彌補沒有IPO收入的空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