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0 00:57:49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每經實習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清明節剛過,人民幣對日元匯率中間價便創出了6.3449新低點。
據了解,去年6月份,日元成為繼美元之后,第二個可以直接與人民幣交易的幣種,為中、日外貿提供了便利條件。近期日元匯率的持續走低,對中日進出口貿易是否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昨日 (4月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對與日本有外貿往來的企業的采訪了解到,中、日貿易如果是用美元報價、結算的,就不會產生大的影響。特別是出口,主要看日本客戶的承受能力,而如果是以日元結算的,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進、出口貿易雙減/
資料顯示,1月份中國對日本的出口額為129.7億美元,同比增長5.9%;中國對日本進口額為120.8億美元,同比增長15.4%。2月份,中國對日本的出口額為97.5億美元,同比下降6.4%,中國對日本進口額為101.9億美元,同比下降35.98。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對日本貿易,由1月份的順差轉為2月份的逆差。
經濟學家、長江商學院教授周春生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理論上講,日元貶值實際上會影響到中國對日本出口,日元貶值導致中國產品對日本出口競爭力下降,因為比較而言,中國的產品包括其他國家向日本出口產品,以日元計算會變得更昂貴,但是不會影響中國從日本進口。
周春生表示,中、日進出口貿易同時下降,肯定有比較復雜的因素。中、日政策上的不信任,也會影響中日之間的貿易。同時,全球經濟的不景氣,也會影響到各個國家的貿易規模,“我們對日本出口減少,也會相應減少對日本產品進口,因為現在有些貿易,從別的國家進口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然后在中國生產出產品再出口出去,那么,出口減少了也會相應減少進口,這和日元貶值有關,但是不單單是因為日元貶值。”
從日元對人民幣的日線走勢圖中發現,100日元對人民幣從去年10月份的8.1684持續下跌到4月8日的6.3449。而美元對日元則從去年10月份開始上漲,現在已到100日元/美元。業內人士表示,日元對美元、人民幣走低主要和日本推行的量化寬松政策有關。
日元結算貿易受影響大/
一家紡織公司負責對日出口的客戶經理,昨日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她所在的公司主要是向日本出口紡織品,在開單、交易的過程中是用美元報價、結算的,所以日元貶值并沒有影響到公司對日本出口開單的數量,“紡織品都是日常需要的產品,日本客戶那邊沒有要求,我們就一直都用美元結算,雖然日元對美元貶值了,但是如果日本客戶有承受能力就還會下單的,我這邊開的單子還是正常數量。”
另外一家和日本有貿易往來的公司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日元貶值對公司的貿易會有一些影響,但是因為對日貿易比重不多,影響不太大。據她介紹,她所在公司的子公司的業務主要有三大板塊:第一部分是對日貿易做原料加工,賺的是加工費,用美元結算,所以不會受日元貶值影響;第二部分是從日本采購原材料,出口日本成品,這個用日元結算,但是由于進出口循環,所以受匯率波動的影響也比較有限;第三個部分會受匯率影響,水產品加工主要是用日元結算,“這個業務在公司的比重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放大的話,影響還是很大的,因為市場的匯率都是能看得到的。”
一家和日本有貿易往來的服裝公司證券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就目前來看,日元貶值對公司的對日貿易出口,還沒有什么影響,因為他們公司基本上用美元結算,如果用日元結算就會受到影響。
“人民幣現在對美元是升值的,這對我們出口是有負面影響的,而由于我們有進口業務,也有收益,總體而言,日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對我們的業務是有負面影響的,因為我們進口國主要是歐美,亞洲主要是原料加工,而日本是亞洲主要的出口國”上述證券部人士說。
對此,周春生表示,匯率不穩定,其他國家的經濟動蕩,對中國進出口貿易都會產生影響。日元貶值需要對出口產品結構進行調整,對出口的國家也需要進行調整。“對日本出口減少了,就應該尋找其他東南亞國家出口,要根據市場變化,做出相應生產計劃,產品調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