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3-03-30 14:51:13
與去年熱議的“暴利說”“拐點論”不同,今年各大銀行的不良貸款普遍出現增長,部分銀行甚至不良貸款和不良貸款率“雙升”,銀行資產質量也成為當前市場關注的熱點。
不良洪峰已過?
根據貸款風險分類指引的要求,我國商業銀行將信貸資產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五類,只有進入后三類貸款才被視為不良貸款。作為不良貸款先行指標的逾期貸款,盡管可能未進入后三類,但被列入關注之后可能將對銀行未來不良率形成壓力。
除了不良貸款集中出現之外,銀行的逾期貸款也呈現大面積增長的態勢。
中信銀行年報顯示,2012年末,貸款逾期1-90天的余額在112.97億元,占客戶貸款比例為0.72%;而2011年末相應數據分別為41.95億元,0.31%。貸款逾期91-180天的余額從5.09億元激增到29.87億元,占比則由0.04%上升到0.19%。中國銀行內地逾期貸款705.5億元,2011年末為642.5億元,增幅在10%左右,仍然高于同期總貸款增速8.23%。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銀行業經過改革以后,風險控制能力有明顯提高,盡管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銀行業的壞賬率仍保持低位,總體來看我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仍將有所增加。
一位銀行業人士認為,經濟增長回暖仍會持續一段時期,因此銀行的不良貸款并不會大幅反彈。
“經濟尚未全面復蘇,特定領域風險仍然存在,因而銀行的不良資產仍將緩慢暴露。”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師倪軍稱,不良率一般滯后經濟增速一至三個季度,預計銀行不良率的上升或可在今年年中企穩,之后逐漸回落,短期內鑒于不良貸款繼續上升,銀行仍將審慎計提撥備。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