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3-03-30 14:51:13
與去年熱議的“暴利說”“拐點論”不同,今年各大銀行的不良貸款普遍出現增長,部分銀行甚至不良貸款和不良貸款率“雙升”,銀行資產質量也成為當前市場關注的熱點。
不良貸款關鍵詞:長三角、制造業
翻開各大上市銀行的年報,不僅不良貸款增長的趨勢一樣,不良貸款的形成和分布也具有相似性。2012年的銀行不良貸款有兩個關鍵詞:長三角、制造業。
浦發銀行副行長劉信義在該行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該行2012年新增不良貸款90%來自浙江地區,而這其中75%來自溫州,不良貸款存量的85%來自批發和制造業。
即使總部并不在長三角地區的銀行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招商銀行在其年報中稱,報告期內企業貸款不良增量主要集中在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兩個行業,占客戶貸款不良總增量的68%。而受到經濟下行影響,2012年,招行不良貸款增量近七成集中在長江三角洲地區,其他區域資產質量保持穩定。
2012年末,平安銀行不良率從0.53%上升至0.95%,不良貸款同樣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溫州、杭州、寧波、上海四家分行的不良資產增量占全行增量的88%。不過,平安銀行行長邵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實大部分貸款具有充足抵押物,真正形成損失的會很小。”
中信銀行稱,從不良貸款結構看,次級類貸款余額比上年末增加27億元,占比增加0.13個百分點,主要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地區的中小民營企業受宏觀經濟和貨幣政策影響,出現信用風險,而形成不良貸款,而可疑類和損失類貸款余額比上年末略有增加,主要是不斷加強清收處置的結果。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