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鐵路貨車“黑馬”濟南東方現場調查:緊急招工+24小時倒班 月產量激增兩倍

2013-03-26 01:07:05

“我們從未聽說、此地也從未有過一家濟南東方新興車輛有限公司。”中國北車濟南機車車輛廠門衛向記者否認稱。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卓 濟南、北京攝影報道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李卓 濟南、北京攝影報道

在鐵道部拆分前最后一次貨車招標中(2012年11月),從國企口中奪取最大一塊蛋糕的民營企業濟南東方新興車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南東方),究竟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

對于中標C70E通用敞車的價格較其他廠家低出約2萬元/輛,濟南東方的解釋是:依靠“管理成本”爭取到了價格空間。

有知情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鐵道部此次不但采用了“最低投標價法”,較以往標書條款也作出了較大改變,包括相應取消了以往能夠反映和體現企業技術研發能力、質量保證能力、技術管理能力、歷史生產現狀及履約能力等方面的主要評價要素。也正因如此,濟南東方才得以打破各類“門檻”大舉中標。

但濟南東方的說法并不被國有貨車企業所認可,甚至被曝“管理水平低下,質量保證體系不完善,標書要求必備的關鍵生產裝備缺失”,該公司的生產能力及產品安全各方面都引發質疑。

對此,濟南東方人士稱,招標取消了以往一些門檻,的確給公司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但對于其他所指全部予以否認,表示目前公司的管理、生產都可“達標”。

事實究竟怎樣?外界的擔心是否空穴來風?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此進行了實地走訪和調查。

2011年注冊資金為1000萬元?/

作為一家“力壓群雄”的民營企業,濟南東方引來了業界極大的關注和好奇。

但出乎意料的是,公開渠道鮮見該公司官方信息,亦沒有公司網站。搜索引擎中企業黃頁信息所顯示的該公司辦公號碼無法接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黃頁信息找到的公司聯系地址——濟南“槐村街73號”,實則為中國北車濟南機車車輛廠所在地。

“我們從未聽說、此地也從未有過一家濟南東方新興車輛有限公司。”中國北車濟南機車車輛廠門衛向記者否認稱。

不過,一位進出北車濟南機車車輛廠的員工告訴記者,據他了解,在濟南高新區孫村確實有一家民營企業生產制造貨車裝備,或與此相關,但具體背景他不太清楚亦不愿多說。

事實上,濟南東方的工商注冊登記地址,正如上述員工所指,位于濟南高新開發區的孫村片區。

記者從濟南工商局可查詢的濟南東方登記信息非常有限,甚至連注冊資金都未公開。僅顯示,“公司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王文;住所:濟南市高新區孫村片區3號路東12號路北;經營范圍:鐵道罐車,機車車輛配件,金屬結構及制品(未取得專項許可的項目除外);核準日期:2007年3月7日。

不過,據記者輾轉從可靠渠道獲得的濟南東方年審至2011年的營業執照復印件顯示,濟南東方的注冊資金顯示僅為1000萬元。

這在多數業內人士看來完全不可思議。

按照原鐵道部公布的《鐵路裝備招標采購許可條例》,“申請鐵路貨車生產許可的申請人,其注冊資本原則上不低于上一年度鐵路貨車通用車型平均單價的200倍”。

那么,即便按照濟南東方此次被指低于平均價的最低招標價“35.86萬/輛”粗略估算,其注冊資本也應不低于7000萬元。

對此,記者輾轉聯系到的一位不愿具名的濟南東方人士表示對此并不知情,也不知道公司是否在2012年有過重新注資。

這意味著,如果在2012年未重新注資,濟南東方的招標資質就涉嫌違規,不符合上述許可條例;即便2012年有重新注資,濟南東方此前2011的招標資質也涉嫌違規。上述濟南東方人士告訴記者,2011年公司的全年訂單在2000輛左右。

記者隨后趕赴濟南東方的生產廠區孫村,進一步尋找答案。

廠區沒有公司掛牌 大門還沒建好/

孫村,是濟南市高新產業聚集地,其中不乏浪潮產業園、吉利汽車、青年汽車等知名企業整齊劃一、氣勢磅礴的大型工業園。

其中,濟南東方的廠區顯得其貌不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找到的濟南東方廠區正門,位于吉利汽車產業園的正對面,門口找不到任何一塊公司掛牌,整個正門看起來像個未完工的工程,由20多根裸露的、銹跡斑駁的鋼筋水泥柱圍著。唯一標志這里是廠區正門的,是門上插掛著的一排彩旗和一排燈籠。

也正是因為沒有任何一塊公司掛牌,記者唯有從門衛工作服上胸牌刻印著的“中車集團”字樣,以及大門外右側巨幅廣告牌上隱約顯示的“中車集團”、“濟南車輛有限公司”字體來辨識、確認它的身份。

工商資料顯示,除了濟南東方,王文還擔任北京中車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北京中車車輛有限公司、濟南機車車輛配件集團有限公司廢舊物資回收站、天津市中鐵橡塑有限公司等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中部分公司合稱“中車集團”。

門衛工人向當時以參觀者身份咨詢的記者證實,這里確實就是“濟南東方新興車輛有限公司”的生產所在地。

由于管理限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未能獲準進入廠區,但順著工人的介紹,從正門放眼望去,可見一處外部由簡易鐵皮搭建的廠房生產車間,占地長約600米、寬約80米,正門右手正對的則是兩大備料車間。

和記者此前對濟南東方的預想出入甚大的是,這里不僅找不到公司掛牌,站立廠區門口,可以看到廠區空曠地帶可視范圍內基本沒有平整的水泥地面,依然保留著原始未開發的泥土地,雜亂堆砌著部分廢舊鋼筋。

據進出廠區的工人告訴記者,正是在這“其貌不揚”的廠區生產車間里,濟南東方正在開足馬力,24小時夜以繼日地生產趕工。

“我們目前都是三班倒,大年三十都沒有放假,在生產。”門衛同樣告訴記者。據稱,這種三班倒24小時生產的狀況從2012年延續至今。

與此同時,濟南東方還在不斷擴招。在記者于廠區門口停留的短暫時間里,就親見有工人來門衛處登記應聘。

隨后,記者在網上搜索“中車集團”,顯示招聘方為“中車集團濟南車輛有限公司”的最新招聘信息 (截至3月25日依然更新)多達數十條:招聘對象為“高級維修電工、二保焊工、高級機修工、質檢員、車間普工、數控切割”等,招聘公司的地址與濟南東方廠區所在地完全吻合。

記者從門衛處打聽到,僅正月的幾天時間里,來登記應聘的工人就已上百人,目前廠區總人數已從兩年前的二三百人達到600余人。

同時,一位進出廠的工人向記者介紹,因為“三班倒”加班,這里電焊工的月工資不少都可過萬元,普工至少也有四五千元。在他們的眼里,“廠子效益相當好”。

“公司去年月產可達600~700輛”/

據北方創業(600967,SH)2012年12月12日發布的與濟南東方同批次中標公告顯示,合同最遲交貨期限為2013年4月10日。

這意味著,濟南東方要在4個月時間完成2800輛的貨車生產,即月產要達到700輛。關鍵在于,除去非關鍵零部件可以采取廠商間的協作之外,貨車生產的整車和關鍵配件都不允許分包。

業內市場人士依據濟南東方的歷史供貨能力對記者估算,濟南東方的最大月產應該不超過200輛。

對此,上述不愿具名的濟南東方人士回應稱,公司2012年的月產已經可以達到600~700輛。

“雖然公司2011年年產只有2000多臺(意味著月產200臺),但主要是受訂單數影響,而公司的裝備、廠房可以承受該產能擴張,目前公司整車生產也沒有分包。”該濟南東方人士告訴記者。不過該人士同時坦言,600~700輛的月產能目前必須在“加班”情況下才可以實現。

爭議因此產生。

業內資深技術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往年來說,競標選擇生產廠商至少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具備鐵道部資質認證;第二,生產必須要有一定批量,這是生產能力及經濟效益的保證;其三,過去必須要有生產該款車型的良好業績支撐,證明產品運用質量和安全保證能力。一旦三個條件沒有同時滿足,意味著可能存在潛在的延誤交付以及生產質量的保障風險,“在沒有歷史業績保障的前提下,月產產能強行、緊急突翻3倍,即便按時完成了此次任務,也可能存在諸多潛在隱患”。

而濟南東方在第二點上極為牽強。濟南東方人士也表示,公司自2009年才正式開始生產,前幾年的單子并不多,此次招標正是因為取消了過去很多資質“門檻”,讓公司得以獲得機會,拿下大單。

此外,濟南東方上述熱火朝天的社會招聘、趕工,也是業界質疑的焦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濟南東方近期的招聘對象,學歷要求多為“初中、中技、大專”不等。一位資深技術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貨車生產環節不同,對每個工人的技術資質要求是不一樣的。一般大型國企的貨車生產工人都必須要求培訓、持證上崗。而除了貨車生產的組裝、焊接等工序可以24小時連續工作外,在車軸配件的熱處理等工序上,是一定不可以24小時作業的。

“此外,還有一點相當重要,貨車生產有溫度限制,要求是零上5℃。正規企業廠房冬季有防寒采暖裝置,溫度能達到10℃以上。”該技術人士強調,這也制約了一些貨車生產廠商在冬季的開工。如果生產作業空間的溫度達不到,很容易給未來的生產質量埋下隱患。

據業內市場人士透露,在2012年第一期鐵路貨車招標采購中,濟南東方就曾因其制造能力不足而出現了嚴重的合同交貨違約。對此,濟南東方人士則表示,“當時原因很多。”

記者觀察

神秘的“貨車王國”

目前,唯一廣為業界所知的,就只是2005年9月份,鐵道部辦公廳印發了“鐵路車輛設計生產維修被許可企業名錄”,在22個貨車企業名單中,“濟南東方新興車輛有限公司”作為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民營企業,赫然在列。

事實上,濟南東方工商注冊所在地“孫村”,正是2005年在業界名噪一時的“中車工業園”落戶所在地。

而據2005年濟南官方媒體報道,濟南東方新興車輛有限公司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王文,也正是2005年“中車工業園”項目投資的主要負責人。報道同時透露,王文同時兼具的另一個身份是“北京中車車輛有限公司”董事長。

據濟南2005年的官方數據,中車工業園項目總投資16.07億元,注冊資本5億元,總建筑面積107萬平方米,計劃建成后達到每年制造鐵路貨車3000輛,檢修鐵路貨車5000輛,生產F車鉤10萬套、鑄鋼13萬噸的生產規模。

截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稿,濟南高新區管委會始終未應記者采訪要求,提供中車工業園成立的相關資料,也未對中車工業園的最新狀況作出回應。

但據公開報道,從2005年至今,進展得似乎并不那么順利。濟南高新區曾對媒體就中車工業園建設進程的緩慢和無序作出解釋稱,“2005年年底中車公司引進項目落戶濟南時,只是中車公司與濟南市的項目洽談階段。真正的建廠時間是在2007年。等到產業園內唯一一座廠房具備生產能力時,已是2009年下半年。”

對此,濟南東方人士也對記者證實,公司從2009年才開始正式生產。

據業內知情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描述,在中車工業園奠基之前,王文獲得了北車集團濟南機車車輛廠數款鐵路貨車的生產資質,也因此成為其獲得鐵道部許可進入鐵路車輛設計生產維修的關鍵一步。

對于上述淵源的來龍去脈,記者曾試圖聯系采訪多位業內人士,但業內對此有些諱莫如深,細節因此也暫時不得而知。

但是,記者通過多方了解以及工商信息查詢,目前以王文為法人代表登記注冊的企業至少有5家,除了 “濟南東方新興車輛有限公司”,還包括:北京中車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北京中車車輛有限公司、濟南機車車輛配件集團有限公司廢舊物資回收站、天津市中鐵橡塑有限公司。

其中,“北京中車車輛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注冊資本6000萬,據稱在北京、天津、重慶、濟南等城市又擁有十幾家控股公司。“北京中車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則更早成立在1998年,注冊資本108萬元。

但已有媒體2011年報道稱,“北京中車車輛有限公司”注冊的密云廠區,自進入園區后就沒有生產,幾年來一直處于停滯和閑置狀態。

此外,記者發現,其他名為“中車集團濟南車輛有限公司”、“濟南中車車輛有限公司”等目前顯示工商存活的注冊公司,董事長和法人代表雖然不是王文,但實際也都在大舉社會招聘,而招聘信息上的公司地址與濟南東方完全吻合。上述幾家企業的共同標簽都是“貨車制造”。正是這些錯綜復雜公司的相結合,組成了神秘的“貨車王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性爱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 中文字幕日本二三请区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停止 | 午夜拍国产精品福利 | 亚洲精品揄拍自拍第一页 | 正在播放酒店约少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