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3-03-19 14:38:22
并購、基金、債券、增發、商業貸款,劉曉光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在外界看來,劉曉光一直鐘情于融資方式的創新。
新華房產:國五條發布后,引起市場強烈反響。你認為它對未來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是什么?對于近幾年的房地產調控,你做有評價?如何看待房產稅問題?
劉曉光:國五條應該是調控十年來比較“犀利”的一次,一是顯示政府的調控決心,二是可能會改變房地產市場未來的預期,對當前房價上漲也會有抑制作用。但無論是增稅、限購還是提高二套房的資金成本,我們可能還是走了一條抑制需求的道路,而不是更市場化的辦法。下一步應該從改善市場供求、增加市場供給這個思路來考慮。
十年來的房地產調控對抑制房價肯定有作用。十年當中有九次大的調控,總的目標是圍繞著將房價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但并不是打壓房價。十年間,市場一直在波動,一會經歷“春天”,一會經歷“冬天”。這可能跟我們的土地制度、稅收制度、資金供應情況有關。因為房價構成要素是地價、資金成本、稅費、人工,這些要素變動很大,房價也會變動。我的感覺是,調控動用了很多經濟手段、行政手段,是有成效的,但市場波動也是比較大的。
房產稅不能說是一個調節房價的手段,還達不到這樣的作用。從理論上講,征收房產稅后,囤房炒房的人會賣房,但只能調節存量房中很小的一部分,市場上還存在大量的剛需和改善型需求。真正改善供求關系要加大土地供給、房屋供給,最后走向市場平衡。
不過,有些城市永遠難以平衡,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城市價值、城市功能太優越了,全國各地收入稍微高點的階層一定會選擇在這里買房,為了養老、教育、醫療等需求。所以大城市的資源還是稀缺的,北京四環內已經沒有地了。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差距造成了房價上漲。所以在特大城市,對收入低的群體應提供保障房,而對收入高的群體應該市場調節。
新華房產:你對2013年房地產行業發展有哪些判斷?
劉曉光:去年10月份我提到,2012年是“冬天里有春天”,2013年春天會來,但是“春天里有冬天”。當時的看法是全年呈現穩定上升的情況,房價會上漲10%左右。但現在情況有變化,3月份出臺了國五條,下一步對房價的預期要看國五條細則的實施。前幾天,住建部副部長長齊冀說,國五條的意義在于對房價調控的預期管理,在執行中可能出現區域性差異。可能要根據這個判斷今年及未來一段時間的市場情況。這種情況下,地產商應該自律,在穩定房價上做出一定貢獻,不能市場一好就猛漲,市場一壞就無所適從,應該適應宏觀調控的環境。
新華房產:2013年是首創置業上市十周年,十年來,對首創置業至關重要的、你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是什么?對于十年來的發展歷程,你有何評價?
劉曉光:上市肯定是最重要的事件,因為改變了公司治理結構。從一個普通的公司變成了公眾上市公司。約束機制、動力機制、治理結構、融資通道完全不一樣。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件事,一是企業上市與資本市場的好壞息息相關。當年上市我們差點沒上成,遭遇SARS和宏觀調控,還有資本市場大跌。這種條件下,首創置業能夠上市就是一次考驗。當時SARS肆虐的時候,飛機上就兩個人。發行商對你說“你上不了市了,回去吧”。我們通過很多渠道仍然堅持上市。這件事給我的印象很深。
二是投資者構成變化很大。很多大的國際投資者、基金持股,通過國際上金融機構融資, 融資通道更多樣化。
三是轉型。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幾次轉變,一次轉變是從北京走向全國,另一次是從單純的住宅向產業地產、商業地產、旅游地產、地鐵上蓋地產、教育地產轉型。
首創置業上市比較早,融資量稍小,但它最先走到了國際資本市場,在治理結構、國際化的融資方式上可能比別人構建的更扎實。
新華房產:在近日的業績會上,首創置業表示會提高周轉速度,這也是當前調控下很多企業做出的選擇。作為開發中高檔住宅及商業地產的發展商,首創是否也可以高周轉?首創的高周轉會體現在哪些方面?
劉曉光:所謂高周轉一是拿地后快速開工,二是項目能迅速銷售出去,三是規模化,一個項目高周轉也沒用,如果二三十個項目周轉速度快,資金周轉率就會提高,收益也會提高。
只要是在優質城市、優質地段,價值高一樣可以實現快速周轉,今年首創也會堅持這一基本策略。另外,首創也會堅持長線持有、中線運作和短線運營相結合的策略。有的項目體量小,可以“短平快”、有的需要持有物業,這需要匹配。首創長線持有的是優質地段的商用物業、旅游度假物業、地鐵上蓋物業,還有文化地產物業。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