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3 01:10:5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印崢嶸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印崢嶸 發自上海
從十年前的4400萬美元,到2012年全年10億美元的收入,渣打中國的收入規模在十年間增長近23倍,資產規模破1000億元人民幣。
銀行是一個周期性行業,如何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贏得利潤最大化,并且平衡擴張和資產質量下滑兩者之間的關系。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近期專訪了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渣打中國)總裁林清德。
目前,當大多數外資行在中國東部沿海發達城市布局網絡時,林清德表卻現出前瞻性思維:“要跟著客戶走,跟著中國經濟轉變的機遇走,下一步到中西部去開分行。”
側重中間業務避免凈息差下降
NBD:渣打中國去年收入突破10億美元的原因是什么?去年盈利的主要增長點源于哪些業務?
林清德:渣打中國2012年的收入首次突破10億美元,相比2003年的4400萬美元,到去年年底10年間增長近23倍。至于原因,一方面是趕上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同時也和渣打中國做大規模有關。
渣打中國的業務分為對公業務和對私業務兩大塊,2007年法人化以來,個人銀行業務飛速發展,但至今仍處于投入階段,目前盈利主要來源于對公的企業銀行業務。
NBD:2012年,受市場資金面偏寬松及不對稱降息等影響,外資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息差下降,渣打中國如何應對?
林清德:息差收窄是受大環境影響導致,不過渣打中國的業務側重的不是貸款,而是中間業務收入。如針對高端客戶,提供增值等收費服務,不是僅靠吃利差一條腿走路。
不同的銀行采取的政策也不盡相同,如果公司最主要的訴求是擴大資產規模,利差就會受到影響;而另一些銀行更看重保護利差,所以要視銀行的政策而定。去年渣打中國的資產規模變化不大,凈息差基本保持不變。
渣打在中國的發展秉持可持續和長遠眼光,渣打中國的風險管理較為謹慎,如果宏觀經濟增長放緩,貸款就應避免盲目擴張。
NBD:您預計2013年銀行業凈息差會否有所回升?
林清德:在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繼續推進的背景下,銀行業的競爭將趨于激烈。利率市場化有助于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特別有助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目前,內地的企業銀行貸款融資占比近85%,而在紐約、香港等發達金融市場,占比僅20%左右,企業主要靠從資本市場融資。利差持續高企,將削弱銀行創新的動力,利率市場化帶來的轉變,對企業也是有益的。
繼續重視跨境和中小企業業務
NBD:經歷了2007年法人化轉制以來的高速擴張,很多外資行開始重新審視自身的業務發展,并在調整業務結構、轉變業務發展重心等方面做出努力,渣打中國今年會有哪些調整和變革舉措?
林清德:渣打中國2013年的業務重點仍然會放在三大塊:首先,是利用國際化的網絡優勢,幫助中資企業到中東、非洲和其他亞洲地區拓展業務。其二,繼續發揮在中小企業領域的經驗。對中小企業的風險評估和管理的能力是渣打的強項。這類業務風險較大,不是哪個銀行說涉足,就能做出好的成績。中小企業的風險在財務報表上面看不出來,因為他們的報表不像大企業那么詳細,要靠銀行長期積累的經驗和企業溝通的方法,以及對這類企業上下游的理解等。此外,個人銀行方面,我們會在現有100家網點的基礎上繼續做大規模,增加客戶基礎,抓住數字化機遇。
NBD:受宏觀環境影響,部分外資行在江浙地區的逾期貸款增加。再加上前幾年的高速擴張,外資行不良率呈上升趨勢,渣打中國如何平衡擴張和防止資產質量下滑兩者之間的關系?
林清德:渣打中國嚴格限定可以準入和禁止進入的信貸領域,不盲目投入自己不熟悉、沒有經驗的業務。我們堅持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支持中小企業、跨國企業和央企,這是渣打對公業務的三大目標服務群體。去年受宏觀環境影響,渣打中國2012年的不良率為0.52%,較2011年的0.36%小幅上升,但仍處于行業低水平。目前,渣打中國沒有涉足地方政府平臺債。
NBD:目前,渣打中國對渣打集團的業績貢獻占比情況如何?
林清德:渣打在大中華地區,即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對集團的貢獻約25%。
中國企業的跨境貿易和資本流動,也會給渣打集團帶來收益。如果按照地域劃分,渣打在中國內地收入是10億美元,但2012年中國企業“走出去”開拓海外業務,約有7億美元的收入計入渣打集團的收入,而不是計入渣打中國。
跟著客戶到中西部開分行
NBD:去年,您曾談到中國銀行業的三個脆弱性,分別是地方政府債務、房地產和經濟下滑影響中小企業盈利。您對中國經濟未來是否有信心?中國銀行業的整體風險是否可控?
林清德:渣打銀行把2013年中國GDP增速調高到8.3%,2014年在8.2%左右。我們認為這是可持續的增長,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期趨勢仍然充滿信心。
隨著宏觀經濟的復蘇,銀行業經營情況會隨之好轉,整體前景比較樂觀。房地產對銀行的風險主要是銀行的房貸業務,房價上漲太快涌現的泡沫,給銀行帶來較大的風險。現在中國政府已經出臺了抑制房價的措施,對房地產的調控仍在加碼,有助于緩解銀行的風險。關于地方融資平臺和中小企業對銀行風險的影響,隨著宏觀經濟的前景向好會相應好傳,這個風險比較低了。
NBD:渣打中國在內陸地區增長速度逐漸超過沿海,渣打將迎接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所帶來的機遇,具體是指那些機遇?
林清德:城鎮化是其中一大塊。中國的經濟在轉型,希望減少依靠外貿,增加內需。就對私業務而言,城鎮化意味著每年有1500萬~1700萬的人口從農村轉移到城市,他們的需求各不相同,可能是教育、醫療,也可能是基建,還有住宅。我們希望能夠借助城鎮化的機遇發展業務。
第二,現在沿海經濟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政府非常鼓勵企業到中西部去發展,而對企業來說,中西部各種也成本比較便宜。我們開新的分行,也會跟著我們的企業客戶一起向中西部發展。
整體來看,中國GDP年均增速在7.5%~8.5%,不過中西部大城市、省會城市的GDP往往比全國平均值高,這也就代表著機會比較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