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3 01:10:31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謝振宇
每經實習記者 謝振宇
重慶民企再掀“抱團”熱。
3月11日,重慶民商投資控股集團(以下簡稱民商集團)首輪募股說明會召開,據悉,公司計劃首輪籌集資金10億元,“計劃在3年內,公司力爭將注冊資本金增資100億元,年營業收入1000億元。”業務方面,民商集團將以金融投資為主,實業為輔,“金融投資占比60%以上”。
昨日(3月12日)下午,集團籌備組新聞發言人、市民營經濟(私營)協會副會長、秘書長邱繼烈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成立這個平臺公司最大的亮點,主要是做融資服務,解決企業融資難,幫助缺錢的中小企業,助力他們發展。”
然而,一些分析人士表示,此類民間金融面臨因準入門檻偏低、參股企業數量眾多帶來的管理難,以及作為主業的金融投資領域已競爭激烈等問題,其未來發展前景并不明朗。
欲造千億“航母”
去年以來,重慶餐投集團、重慶浙商投資集團,以及渝商投資集團相繼成立,掀起了重慶民企的一陣“抱團”熱。日前,重慶又一民企聯合體宣告誕生。
3月11日,民商集團舉行了首輪招股說明會。據悉,46家區縣協會會長、企業家簽署了《發起人承諾書》,金山科技、天奇地產、中富實業、遠恒科技、巨龍集團等7家企業成為該集團的核心發起人。
民商集團籌備組新聞發言人、市民營經濟(私營)協會副會長、秘書長邱繼烈說,集團股份招募將主要面向該協會會員,也歡迎協會外自愿加入的民企。“1個月內,將正式簽訂《注冊認繳承諾書》,完成首輪10億元股本金的募集,并爭取在今年6月前,完成第二、三期等股本金募集,力爭募集股本金達到60億元。”
據邱繼烈介紹,今年1月份左右,協會牽頭開始籌立民商集團。而集團成立的最大亮點在于,這個平臺主要是做融資服務,意在解決協會系統內許多會員融資難的問題,特別是中小企業。“我們希望把有閑錢企業的資金集中起來,幫助那些正缺錢的中小企業。”
招股說明書對公司未來主營業務做了明確界定:按照集團金融投資方向為小貸、融資擔保公司、基金公司、資產管理公司。而實業投資則將以高新科技投資為主,還涉及房地產、能源、現代生態農業等。
同時,公司發展規劃也已提出,“前期注冊資本為10億元,計劃在3年內,公司力爭將注冊資本金增資100億元,年營業收入1000億元。”
邱繼烈對這樣的業績實現很有信心,“3年內營收千億,這是我們經過慎重籌劃后發布的。我們初步統計,協會會員的閑置資產現在存量都達到1000億元以上,若把它盤活,將放大3~5倍。”
“通過這種聯合,組成投資公司,能夠把分散的資本集中起來,就某一個有優勢的領域來投資,既支持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又使得原本不容易形成力度和規模的中小投資集聚起來,打破了其局限性。”經濟學家、重慶工商大學校長楊繼瑞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運營成效有待觀察
然而,在一些專業人士們看來,民商集團對于股東最低100萬元的準入門檻偏低,業務又以金融投資為主存在較大風險,這家聯合企業未來發展將面臨諸多難題。
楊繼瑞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關鍵是要建立好的內部治理結構,“不能只圖形式,公司如何形成一個比較有效的治理結構,避免走傳統模式 ‘負盈不負虧’的局面。而中小股東在投資集團的話語權、權益和利益的維護,也必須有一個好的制度和創新。”
民商集團對此的相應規劃是:將采取股份制模式組建和現代股份制企業的經營方式,“股東同股同權,經營信息對股東透明開放”。
重慶當地一位企業管理咨詢專業人士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這類“抱團”式公司往往是新公司、新團隊、新股東,這就決定了其很難在短期磨合好。“職業經理人和老板、股東的融合,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由于民商集團對于主要做金融投資業務做了如此表述,“集團前期將建立2家融資擔保公司、2家小貸公司、1家基金公司。金融投資業務將占到經營業務的六成以上。”
前述管理咨詢專業人士指出,其業務主要做貸款公司等金融業務,如今市場上這類公司本來就很多,市場競爭激烈,外部市場已是“紅海”市場,他們再進來,產品若沒有競爭力,市場壓力和挑戰很大。
“若投入集團內部企業,這可視作為變相的基金模式,這是封閉式運行,這種模式本身也存在一定風險。”
該人士也指出,“‘抱團’是好事情,對于民商和重慶民企,需要有這種精神指引去做這個事情。企業也有可能會做得很好,但只是做好地概率相對較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