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限”字令下出行難題未解 多元化交通方式待完善

2013-02-07 00:47:43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楊海艷 發自上海    

每經實習記者 楊海艷 發自上海

在交通需求增長與交通資源發展不一致的社會中,汽車 “限行”、“限牌”等一系列手段已經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每個人的生活。

在北京,由于工作日執行機動車尾號限行的政策,很多車主都在尋找限行日的交通解決方案。

“幸虧有搖搖招車,順利預約了一輛車,不然在限行日外出時總是有一種心理障礙。”這是日前北京的一位網友發布的微博。她提及的“搖搖招車”,是一種手機智能應用軟件,可以通過GPS定位,就近預約出租車或者租車公司的車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目前類似的叫車服務軟件并不在少數,尤其是在北京這樣執行機動車尾號限行的城市,這種新穎、便利的叫車服務方式深受年輕群體的歡迎。“

相比北京的車主,身在上海的李小姐雖然不會面臨因限行帶來的糾結,但停車難、停車貴卻是她在用車過程中最煩心的事情。“除了上班時間,其余時間基本不敢開車。停車費一小時動輒10元,中心地段25~30元不等,去了還不一定有地可停。”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李小姐每次都把車開到地鐵旁附近的P+R停車場(ParkandRide,即停車換乘),然后換乘地鐵出行。雖然麻煩,但是想想省下的停車費,李小姐認為還算值得。

事實上,像李小姐這樣選擇“開車+地鐵”出行的人不在少數。在他們看來,有車的生活,就像是帶著鐐銬跳舞,并不如想象那般順心。

在綿陽,800輛公共自行車安裝在市區各處,市民只需辦一張誠信卡便可免費騎行兩小時。在汽車日漸普及之時,公共自行車的提供,豐富了市民市區出行方式。

日前發布的 《中國汽車社會藍皮書》顯示,不少居民因為路況差或交通擁堵而減少了出行次數,而油價和停車費的上漲對汽車使用也產生一定抑制作用。

在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交通工程系主任楊曉光看來,交通擁堵的原因并不單純在于機動車數量的增長,交通需求的增加才是導致擁堵的原因。

專家表示,以限制為主的手段并不能改變目前城市交通的難題,相反,加快城市公交設施建設是當務之急。因此,完善交通設施建設,讓交通方式多元化,才是緩解交通擁堵的良方。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大部分中心城市公交出行分擔率平均不足30%,而中小城市平均約為10%。相比之下,東京等城市公共交通利用率在60%以上,紐約公共交通利用率更高達9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在线播放永久免费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 色偷偷8888欧美精品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另类 |